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微南京 紙上金陵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28453
- 條形碼:9787559828453 ; 978-7-5598-2845-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南京 紙上金陵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南京城歷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過自己收藏的有關南京的老廣告,來還原過往南京的風俗風情,講述與南京相關的人物故事;以一張張舊年的招貼畫、廣告紙為引子,揭開南京城過往的面影。本書從相對微觀的角度切入,觸發聯想,涉及南京歷史、文化的諸多方面,比如文化名人、特色美食、流行妝容、衣著時尚、體育運動、商號洋行等等,呈現了南京都市生活的細節。書中有精美彩色老廣告畫三十余幅,除本身的史料價值外,還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觸摸到歷史的細節,對南京城建立起一個整體性的印象。
微南京 紙上金陵 目錄
序 救過往之實 為歷史存真 001
范蠡筑城且愛美西施 001
朱元璋與沈萬三豪賭 007
江南大俠甘鳳池 014
歷經風雨的五色旗 020
封面上的紫金山天文臺 026
從大順齋說到南京美食 031
南京人北上創辦稻香村 037
劉海兒??愛司頭??明星 044
波浪發:摩登與禁令 050
美眉涂唇彩 056
金陵女子愛“雙妹” 063
旗袍高跟鞋醉南京 070
宋美齡的旗袍 078
裘皮時裝亦風流 084
全運會??高爾夫 090
時髦自行車賽 099
金嗓子周璇與《鐘山春》 106
禮和洋行的南京故事 112
阿部市洋行分設南京城 123
大名鼎鼎的“瓜子眼藥” 130
月份牌畫高手胡伯翔 137
撲朔迷離“入城”圖 142
布拉吉??海軍衫 150
南京有“熊貓” 157
后記 162
微南京 紙上金陵 節選
南京人北上創辦稻香村 老字號稻香村食品始于江南,遍布長江中下游地區街市。《清稗類鈔》中記載:“稻香村所鬻,為糕餌及蜜餞花果鹽漬園蔬食物,盛于蘇。”稻香村又是南味食品駐莊北方一派的代表,信譽久著。
關于“稻香村”一名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源于詩詞,如“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以及“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等。關于此,《紅樓夢》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一回里也有寶玉借古人詩句“柴門臨水稻花香”取名“稻香村”的情節。另有一說,“稻香村”源于八仙神話故事。說很久以前江浙一帶有家賣熟食的小店,開始生意冷冷清清,忽然有一天店里來了個瘸腿老漢,他原是鐵拐李的化身。從此小店的飯菜鮮香撲鼻,生意大增,也改叫“稻香村”了。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南京人郭玉生選址北京前門外觀音寺附近(今大柵欄)開辦了一家食品店,字號“稻香村”。當時的稻香村有三間門臉,二層小樓,進門后左邊是青鹽店,右邊是茶食柜,門楣上有一塊“稻香村南貨店”黑漆金字匾額。稻香村前店后廠(俗稱連家鋪),自制各式南味糕點、肉食,既好看又好吃。郭玉生他們的糕點不但花樣翻新,且重油重糖,存放數日不干,這在氣候干燥的北京是很受歡迎的。稻香村生產的冬瓜餅、姑蘇椒鹽餅、豬油夾沙蒸蛋糕、杏仁酥、南腿餅等都是在京城首次露面,這讓習慣吃北方“餑餑”的食客享受到了精致、正宗的南方美食。
