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你知道小嬰兒在想什么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106359
- 條形碼:9787515106359 ; 978-7-5151-0635-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知道小嬰兒在想什么嗎 本書特色
國內家庭教育的倡導者喬吟親力打造“你不知道的育兒之秘系列”叢書,涉及寶寶養育的方方面面,專為寶爸寶媽答疑解惑!德國海德堡大學發展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的教授薩賓娜·鮑恩,同時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講述更加科學客觀的育兒經!呈現寶寶從出生到1歲的復雜思維能力之路,回答“為什么我的寶寶有這樣或那樣的行為舉止”“我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促使寶寶健康成長”等各種現實問題!嬰兒思維發育研究的中期回顧,綜述寶寶思維發育的現狀,闡明思維與感覺、運動神經、社會心理發展之間的聯系,科學且通俗易懂地讓你弄明白寶寶這個可愛的“謎團”!
你知道小嬰兒在想什么嗎 內容簡介
人生來就是“問題解決者”,七個月大的寶寶就已經會開始思考前因后果。 嬰兒是一種神奇的生物,與他們相處很有趣,但可惜他們不會說話。我們只能從他們的動作、表情和聲音推斷其意圖,這對大多數父母而言倒不是難事。但是,嬰兒的思維世界究竟如何?外界環境是如何與寶寶相互作用,并促進寶寶成長的?你對待寶寶的方式會對寶寶的內在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他們的思維又是如何產生以及變化的? 本書作者在嬰兒研究工作以及作為母親的經驗基礎上直觀地描述了寶寶1歲之前的思維發展過程,并對以上一系列的問題給出了解答。
你知道小嬰兒在想什么嗎 目錄
0011導言
013 2 寶寶有哪些與生俱來的本事
014 1. 運動
014 1.1????反射
019 1.2????從反射到由意志支配的動作
021 1.3????運動中的同化與適應
022 1.4????運動發展的里程碑
026 2. 感官
027 2.1????皮膚感覺
030 2.2????嗅和嘗
033 3. 看
034 3.1????視覺的基本功能
039 3.2????成熟和經驗對視覺的作用
040 3.3????視覺的復雜功能
053 4. 聽
057 5. 感覺統合
062 6. 社交熱忱
063 6.1????新生兒的社會特性
068 6.2????交流能力
072 6.3????社會發展的里程碑
075 7. 學習和記憶能力
075 7.1????習慣化和敏感化
077 7.2????刺激記憶
077 7.3????記憶和自己的行為
079 7.4????聯想學習和行為偶然性
085 3 思維是如何產生的
089 1. 從現實客體到思維客體
089 1.1????關于物體恒存性的研究
093 1.2????翻轉橋實驗
099 2. 物體個性化研究
104 ??2.1????從單個經驗到構建分類
105 ??2.2????如何把握寶寶時期的分類工作
106 ??2.3????觀察分類的形成
107 ??2.4????分類實驗中究竟發生了什么
113 ??2.5????所有的部分是如何相互協調的
119 4 寶寶在想什么
122 1. 寶寶會考慮因果嗎
129 ??1.1????寶寶如何表現“有生命 - 無生命” 之間的區別
133 ??1.2????寶寶如何區分不同種類的生命體
135 ??1.3????寶寶如何區分人工制品
140 2. 物理學思維
141 ??2.1????寶寶天生就具備物理學的核心知識嗎
145 ??2.2????關于支撐關系的思維發展
148 ??2.3????關于空間關系的思維發展
153 3. 數學思維
161 4. 心理學思維
161 ??4.1????寶寶會識別出有意圖的行為嗎
165 ??4.2????人際交往時的意向性理解
166 ??4.3????心理學知識和非語言交流
169 ??4.4????關于行為角色的心理學知識
172 5. 從模仿到觀察學習
175 6. 結論
176 7. 對讓·皮亞杰理論的批判性認知
176 ??7.1????是什么激發了發展
178 ??7.2????寶寶是其精神現實概念的設計師
179 ??7.3????感知、運動機能和思維發展
你知道小嬰兒在想什么嗎 節選
