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沉思與篤恭(中和論道(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6855
- 條形碼:9787520356855 ; 978-7-5203-568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沉思與篤恭(中和論道(第二輯) 內容簡介
《中和論道》第二輯為由中和集團與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共同主辦的 “中和論道——哲學沙龍”活動出版的系列叢書第二部。本書以該活動在2016年三月至七月間的八次學術演講、評議與現場問答內容為基礎,整理結集而成。主講人主要來自蘭州大學與西北師范大學兩所高校,講座內容涉及到哲學問題的許多重要方面,既有關于中西哲學的熱點問題,例如:不許說謊與親親相隱、意識之謎、浪漫主義的精神坐標、從《大學》、《中庸》的視角看修身的力量、卡西爾與叔本華對人是什么的回答,也有從文學、科學、政治學等其他角度對哲學問題的思考,例如:愛欲與文明、科學·技術?與哲學、長城之謎——戰爭如何轉化為和平。
沉思與篤恭(中和論道(第二輯) 目錄
第二講 科學·技術·哲學
第三講 不許說謊與親親相隱
第四講 長城之謎——戰爭如何轉化為和平
第五講 探究意識之謎
第六講 浪漫主義的精神坐標
第七講 修身的力量——《大學》《中庸》的視角
后記
沉思與篤恭(中和論道(第二輯) 節選
《沉思與篤恭/中和論道(第二輯)》: 中國社會也是一樣,中國在上古時代是一個群居的穴居時代。那個時代非常混亂,在那個時代過去之后,先秦諸子百家開始創造哲學、創造道德,這就是諸子百家誕生的時代,時間上大概和西方是一樣的。緊接著一直到魏晉時期,又開始陷入混亂,而且這個時候有了佛教的影響。我通過閱讀一些書籍,發現大家對中國佛教的理解有問題,對儒家的理解也是有問題。我們的認識,都來自于五四以來魯迅、胡適、馮友蘭這樣一些大師的見解。但是我們知道在那樣一個時代——一個“破”的時代——要先否定過去的文化,然后才能創立新文化,所以是大破大立,它必然會走向極端。孔子是一個祭祀的人,他是一個巫師,如果不相信某些東西,他為什么要祭祀?他為什么要把他的母親和父親葬在一起?他為什么研究《易經》,后半生又津津樂道于《易經》?他從中到底發現了什么?這些問題都需要重新去解讀。 第二個問題是佛教,我們知道,基督教是公元前一世紀才進入西方的,我們現在能認可基督教是西方的文化,但為什么不能認可佛教是中國的文化呢?我們說國學的時候始終不說佛教,我們說儒家和道家,但是從公元一世紀它就已經影響了我們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在公元337年的時候基督教開始被羅馬所承認,開始進人國教的時代。恰恰在這個時候由鳩摩羅什所引導的佛教開始進入中國社會,但為什么我們中國人總是不承認自己有宗教?我覺得對于中國傳統,我們需要重新去解讀,尤其是對佛教的認識。佛教是一個非常博大的哲學,很多的思考已經和西方哲學非常地接近,所以我覺得中國的這條脈絡和西方的脈絡是一致的。 雅斯貝爾斯注意到,在軸心時代,文明互補相通的情況下,可以產生這么多哲學家,但是他沒有考察,實際上人類社會在很多的時候都發生相同的事情。中國社會沒有經過文藝復興,但是也有一個小的文藝復興,這就是明清時期的文藝復興。比如說很多小說,實際上都跟很多文藝復興的東西是一樣的。過分禁止人性的東西必然會導致新的人性的反抗爆發。“文革”后,中國接受西方的性革命思想,我們現在打開電腦看到那么多的廣告,我真的很擔憂,我真的覺得今天的網絡太過了。所以我們要回歸,但我們要回歸到哪里,這是我們今天都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西方向基督教回歸,但這不是一個回歸的原點。我們要回答人是什么的問題,這分為兩個時代,一個是神學時代,一個是人學時代。 從魯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學開始,我們中國文學就進入了人的時代,一個新的時代。之前的文學都是神學的,劉再復寫了《人的三次解放》,我后來寫了《人的第四次解放》,就是身體的解放。要回答人,我們必須要回到傳統文化里。我們要思考,愛欲到底是先天的還是后天的?善真美呢?中國儒家有個思想,凡是天生的便是天道的,是不能動的,而人道是可以變的。若是天生的,我們便不能去扼殺它。進人人學時代,欲望是與生俱來的,那么欲望便有合法性。但是我們需要解釋人學時代的精神性是怎么來的。而在后現代,你一個人的解釋并不能使人信服。比如愛情是什么?很少人能提供滿意的回答。從柏拉圖到薩特,一直到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寫的《愛情哲學》,都在試圖解釋。中國古典哲學里沒有愛情這個詞,這是現代以來的東西。當然我對這個話題也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也回應了很多人這方面的咨詢。 ……
沉思與篤恭(中和論道(第二輯) 作者簡介
朱海斌,1982年生,浙江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西北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以現象學為主。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