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人大課堂.名家的16堂歷史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8124
- 條形碼:9787300278124 ; 978-7-300-2781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大課堂.名家的16堂歷史課 本書特色
★現代史學面臨一個重大挑戰:一般讀者期望有更緊張、更離奇的情節,更自由的想象,但史學做不到,究其本質來說它也不可能做到。一般讀者不太容易了解這中間的差別。我對一些讀史類電視節目的意見就是:它們沒有試圖提高觀眾的欣賞能力。……我講這個話題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歷史著作和歷史文學是不同的,區別就在這里,這是底線。你可以發揮想象,但必須說明這只是想象,到此為止,不能超過,這是歷史學的底線。 ——包偉民 ★從知人論世的角度來讀歷史,是在幫助我們提高人文修養。比如說,我就很佩服唐太有一種常人不太具備的能力,化解人際沖突死結的能力。在現實中有些人際關系可能就走向了一個死胡同,*后就要崩潰了。可是唐太宗能從一個個人際沖突的死結中走出來。簡單的一個例子,玄武門政變以后,他和李淵怎么見面?那是他父親,他發動政變,把哥哥和弟弟都殺了,把父親的權力給奪了。玄武門政變的時候,他叫尉遲恭把李淵包圍起來了。后來怎么見面?父子之間怎么協調? ——劉后濱 ★錢(穆)先生生前愛講兩句話,首句是“讀書是為了做人”,第二句是“讀書是為了做少數人”。自古以來,都是流俗眾,隨大流的人總是多數。錢先牛說的“少數人”,是善于獨立思考、正確判斷、為社會進步昭示方向的“知識精英”。錢先牛就是這樣的“少數人”。當時舉國上下全盤西化,錢先生中流砥柱,毅然向東。 ——彭林 ★真正的概念史不僅研究概念本身,還研究概念如何被運用,或者研究凝聚在概念中的那個時代思潮的變化。新的重要概念實際是一個時代的標志詞、標志符號。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重要的是研究什么?是研究中國近代的思維方式怎么變化,研究中國的價值觀念怎么變化。 ——黃興濤
人大課堂.名家的16堂歷史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介紹學史入門方法的著作,書中收入了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名師為主的當代杰出史學家的學史入門文章,內容涵蓋斷代史、專門史、考古等各個史學領域的入門方法,也有很多位史學家的治學體會,從宏觀到微觀,全面而具體。
人大課堂.名家的16堂歷史課 目錄
感悟考古——以居延考古為例
漫談歷史學習
歷史地理學漫談
我的求學經歷與治學體會
災荒史研究漫談
我與中國近代史研究
史學研究的學術人生
讀書與治學
興趣、閱讀與研究
讀書與人生
談談我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一些體會
學習史學的門徑
史學的銳氣與底氣
歷史是什么
學史的基本問題
人大課堂.名家的16堂歷史課 節選
《人大課堂:名家的16堂歷史課/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新生研討課教材》: 當時,復旦大學歷史系大師云集,歷史系教授周谷城當時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給我們班上過一堂課。他是湖南人,口音太重,講話有些聽不懂,有時候夾幾句英語倒是能聽懂。譚其驤也見過,但沒給我們班上過課,有興趣的話,可以向他請教問題。有時候開會,譚其驤先生會來,那時他已經得了一次中風,半身不遂,動不了,走路也一瘸一瘸的。還有一位老先生周予同,我入學的時候剛去世不久,與周谷城號稱東周西周。周予同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文選》是我們大一新生讀歷史文選的課本,分為上、下冊,適宜學史入門。實際教我們課的是許道勛老師,人民出版社現在出的《唐太宗傳》和《唐玄宗傳》這兩部傳記的作者,一個是趙老師即趙克堯,一個是許老師,他們合寫的。大一、大二的班主任是吳浩坤,甲骨文專家,胡厚宣先生的得意門生。大三、大四的班主任就是趙老師,趙克堯老師。周予同先生是北平女子師范大學畢業的,是北京師范大學校友。