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咸的歷程:明清以來云南石羊古鎮城鎮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6954
- 條形碼:9787520356954 ; 978-7-5203-569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咸的歷程:明清以來云南石羊古鎮城鎮化研究 本書特色
《咸的歷程:明清以來云南石羊古鎮城鎮化研究》試圖講清楚一個故事,一個關于地處西南一隅的石羊古鎮,其城鎮化在時間的洗練中是如何蛻變的。 鹽之咸作為人類天性中非常普遍的味覺體驗,且是不可或缺的體驗,在當地城鎮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鹽在城鎮化的不同階段扮演了不同的資源優勢,呈現階段式的資源優勢特征,當地鹽業資源的變遷史也就是一部石羊古鎮的城鎮化歷程史。“咸的歷程”由此展開……
咸的歷程:明清以來云南石羊古鎮城鎮化研究 內容簡介
“滇之大,惟銅與鹽。”鹽在云南歷目前占據重要地位。本書選取云南重要的鹽產區之一白鹽井(今為石羊古鎮)為田野點,以“鹽”為切入點,加入歷時的維度,回溯了其城鎮化的歷時表達,即“因鹽而興”的城鎮化、“因鹽而衰”的城鎮化和“因鹽復興”的城鎮化。并分析抽離出影響石羊古鎮城鎮化的關鍵因素:資源、市場、人的流動、國家角色,這些要素在城鎮化進程中的各個階段互相作用。本書的很終目的是探索中國本土語境下的城鎮化表述。
咸的歷程:明清以來云南石羊古鎮城鎮化研究 目錄
**章 導論
**節 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田野點概況
第三節 研究綜述
第四節 問題意識與核心概念
第五節 研究視角與方法
第六節 研究優勢與困難
第二章 鹽業社會的形成與發展
**節 鹽業生產的傳說與信仰
第二節 鹽業生產與分工
第三節 鹽業生產組織
第四節 官民互動的城鎮建設
第五節 文學創作中的鹽業社會
第三章 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節 鹽業貿易與鹽銷售圈
第二節 鹽業生產資料市場
第三節 其他市場
第四節 從經濟中心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第四章 移民社會與城鎮文化
**節 白鹽井人口與移民
第二節 城鎮文化的移民性
第五章 因鹽而衰的城鎮化
**節 鹽業市場的隱退
第二節 “移鹵就煤”的未完成與鹽廠時代的掙扎
第三節 “水淌石羊”:石羊的苦難記憶
第四節 “以鹵代耕”到多元生計
第五節 人口與人的流動
第六章 因鹽而衰的城鎮化阻礙
**節 資源的“詛咒”
第二節 行政力量:動力到阻礙
第三節 天災人禍的制約
第七章 因鹽復興的石羊古鎮
**節 從“石羊鎮”到“石羊古鎮”
第二節 旅游與文化的資本化
第三節 人的流動與人的城鎮化
第四節 政府主導與民眾參與的城鎮化
第八章 結論:石羊古鎮的城鎮化
**節 資源:城鎮化的先天賦予
第二節 市場:城鎮化的關鍵
第三節 人的流動:城鎮化的活力與個性
第四節 國家在城鎮化中的角色
第五節 “文化”的城鎮化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咸的歷程:明清以來云南石羊古鎮城鎮化研究 作者簡介
李陶紅,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云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站博士后,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關注民族與區域文化、生態人類學、物質文化的研究。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The Anthropologist等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著作有Urbanization of Rural China(《中國農村的都市化》)。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博士后研究基金兩項。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