許多文化名人如作家冰心、燕京大學教授馬約翰、京劇名家譚富英等也經常光顧稻香村。1912年5月魯迅來到北京,寓居紹興會館,這里距稻香村僅二三里路。據《魯迅日記》載,在1913年至1915年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魯迅到稻香村購物達16次。
20世紀30年代末,動蕩的局勢直接影響到各行各業,北京稻香村也隨之歇業,店中的一些伙計相繼自行開辦了新買賣,傳統風味得以延續。京津兩地近在咫尺,天津鬧市也開辦了多家稻香村,明記、森記、全記、源記、合記、福記、信記、祥記、鐘記、桐記、裕記、林記、朋記等各家,全都仰仗“稻香村”這塊金字招牌營生,且競爭激烈。同行競爭也有益處,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你的買賣必須創制出或采購來超人一等的吃食,老百姓才會買你賬,無形中也促進了天津南味食品、南味糕點業的興盛。“南京”的商業因子也緣此流播到天津。
據2009年公布的“首批津門老字號公示表”顯示:“天津市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稻香村森記)創始于1908年。”1908年即光緒三十四年。
位于福煦將軍路(今濱江道)上的森記稻香村的南味食品貨真價實,金華火腿、南京板鴨、廣東臘肉,以及江南的面筋球、年糕等皆有出售,生意一直紅紅火火。有些特色食品則由南方師傅現做現賣,叉燒肉、熏魚、熏魚頭、糖醋銀魚、白斬雞等,無不新鮮正宗。森記自制的小臘腸*為膾炙人口,它選料考究,用雞腸腸衣灌制,制作精細,外觀小巧,棗紅色油亮誘人,備受歡迎。端午之際,森記粽子的餡料同樣豐富,別有風味,素粽子有無核蜜棗餡的、澄沙餡的,肉粽子有叉燒肉餡的、紅燒肉餡的、臘肉餡的,口感甜咸,竹葉清香,肥而不膩。
林記稻香村也開設在福煦將軍路上。林記開業晚于森記,但不乏自家特色。除了一般的南味食品外,林記自制有多種口味的糖果,如薄荷糖、玫瑰糖、松子糖、芝麻南糖、芝麻卷、芝麻條等。南味的素雞、素火腿、素什錦等也擁有很多回頭客。值得一提的是林記的素什錦,主料精選面筋、黃花菜、果仁、黑木耳、南薺、冬筍、香菇等,不惜成本,再用上好的香油、味精、鹽、醬油、白糖等精心烹飪,口味出眾。
傳說林記*初取名的意思是要在“森”字頭上動刀,削掉他的一個“木”。就這樣,身為同一品牌下的兩家商號開始了激烈競爭,他們在價格、質量、進貨、宣傳、員工管理等方面無不針鋒相對。比如有一年賣月餅,森記有一種賣2角5分錢的半斤重的月餅銷路很好,林記于是派人買回幾個進行剖析,然后迅速推出一批售價2角的4兩重的月餅,一下子吸引了不少顧客。森記豈能罷休,同樣也是買來研究,并將林記月餅存在的問題公開告訴顧客。類似的恩恩怨怨曠日持久,直到20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后才有了新開始。
同處福煦將軍路的另有開業于1919年的明記稻香村,也是稻香村系列商號中的大戶之一。每天黎明時分,明記的幾十位采購員就“各奔東西”了,一大早就采辦來鮮活的雞鴨魚肉,在中午之前便做熟,熱熱乎乎地上市了,口味絕對新鮮地道。店中不僅有新出爐的南果細點,當年知名的上海辣醬油、紅燒魚,江浙的油燜筍、火腿、臘肉,特別是南京板鴨等俏貨也不斷檔。再是美國的葡萄干、咖啡、水果罐頭,英國的奶粉、巧克力,日本的鯉魚罐頭、沙丁魚罐頭等也大有銷量。
南京人郭玉生北上創辦的稻香村可謂近現代史上南京與北京、天津食文化互通交流的重要代表之一。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還衍生出玉生香糕點店,稻香村食品至今仍活躍在京津市場,頗受食客歡迎。 從大順齋說到南京美食 若說北京的糕點鋪面,不得不提幾百年的老字號大順齋。它可是明朝崇禎年間創下的買賣,一直經營至今。