他有一個事跡,我們復旦大學畢業生都知道,五四運動的時候不是火燒趙家樓嗎?火燒趙家樓誰點的火?匡互生。匡互生是翻墻進去的,怎么翻墻進去的?周先生就說是踩著他的肩膀進去的。那時很有名的王造時,七君子之一,已經過世。老一輩,現在看,趙老師也已經去世了。所以,這個時代變化很快,20年就物是人非,變化很大。 讀本科時,我只選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的課聽。我們班72個人,大三時就分了專業,分出了歷史地理學專業,但沒過多久,輔導員宣布說取消這個專業劃分,大家覺得奇怪,就問為什么。他就說,考慮到你們的分配,以后太窄了不好分,但為了彌補,歷史地理研究所的老師給你們開課,開很多課。所以,我在本科的時候就接受了歷史地理學教育。那時,鄭寶恒老師開“歷史地理文選介紹課”,胡菊興老師開“歷史地理學概論課”,魏嵩山老師開“歷史區域地理”,鄒逸麟老師開“歷史經濟地理”,周源和老師開“中國地理概論”。能開那么多歷史地理學課,恐怕別的學校做不到。所以,在復旦大學上學,有這點好處,有歷史地理學的優勢。本來考大學的時候就想上地理系,但我一直到博士后的時候才上的是地理系。 地理系沒上成,而復旦大學有歷史地理學專業,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個人興趣。在復旦大學讀書的時候,雖然沒有把歷史地理學的書都讀過,但大致都翻過,而且經常去史地所的資料室看書,因為歷史系和歷史地理研究所是兩家。就跟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一樣,你們來的時候已經有歷史學院了,是2005年9月成立的,在這之前是人文學院,人文學院是文、史、哲三家加上清史所。我剛來中國人民大學的時候,歷史系、清史所、哲學系、中文系這四家都是獨立的。那時,復旦大學的歷史系和歷史地理研究所在校園的西南角,一個小樓,一層是歷史系,二樓是史地所,因為有這么多老師給我們開歷史地理學課,所以常去史地所看書。有時候譚其驤先生也來看書,與他聊天還能了解*新的情況。所以,本科的時候就目睹了大師的風采。 我記得**次見譚先生應該是1983年10月,那時我大二。譚先生的兩位弟子,周振鶴和葛劍雄授予博士學位儀式,他們是我國自己培養的**批文科博士。剛卸任校長的蘇步青老先生和那時在任的謝希德校長親自出席,在數學系小禮堂,非常隆重。當時我才18歲,這個儀式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就感覺如果做學問能做到這個份上,今后肯定大有前途。所以,我就一直沿著這個路子走,從本科起,學這么多年歷史地理學課,到現在還是歷史地理學專業。 那時要讀研究生,不像現在是推免研究生,如今每年都有七八個同學推免。據我了解,可能是清史所老師給你們上課太少,大家對老師不了解。在我剛來的時候,就在歷史系,給本科同學開歷史地理學概論課。你們大三的時候,也要上這個課,正好是中國通史課上完,接著上歷史地理學課,效果比較好。我在歷史系待了三年半,給四屆本科同學開過歷史地理學課,**屆上課的時候,2003年,那是我來的第二個學期,是本科99級的同學,因為他們是大四*后一個學期了,逃課很厲害,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三位學生聽得很認真,他們后來都到清史所讀研究生了。當時我剛來中國人民大學不久,也不了解教學有什么規則,就跟同學說,上我這門課,你們愛聽就來,不愛聽就隨便。你們覺得有興趣,覺得我講的還可以,你們就聽,你們覺得沒用,可以不來聽。 我以前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了11年,自由散漫慣了。研究生的時候,我的導師是鄒逸麟先生,鄒老師跟著譚其驤先生畫《中國歷史地圖集》時間是*長的。 ……
人大課堂.名家的16堂歷史課 作者簡介
皮慶生,江西新干人,歷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宋代民間信仰、禮制和文獻學史,授課方向為歷史文獻學(如歷史文選、史料學等)、中國古代民間信仰。在《文史》《歷史研究》《臺大歷史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代表作為《宋代民眾祠神信仰研究》(上海古籍出版料,2008)。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