-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互惠的博弈:經濟生活中的制勝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4195
- 條形碼:9787500874195 ; 978-7-5008-7419-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惠的博弈:經濟生活中的制勝策略 內容簡介
本書中以通俗的語言用博弈理論為各種社會現象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內容囊括了市場秩序、社會規范、政府行為、大學治理、儒家文化等方方面面。全書語言通俗,實例豐富,邏輯清晰,妙論迭出。無論是專業讀者還是非專業讀者,只要是對社會問題有好奇心,都可以從本書中獲益。一般大眾更可以通過閱讀本書,掌握博弈的理性方法,避免因“無知”而犯錯,生活得更智慧、更幸福。
互惠的博弈:經濟生活中的制勝策略 目錄
序言
改變自己的策略
**章
“心時代” 的博弈運用
個人理性與集體非理性交織的囚徒困境
在對抗中尋求合作
預測他人接下來的行動
如何提升決策效率與決策結果
縮小博弈的范圍
納什均衡揭示自私的悖論
第二章
打響經濟操控的防御之戰
反操縱首先要識破操縱
關于操縱者的行為密碼
識破操縱者的假面
操縱者*常出現的幾種面孔
經典心理操縱模式分析
運用處境分析的反操縱策略
第三章
一半是同謀, 一半是受害者
真相隱藏在迷霧之中
判斷與行動力不足
孤島效應的化學作用
因魔咒而產生的購買行為
被操控者的原始動力
誘惑性語言與心理暗箱
識別信息超負荷的焦慮綜合征
第四章
搶占博弈*高點的方法論
失敗案例的自動篩選
先為自己造勢
以弱勢姿態進行的優越捧殺
由“試行”到“可行”的幼犬效應
稀缺性: 無可替代的魅力
關注核心問題和本質關系
第五章
*高明的博弈隱形制勝法
重新定義情境的哈洛效應
心理反轉的博弈
自我發展與突破的獵鹿效應
用沉默使對方說話
贏得人心的角色滲透
語言變化所引起的不同效應
互惠的博弈:經濟生活中的制勝策略 節選
個人理性與集體非理性交織的囚徒困境 我們時常以為,很多問題只要將每一個細節都考慮進去,把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都提前預判,那么基本上就能做到萬無一失。但事實上,即便我們真的做到了謹慎全面,很多事情仍然無法完全被掌控。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卻無法控制其他人。因此在集體當中,時常發生非理性的選擇。博弈學中有一個十分著名的理論,叫作“囚徒困境”,就十分清楚地解釋了這種情況。一位富商被人發現死在了自己的家中,警方經過調查后,鎖 定了兩位嫌疑人———杰克和亞當,因為有證人稱曾經看到他們兩個從富商的家里出來過,而且神色慌亂。警方還從二人的家里搜查出了富商失竊的部分財物。然而,二人被拘留以后,杰克和亞當均聲稱自己和富商的死沒有關系,只是順道行竊罷了。為了查明真相,警方將二人隔離審訊。“我們很肯定兇手就是你們兩個,雖然你們都不承認,但我們遲早會拿到充分的證據來證明你們的罪行。如果你們都承認殺 人的話,你們每個人都會被判八年;如果你們之中有一個現在坦白,而另一個拒不承認,我們將以主動自首和立功為由將承認罪行的人立即釋放,而另一個則會被判十年;當然,如果你們都不 坦白的話,可能每個人都會以盜竊罪被判一年,至于如何選擇, 你們*好想清楚。”警方對亞當說道,而面對杰克時,警方也是這般說辭。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有的人會認為對于亞當和杰克來說,* 好的結局莫過于拒不承認殺人罪行,這樣每個人都只需被判一年就可以了,但是結果真的是這樣的嗎?事實上,亞當和杰克*終都選擇了坦白,*后每個人都被判了八年。那么,明明對于二人而言,都不坦白才是*優策略,都坦白是*差策略,為什么二人還會作出如此愚蠢、不理性的選擇呢? 這是因為二人都無法預知對方是否會將自己供出,所以對于己方 而言,主動將對方供出便成了*優策略。這種個體的理性選擇換 來的卻是兩敗俱傷的*差結果,即集體的非理性。這體現的便是個體利益同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若個體利益一味追求*大化,那么往往無法實現集體利益的*大化,甚至還可能得到*差的結局。 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囚徒困境”,只不 過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走入了這種困境,而有時則是千方百計要 讓對手陷入這種困境。 