崇禎十年(1637)的時候,南京的一名回族人劉大順拉扯著妻兒老小北上,落腳北京通州謀生。起初,他只是靠著原來的手藝做些糖火燒,在街頭巷尾吆喝著賣。劉大順生性實在,他的火燒個大味好,不多時日就有了回頭客,小買賣一點點火起來。沒過多長時間,劉大順在街上開了一間小店,取名“大順齋”。大順齋的買賣如同字號名字,一直順順當當的,到了清康乾盛世的時候,大順齋已經是有五間鋪面的大買賣了,各種糕點花色齊全。以價廉物美著稱的大順齋招徠了許多顧客,婦孺皆知。
日久天長,大順齋積累了豐富的營銷經驗。比如,他們以折扣價將糕點批發給小商販,鼓勵他們到車站售賣,這樣一來,大順齋的糕點就走出了通州,行銷北京城內、天津及周邊地區,許多吃過大順齋點心的人也愿意替他們做宣傳。至晚清時,大順齋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下,在北京城內相繼開設了幾家分號,創制出許多獨具風味的清真糕點,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
話回金陵城。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人文薈萃,物產豐富,南京的傳統食品可謂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長河中的一顆明珠,享譽世界。全國鄭和研究會理事、學者鄭自海曾在《淺談南京清真餐飲文化——從“鄭和航海宴”的開發說起》一文中提及筆者的專著《追憶甜蜜時光:中國糕點話舊》,且提及大順齋,并由此談到南京的清真美食。
南京清真美食素有優良傳統,膾炙人口,這在清代文人的記載中就可發現端倪。比如清人有元宵詩:“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說:“松餅,南京蓮花橋教門方店*精。”《淺談南京清真餐飲文化》一文中記載,民國年間中國回族飲食業仍保持著“回回兩把刀,一把賣牛肉,一把賣切糕”的特點,這一現象在當時的南京尤為明顯。文中例舉了1934年的南京回族職業調查統計資料,資料顯示:“南京回族從事飯店、牛肉店、茶食店等與飲食相關的從業人員達9824人。”隨后,南京同業公會又有統計:“1940年南京有清真茶食糖果店24 家,炒貨業36家,清真飲食37家,宰牛業33家,清真牛肉鋪67家。”由此可見,民國時期南京清真餐飲業發展之盛。
薪火相傳,到了2012年,中國航海日活動南京組委會籌備各項工作,其中,如何安排好中外來賓中穆斯林代表的就餐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學者鄭自海在文中表述:“中華老字號、中華餐飲名店清真南京安樂園菜館,因為在2005年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期間,曾組織有關人員赴云南、福建考察采風,搜集整理了有關鄭和的文化素材,并與江蘇省鄭和研究會的專家們一起探討,共同研制出一套經典清真菜單,并定名為‘鄭和航海宴’,受到參會代表一致贊揚。”當時的十幾道菜品是:宮燈開宴、八方來賀、瀛涯金絲、南海寶珍、宮廷一品、西域風情、舢艫萬里、翡翠舟橫、維艄掛席、龍宮探寶、天竺飄香、碧波蕩漾、梯海遠航等。
在2012年航海日活動中,安樂園菜館再次被選定為接待單位。為提升“鄭和航海宴”的文化內涵,菜館進行精心準備,并將明朝國宴中的清真專桌,以及鄭和在海外的傳說故事等內容,納入了新版“鄭和航海宴”之中。新開發出的佳肴有:婆羅燕窩、暹羅稻香、榴梿忘返、鴨都艦隊、寶島種姜、鄭和麻將、柯枝漁網、也門羊排等,廣受中外嘉賓好評。
微南京 紙上金陵 作者簡介
由國慶,天津人。專欄作家、民俗專家、傳統廣告文化研究與收藏家。近代天津歷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天津理工大學經濟與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曾任《天津日報》美術編輯,曾任第三十九屆世界廣告大會學術顧問。出版有《再見老廣告》《與古人一起讀廣告》等作品。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