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泰山金融論叢巴塞爾協議Ⅲ框架下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識別與監管/泰山金融論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14224
- 條形碼:9787521814224 ; 978-7-5218-142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泰山金融論叢巴塞爾協議Ⅲ框架下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識別與監管/泰山金融論叢 內容簡介
目前,有關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研究主要基于時間維度(銀行體系順周期性)和空間維度(銀行體系中系統性風險的分布)兩個層面,2008年金融危機為研究系統性風險傳染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樣本。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 Institutions,SIFIs)在系統性風險生成傳染以及危機轉化升級過程中的作用與影響尤為明顯,因此,對SIFIs的監管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宏觀審慎監管的重要任務。2008年金融危機后,靠前貨幣基金組織(IMF)、靠前清算銀行(BIS)巴塞爾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BCBS)、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以及歐美有關國家先后對原有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革方案,內容主要包括制定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評估方法、明確系統性風險傳染度量標準以及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進行宏觀審慎監管等。系統重要性銀行(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SIBs)是銀行業內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不可否認的是,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系統性風險防范及監管問題的研究具有復雜性和多面性,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靠前銀行體系改革發展及風險管理具有自身獨特性。借鑒靠前相關經驗,切合自身實際需求,研究開發靠前系統重要性銀行(Domestic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D-SIBs)系統性風險度量工具,并構建適用有效的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以加強對靠前系統重要性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監管,既是本文的立論依據,同時也構成本文后續研究的邏輯主線。 關于靠前銀行體系改革、銀行風險及監管問題的研究,相關文獻可謂汗牛充棟,已有研究角度不同,分析思路及方法各異。在已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本文主要分析靠前系統重要性銀行識別與宏觀風險傳染監管問題,力圖通過本文的研究,為靠前系統重要性銀行風險傳染問題及政府制定宏觀審慎監管政策提供相應理論支持并給出政策建議。
泰山金融論叢巴塞爾協議Ⅲ框架下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識別與監管/泰山金融論叢 目錄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1.3 研究內容及邏輯關系
1.4 研究創新性
1.5 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2章 巴塞爾協議Ⅲ框架與系統性金融風險
2.1 《巴塞爾協議Ⅲ》
2.2 金融系統性風險
2.3 金融系統性風險傳導機制
2.4 金融系統性風險度量
第3章 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分析
3.1 金融機構“大而不倒”問題
3.2 國內商業銀行運行現狀分析
3.3 系統重要性銀行理論分析
3.4 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
第4章 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風險度量
4.1 系統性風險度量模型
4.2 系統性風險度量實證分析
4.3 系統重要性銀行經營風險度量
第5章 巴塞爾協議Ⅲ框架下宏觀審慎監管
5.1 宏觀審慎監管概述
5.2 宏觀審慎監管框架
5.3 完善宏觀審慎監管工具體系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研究結論
6.2 后續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泰山金融論叢巴塞爾協議Ⅲ框架下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識別與監管/泰山金融論叢 作者簡介
柏寶春,1971年9月生,漢族,山東威海人,中共黨員。2014年6月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金融、外匯交易、銀行管理等。在《山東財經大學學報》、《上海金融》等雜志發表論文四十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5項。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