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地理學(第8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4812
- 條形碼:9787520364812 ; 978-7-5203-648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地理學(第8輯) 內容簡介
《文學地理學》第八輯,收錄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26篇,系從162篇與會論文中精選出來的,包括韓國慶北大學鄭羽洛教授的《韓國洛東江及其沿岸的空間感性與文學疏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衣若芬教授的《東亞文明精神與瀟湘八景文化意象》、曾大興教授的《“地域文學”的內涵及其研究方法》、高建新教授的《唐詩中的烽火及其文化景觀價值》、韓魯華教授的《賈平凹、莫言鄉土敘事比較——以地域生態文化為視角》、王建國教授的《<西洲曲>產生的地理環境考釋》、陶禮天教授的《<文心雕龍>學地理批評思想研究》、杜雪琴副教授的《文學景觀之生成起點與發展過程——以江南三大名樓為例》、龍其林副教授的《地理圖像史料、文學地理學科背景與專業精神——中國文學研究著作中的地理圖像史料問題及反思》等,文獻資料豐富,論證嚴密,新見迭出,行文規范,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于推動文學地理學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文學地理學(第8輯) 目錄
地理學想象、可能世界理論與地理批評
語言的空間性——關于文學本體論的思考
文學地圖繪制的相關問題
文學景觀三題
中國文學地理
十六國北朝時期河西儒學的師承關系
南宋交聘行記中的北方城市映像
抗戰期間易君左的“西北壯游”及其文學書寫
晚唐詩人商於古道的書寫及意義
論范成大地理詩的敘事性
李白詩“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現地研究
建炎間李清照避兵行跡
東南社會與現代文學的“革命地理學”
從“他者”到共同家園——以唐宋筆記為中心的嶺南西道(廣南西路)考察
明清小說西南形象“套話”的建構及文學意義
域外文學地理
論美國華裔小說中的唐人街書寫——以湯亭亭的小說為例
流動的居所——華茲華斯《序曲》長詩的地理空間與主體建構
碩博論壇
地理感知、文學創作與地方文學
論漢賦作家的地理分布
學科建設動態
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八屆年會暨第三屆碩博論壇召開
文學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綜述
文學地理學學科初步建成的標志性成果——曾大興《文學地理學概論》述評
文學地理學(第8輯) 節選
《文學地理學(第八輯)》: 三 地理批評現狀 一方面,以列斐伏爾、福柯等為代表的法國哲學家們,把分析的視野從時間轉向空間。同時,英語國家的地理學者們將“歷史”“文化”等視角引入地理學,二者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哈維所說的極具革命性的“地理學想象”,在新的時空觀念下重新定義了知識的概念,導致了研究范式的革命和研究范圍的更新擴張,文學文本成為重要的和必要的研究對象。另一方面,文學文本在概念旅行中經歷了從自在的文本觀到建構的文本觀,從封閉的語言客體到開放的互文性機制的過程,文學的疆界不斷敞開,向外延伸。可能世界理論將文學建立的虛構世界與現實世界平行,使虛構世界獲得了合法性地位;認識論意義上,將文學文本提高到與哲學文本同樣的高度,文學文本中的可能世界敘事具有對現實世界的指涉功能,通過多種文本間互文性參照,可以繪制出一幅現實世界的認知地圖。文學理論和哲學理論的發展,尤其是地理學想象與可能世界理論,打通了文學與地理學的樊籬,在此基礎上,一個新的跨學科領域——地理批評應運而生。 地理批評作為跨學科的批評理論,它的兩大主要來源是空間批評和文學批評。具體說來有:巴什拉的“空間詩學”和巴赫金的“時空體”理論;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論;詹姆遜的“認知地圖”理論;賽義德的“想象的地理學”理論;福柯的空間理論尤其是“異托邦”思想;德勒茲的“地理哲學”和“解域”“歸域”理論;人文地理學及存在主義現象學中的“人地關系”命題;其他如大衛·哈維的“時空壓縮”、索雅的“第三空間”等,均為直接的理論來源。 21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十年來這方面的專著和論文成果是以爆炸式形式出現的,在這方面美國學者羅伯特·泰利(Robert Tally)對地理批評的譯介和推動功不可沒。他是《地理批評:真實與虛構的空間》的英譯者,從2011-2017年,共編輯了6部地理批評批評論文集,匯集了上百篇歐美當代文學地理批評理論和實踐的*新成果。地理批評研究還得到了國際學術會議、大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如麥克米倫出版社的《地理批評與空間研究》系列叢書,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的《空間人文學》系列叢書;還有一些重要期刊聚焦述評“地理批評”研究成果,比如《美國書評》和《文學地理與地理人文》。地理批評,或者稱為文學制圖、空間文學研究,無論以何種名稱命名,無論作為理論話語還是批評方法,均已成為前沿領域,也因為研究的目的、方法、領域的差異而表現出多種面貌。正如波特蘭·維斯法爾所說,地理批評“并不關閉空間,也不能閉鎖在理論里,它需要讓事物盡可能地敞開”。 法國學者波特蘭·維斯法爾是公認的地理批評學派的創始人,他在1999年首次提出“地理批評”的概念,2000年發表的《走向文本的地理批評》被認為是這一學派的奠基文獻。文章提出以地理學方法對文學文本進行解讀,成為這一流派的奠基文獻。文章定義地理批評“是這樣一種詩學,它的目的不再是對文學中的空間再現進行分析,而是著眼于人類空間與文學的互動,其中*重要的一項核心內容就是對文化身份確定性方面的獨特見解”。地理批評首先是文學的,文學文本是它的支撐。它把文本再現空間和人類現實空間進行比較,一方面文學文本構建人類空間,另一方面人類空間也構建著文本,人類空間和文本空間是互相作用的。 ……
文學地理學(第8輯) 作者簡介
曾大興,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學地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及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詞學、文學地理學與嶺南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柳永和他的詞》《詞學的星空》《20世紀詞學名家研究》《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文學地理學研究》《氣候、物候與文學》《文學地理學概論》《嶺南文化的真相》等。 夏漢寧,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江西省政府文史館館員。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江西省文藝學會會長等。著有《宋代江西文學家考錄》《宋代江西文學家地圖》《北宋江西籍進士考錄》《南宋江西籍進士考錄》《宋代江西籍進士地圖》等。 李仲凡,陜西安康人,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及文學地理學研究。發表論文4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學地理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1項,作為首參與人參與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參與1項教育部項目,主持并完成1項教育廳重點研究基地項目。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