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農田土壤水熱狀況和作物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86161
- 條形碼:9787517086161 ; 978-7-5170-861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農田土壤水熱狀況和作物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了壟覆白膜溝不覆蓋、壟不覆蓋溝覆秸稈、壟覆白膜溝覆秸稈和壟覆黑膜溝覆秸稈 (以平作不覆蓋為對照) 對農田土壤水分、溫度、硝態氮和作物 (冬小麥和夏玉米) 生長生理、產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同時, 尿素設置4個施氮水平 (基追比為4:6) , 控釋氮肥設置5個施氮水平 (一次性基施) , 探究了不同氮肥運籌對作物生長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農田土壤水熱狀況和作物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背景介紹
1.2 目的和意義
1.3 農田集雨種植技術的研究進展
1.3.1 雨水集流和集水農業的含義
1.3.2 壟溝集雨種植與傳統覆蓋的區別
1.3.3 農田壟溝集雨種植的研究進展
1.3.4 二元集雨種植的增產機理
1.4 氮肥優化管理技術的研究進展
1.4.1 氮肥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
1.4.2 氮肥施用不當產生的問題與對策
1.4.3 氮肥優化管理技術
1.4.4 緩/控釋氮肥的發展與應用
1.4.5 現有的氮素營養診斷技術
1.5 存在的問題
1.6 研究內容
1.6.1 集雨模式對農田土壤水熱狀況和作物水氮利用效應的影響
1.6.2 氮肥運籌對作物生長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響
1.7 研究的創新點
1.8 技術路線
第2章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概況
2.2 試驗設計
2.2.1 冬小麥試驗設計
2.2.2 夏玉米試驗設計
2.3 測定項目與方法
2.3.1 土壤儲水量
2.3.2 徑流量
2.3.3 地表溫度和土壤溫度
2.3.4 土壤硝態氮
2.3.5 形態指標
2.3.6 生理指標
2.3.7 生育進程
2.3.8 植株含氮量
2.3.9 產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2.4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2.4.1 相關計算
2.4.2 數據分析
第3章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和夏玉米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
3.1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
3.1.1 冬小麥生育期的降水特征
3.1.2 集雨效率
3.1.3 土壤儲水量的時間變化特征
3.1.4 土壤含水率的空間變化特征
3.1.5 土壤水分虧缺度與儲水虧缺補償度
3.2 集雨模式對夏玉米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
3.2.1 夏玉米生育期的降水特征
3.2.2 集雨效率
3.2.3 土壤儲水量的時間變化特征
3.2.4 土壤含水率的空間變化特征
3.2.5 土壤水分虧缺度與儲水虧缺補償度
3.3 討論與小結
第4章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和夏玉米農田土壤溫度的影響
4.1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農田土壤溫度的影響
4.1.1 根區土壤溫度隨播種后天數的動態變化
4.1.2 根區土壤溫度的日變化
4.1.3 根區土壤溫度的垂直變化
4.2 集雨模式對夏玉米農田土壤溫度的影響
4.2.1 根區土壤溫度隨播種后天數的動態變化
4.2.2 根區土壤溫度的日變化
4.2.3 根區土壤溫度的垂直變化
4.3 討論與小結
第5章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土壤硝態氮的影響
5.1 控釋氮肥的氮素累積釋放速率
5.1.1 夏玉米農田中控釋氮肥的氮素累積釋放速率
5.1.2 冬小麥農田中控釋氮肥的氮素累積釋放速率
5.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冬小麥農田土壤硝態氮的影響
5.2.1 集雨模式對土壤硝態氮含量和分布的影響
5.2.2 氮素運籌對土壤硝態氮含量和分布的影響
5.3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夏玉米農田土壤硝態氮的影響
5.3.1 集雨模式對土壤硝態氮含量和分布的影響
5.3.2 氮素運籌對土壤硝態氮含量和分布的影響
5.4 討論與小結
第6章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作物生理生長的影響
6.1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冬小麥生理生長的影響
6.1.1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冬小麥地上部分生長的影響
6.1.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冬小麥根系生長的影響
6.1.3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生育進程的影響
6.1.4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冬小麥光合速率的影響
6.1.5 氮肥運籌對冬小麥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6.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夏玉米生理生長的影響
6.2.1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夏玉米地上部分生長的影響
6.2.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夏玉米根系生長的影響
6.2.3 集雨模式對夏玉米生育進程的影響
6.2.4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夏玉米光合速率的影響
6.2.5 氮肥運籌對夏玉米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6.3 討論與小結
第7章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植株氮素的累積、分配與診斷
7.1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冬小麥植株的氮素累積、分配與診斷
7.1.1 不同氮肥運籌下冬小麥植株的氮素含量
7.1.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冬小麥植株的氮素累積量
7.1.3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冬小麥植株的氮素分配
7.1.4 不同氮肥運籌下冬小麥植株的氮素營養診斷
7.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夏玉米植株的氮素累積、分配與診斷
7.2.1 不同氮肥運籌下夏玉米植株的氮素含量
7.2.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夏玉米植株的氮素累積量
7.2.3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夏玉米植株的氮素分配
7.2.4 不同氮肥運籌下夏玉米植株的氮素營養診斷
7.3 討論與小結
第8章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作物的產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8.1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冬小麥的產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8.1.1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耗水特性的影響
8.1.2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8.1.3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8.1.4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氮肥偏生產力的影響
8.1.5 氮肥運籌對冬小麥產量的影響
8.1.6 氮肥運籌對冬小麥氮素利用的影響
8.1.7 冬小麥的合理氮肥施用量
8.2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夏玉米的產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8.2.1 集雨模式對夏玉米耗水特性的影響
8.2.2 集雨模式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
8.2.3 集雨模式對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8.2.4 集雨模式對夏玉米氮肥偏生產力的影響
8.2.5 氮肥運籌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
8.2.6 氮肥運籌對夏玉米氮素利用的影響
8.2.7 夏玉米的合理氮肥施用量
8.3 不同集雨模式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的生產力
8.3.1 不同集雨模式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的周年產量
8.3.2 不同集雨模式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的周年水分利用效率
8.3.3 不同集雨模式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的總水分利用效率
8.4 不同氮肥運籌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的生產力
8.4.1 不同氮肥運籌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的產量
8.4.2 不同氮肥運籌下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系統的氮素利用
8.5 討論與小結
第9章 主要結論與展望
9.1 主要結論
9.1.1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和夏玉米農田土壤水分的影響
9.1.2 集雨模式對冬小麥和夏玉米農田土壤溫度的影響
9.1.3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土壤硝態氮的影響
9.1.4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作物生理生長的影響
9.1.5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植株氮素的累積、分配與診斷
9.1.6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下作物的產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9.2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集雨模式與氮肥運籌對農田土壤水熱狀況和作物水氮利用效率的影響 作者簡介
銀敏華,就職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發表論文《灌水與覆膜對春玉米生長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中國可降解膜覆蓋對玉米產量效應的Meta分析》等。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推拿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