從模仿到觀察學習 在第二章中,我們已經說過模仿和觀察學習。寶寶從三四個月起便開始有意識地模仿表情姿態。一旦寶寶的行為活動擴展到有目的地擺弄對象(大約從 6 個月開始),我們就會發現他在模仿使用工具或器物。為了使寶寶快到 1 周歲時能夠頻繁出現這樣的行為,他必須仔細觀察模仿對象的行為并將它存儲在大腦里,然后將它轉化(規劃)為他自己的行為,*后將這些行為付諸實施。這個過程的每一步都可能存在困難,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寶寶需要這么久的時間模仿比較復雜的行為。 大約 9 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開始意識到有不同的方式可以達到既定的目標。安德魯 · 梅爾佐夫在稍微大一點的寶寶(14 個月大的寶寶)身上觀察到以下行為:如果實驗者向寶寶展示了如何用額頭打開電燈開關,然后讓他們自己去開燈,他們就會用手或者用額頭 去撥弄開關。換句話說,他們認識到了行動的目的,然后選擇相同的或者不同的途徑去實現這一目的。一旦理解了意圖,“如何實現”根本不是*關鍵的。在一個*近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后續研究中,吉爾吉 · 格戈里(György Gergely)發現,相較于將雙手綁在背后不 能用,如果所模仿的成人將雙手空出來放在桌子上,那么年幼的寶寶更樂于去學他“用額頭按壓開關”。為什么會這樣呢? 如果寶寶看到一個人如何采取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來達成一個目標,而正常的方式(這里是指用自己的手按壓開關)不可用(因為手被綁起來了),那么,這個人為什么要采取這種不同尋常的方式便存在一種合理的解釋。寶寶可能會想:“我自己的雙手是完全可以用的呀,我可以用一種不同于他做給我看的(更簡單的)方式來達到同樣的目標。”但是如果寶寶看到一個人在沒有遇到困難的情況下用非正常的手段實現他的目標,他們也許會想,這個人之所以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肯定有他的重要理由。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更傾向于模仿那些不同尋常的行為。 我能夠在我的小女兒身上觀察到一些與上述假設十分相符的現象:我們家的電視機放在一個離地面很近的柜子上。我經常站著用大腳趾開關電視機。我承認,這是一種完全不同尋常的開關電視機的方式,我的小女兒(當時有3 歲)多次驚訝地看著我這樣做。然后我觀察到,她自己也試圖像我這樣打開電視機。盡管電視機的開關剛好就在她伸手可以摸到的高度,但她還是努力地將她短短的小腿盡量往上抬,以至于*后摔了個屁股蹲。顯然她相信媽媽有她的理由用腳趾而不是用手去開關電視機,跟媽媽做一樣的事情可能是值得的。 小結 寶寶早在 1 周歲時就已經能夠清楚地區分那些展現出目標明確的行為的對象和那些沒有展現出這種行為的對象。他們通過對象的行為(可能有所變化,但始終專注于同一目標的自發行為)及其外表特征(臉、皮膚、毛發、身體輪廓)識別出目的性。他們明白,行動的目標可以像針對整類對象一樣以同樣的方式針對特定的對象。他們逐漸學會評估各種行為方式(抓、指、看),把它們當作他人關注焦點的提示,并且學會與他人分享這一焦點。他們開始明白角色關系中各個生命體的行為。對于簡單的動作,比如追逐與逃跑、給與拿,已經證明寶寶具有相應的知識。當寶寶觀察他人的行為時,他們會去探究這個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采取行動的原因,并在模仿時考慮到這些想法。 寶寶建構關于世界的知識可能從一開始就發生在特定的領域。他們很早便能夠區分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區分數量和質量。這些區別構成了建構物理學、數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出發點。物理學和心理學知識的發展追求的目標是能夠有把握地預測寶寶在世界上遇到的事物的行為并識別其規律性,為此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便是思考因果關系的能力。由于心理學方面的原因(意圖或感覺)對預測生命體的行為而言是很重要的,而這些東西在預測非生命體的行為方面并不重要,而且寶寶顯然很早就學會了感知這些差異,所以毫不奇怪他們很早便能區分物理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領域。建構數學知識的首要目的是能夠判斷數量,不僅包括連續數量,像沙子、液體或黏土等連續的數量,還包括非連續數量,像餅干、聲音或任意物質單位的數量。 從各方面來看,可以確定的是,寶寶的思維發展并不是從零開始的。相反,寶寶已經具有可定義的信息處理基本結構,這些基本結構有助于他們逐步開發不同的知識領域。
你知道小嬰兒在想什么嗎 作者簡介
薩賓娜·鮑恩,生于1963 年。心理學博士,現任海德堡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海德堡大學“幼兒大腦和認知發展”研究組組長。1988 年獲得馬爾堡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曾在吉森大學、圖賓根大學擔任助教。1992 年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至 2001年任馬格德堡大學德國研究委員會研究小組組長。2002 年至今任海德堡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