講一個古代的小故事,在某地一座寺廟中的和尚們眾口一詞 控告主事僧將一塊金子私自據為己有,而這塊金子則是一位施主捐贈給寺廟作修繕廟宇用的,歷任主事僧在交接之時都會將這塊 金子記在賬上,但是現在這塊金子居然不翼而飛了,所以和尚們 一致懷疑是主事僧貪污了這塊金子,要求官府徹查。主審官員對主事僧進行了審訊,發現主事僧雖然承認將金子據為己有,但始 終無法說出金子的具體下落,而且這位主事僧平日里為人寬容敦 厚,根本不像是奸佞狗盜之輩。為了徹底查明真相,一天夜里,主審官員又來到獄中看望主事僧。這時,主事僧方才告訴官員,他其實從未見過其他和尚所說的“金子”,他們不過是想一起將 自己排擠走,所以故意編造了一本假賬使自己含冤莫辯。得知真 相的官員靈機一動,計上心來。第二天,他將寺廟中的歷任主事 僧全部召集到了衙門,并分別帶進不同的房間,然后發給他們每 人一塊黃泥,要求他們將自己見到的金子的形狀捏出來。因為這塊金子原本就是子虛烏有,哪個主事僧會真的知道它的形狀呢? 所以,案件的真相立刻就不言自明了。 在這個故事中,主審官員通過刻意制造不平等信息,為歷任 主事僧設計出一個絕妙的“困境”,輕松瓦解了他們原本的合作 關系,從而實現了查明案件真相的目的,而這也恰恰說明了“囚 徒困境”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己方深陷其中會變得非常被 動,但如果能夠利用現實中的各種因素,設計出讓對手為難的 “囚徒困境”,就可以扭轉局勢,一舉制勝。 再以美國1971年的禁煙運動為例。有錢有勢的煙草企業一 向只以利益為唯一目標,面對國會通過的禁止在電視上投放煙草 類廣告的法案,他們正常的反應應該是千方百計向國會施壓,阻 止這項法案的通過。但令人不解的是,這些煙草企業表現得相當 平靜,甚至還有些歡迎這項法案的出。原來,20 世紀60 年代 的時候,美國的煙草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各個煙草公司紛紛想盡 辦法為自己宣傳造勢,而宣傳方式當然也包括了在電視上投放大 量廣告。但是,巨額的廣告費不是一筆小的開支,它將使企業的 利潤大打折扣。即使如此,各大煙草企業的廣告競爭還是愈演愈 烈,因為他們已經陷入了一種“囚徒困境”:如果一家煙草企業 選擇放棄做廣告,其他煙草企業卻繼續,那么放棄做廣告的這家 煙草企業的市場很有可能就會被其他煙草企業侵占,利潤也會受到更嚴重的影響。 因此,只要有幾家煙草企業做廣告,那么繼續 做廣告就是另外一家煙草企業的*佳策略,而所有的煙草企業都 這么想的時候,即便廣告費高出天際,人們也會看到各個煙草企業一擲千金的“奇景”。 而就在此時,美國國會的介入卻改變了這一“困境”:國會 通過法案禁止煙草企業在電視上投放煙草類廣告,不但替煙草企 業省下了一大筆廣告開支,而且還不用擔心自己的市場因此被同 行侵占,因為法律具有強制力,政府將會對同行進行嚴格監督和 違規懲罰。這樣看來,所有的煙草企業都不做廣告才是這場博弈 的*好結局,只不過,因為每個煙草企業都不可避免地會有市場 擴張的野心,想要讓他們達成共同放棄做廣告的協議是很難的。 所以,自己走不出困境卻意外被政府解救出來的各個煙草企業, 當然是高興還來不及,又怎么會反對呢? 西方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經提出“個體利益*大化的結 局是集體利益*大化”的論斷,“囚徒困境”則將這一論斷徹底 推翻了。但這并不是亞當·斯密的結論有錯,而是資本主義的經 濟模式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亞當·斯密這種單純地將個體利 益相加而得到集體利益的論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個體之間互不影響,沒有交集,而資本主義早期的工商業主要是以手工 作坊和私人工廠為主要形式,此時的資本主義的確符合亞當·斯 密的理論前提。但是,隨著資本的日益集中,企業開始脫離原始 積累的狀態,甚至轉型為咨詢服務、貿易服務等脫離生產的企業 形式,這個時候,各個企業之間就不再是互不影響、沒有交集的 關系了,而是相互影響、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復雜關系,集體利益 也就不再是個人利益的單純相加了。
互惠的博弈:經濟生活中的制勝策略 作者簡介
王付有: 曾任杭州斯泰普文化創業有限公司 ,北京薪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CEO,麥斯科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11年專業職場咨詢顧問 、創辦“獵頭老王“成為獵頭行業第一IP,自有粉絲30萬+,目前創辦薪職網,屬于知識付費范疇。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