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國社會工作名家小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63439
- 條形碼:9787508763439 ; 978-7-5087-634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社會工作名家小傳 本書特色
★社會工作是一種科學實踐,我們把它記錄下來;社會工作是一種道德實踐,我們把它展示出來:社會工作是一種藝術,我們把它刻畫出來。 ——王思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社會工作學會會長)
中國社會工作名家小傳 內容簡介
從專業角度來說,中國社會工作是“舶來品”。我在2010年出版的《守望與開新:近代中國的社會工作》一書中即持這種觀點,并將中國社會工作的歷史起點定位于1912年,是年北京社會實進會成立。在2019年出版的《中國社會工作史簡明教程》中,我再一次表明了這種觀點,但也指出中國社會工作還有自己的源頭。 作為“舶來品”的中國社會工作,從一開始就有兩條比較清晰的線索,即教育線索與實務線索。中國社會工作史的教育線索并不是連續的,在20世紀50-80年代出現了一個30多年的斷裂期。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早期重鎮是燕京大學和滬江大學。1914年,滬江大學創辦社會學系,次年該系課程增加到5門,即“人類學”“社會學”“社會制度”“社會病理學”和“社會調查”。盡管滬江大學社會學系在應用社會學分支(即社會工作)上開出的課程比較晚,但因其創建了著名的“滬東公社”而占有了比較重要的位置。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創立于1922年,1925年改稱社會學及社會服務學系,開設“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會行政”“精神健康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等課程,培養了我國一代社會工作者,我國的專業社會工作教育正式開始。在燕京大學社會工作教育起步后.復旦大學、之江大學、南京金陵女子學院、齊魯大學、福建協和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等高校也相繼開辦了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或課程。當時,社會工作專業是依附于社會學的,被稱為應用社會學,即社會學的應用部分。 到了1952年秋季,中央教育部在高等學校教師思想改造的基礎上,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的方針”為原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工作。在這次脫胎換骨般的院系大調整中,社會學徹底從中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消失,依附于社會學的社會工作教育當然也被取消了。直到1988年,社會工作教育才得以重新恢復。 中國社會工作史的實務線索與教育線索是交織在一起的,然而實務線索是連續的。盡管專業社會工作也在20世紀50年代初被取消,但一種全新性質的社會工作模式應運而生,我們可稱之為行政性社會工作。到了2004年,專業社會工作實務重新興起,行政性社會工作也開始向著專業化的方向轉型,中國社會工作史的實務線索又被接續起來。 從縱向上看,中國社會工作史可劃分為四個階段:引入、發展、蟄伏、重建。這四個階段的劃分,依據是中國社會工作實務與社會工作教育跌宕起伏的實際情形,而每個階段都有標志性的事件。
中國社會工作名家小傳 目錄
許仕廉:燕京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規劃者
言心哲的現代社會事業研究
推動鄉約再造實踐的楊開道
張鴻鈞和吳榆珍:社會工作學界的“比翼鳥”
錢振亞:英年早逝的社會工作學者
孫本文的社會行政研究
蔣旨昂:嘗試建立中國社會工作理論體系人
李安宅與邊疆社會工作研究
區位與個案:關瑞梧的兒童社會工作實務經驗
柯象峰:以社會救濟實施為核心的社會工作思想體系
湯銘新與兒童行為指導工作
袁方:中國社會工作恢復重建的領軍人物
王青山與《社會工作概論》
盧謀華:新時期中國社會工作的拓荒者
何肇發與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恢復重建
蘇駝:“馬甸會議”親歷者
徐永祥:中國社會工作恢復重建的開拓者
……
中國社會工作名家小傳 節選
《中國社會工作名家小傳》: 言心哲,別名榮彰,生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湖南湘潭縣人。他7歲人私塾,后轉入一家國民小學學習。14歲那年高小畢業后,因家境貧寒無力升學,只好到長沙一家綢布店當了一年多的學徒。1913年,言心哲考入長沙甲種商業學校(即中等職業學校)。在那里,他碰到了兩位值得敬重的老師,一位是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教倫理學;另一位是李淑一的父親李肖聃,教國文。當時的湖南風氣頗為開放,以紀念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而創辦的船山學社經常舉辦講座,年輕的言心哲盡管欠缺哲理方面的知識,但仍從主持講座的名學者身上領悟到了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他的救國理想開始萌芽。 1919年,21歲的言心哲從長沙甲種商業學校畢業。此時正值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倡導赴法勤工儉學,言心哲便通過華法教育會的介紹,與堂弟言子大一起由上海乘船赴法,同行的人群里有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干部的李立三和王若飛。由上海到巴黎的旅費總共500銀元,都是由族間和親友資助的,故而言心哲一直不忘家鄉父老的深情厚誼,這可能也是激發他救國熱情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在法國的勤工儉學并不能解決言心哲渴望求學的實際困難,于是他又設法在1920年冬天轉赴美國留學。這~轉變使得言心哲遠離了那些后來從事社會運動的同鄉和好友,開啟了他學術救國的人生歷程。 據言心哲的次子言茂松對筆者講,言心哲初到美國學的是牙醫,后感到醫學并不能改造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轉而攻讀社會學。但言心哲在自傳中并沒有提到早年學牙醫的經歷,只是說到美國后想學習商科,可在美國西部太平洋學院肄業時看到南加州大學商科開設的課程較多,選習“國際貿易”課程而受益不多,乃改修經濟學和社會學。在南加州大學修習鮑格度斯(Bogardus)的“社會心理學”和“貧窮問題”兩門課程時,鮑格度斯豐富的社會學知識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來在選修亨特(Hunt)的“社會主義”課程時,要求每個學生寫一篇論文,言心哲選擇的論文題目是失業問題。盡管他對“社會主義”這門課程的性質和真正含義理解不深,但感到失業和貧窮問題確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貧窮問題與失業問題又是相互關聯的,所以對這兩個問題極為關注,這也是他歸國后致力于社會事業研究的*初動因。 1928年,言心哲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文科碩士學位。按照當時美國大學的規定,獲得碩士學位后,再修習20個學分,經過口試和答辯及格,寫一篇論文獲得通過,即可獲得博士學位。但言心哲獲得碩士學位后,他的表弟、時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的許仕廉電促他回燕京大學擔任社會學教學工作,言心哲就放棄了已經修得的博士科6個學分,回國任教。 在燕京大學的1年時間里,言心哲講授“社會學概論”和“社會領袖”兩門課程,他自己說那一年的教學工作效果很不理想。1929年夏,言心哲轉到南京中央軍校高級軍官訓練班講授“社會調查”課程,講義編成《社會調查大綱》一書,1933年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是為他的**本著作。1931-1936年,言心哲任中央大學社會學系講師、教授,先后講授“社會調查”“社會問題”和“社會行政”課程,開始接觸社會事業的理論與實際知識。1936年夏,中央大學社會學系被取消,言心哲轉到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擔任教授,講授“社會事業”與“農村社會學”。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他又轉到上海復旦大學擔任社會學系主任兼教授。復旦西遷重慶北碚,言心哲也隨之遷移,在重慶度過了艱苦抗戰的8年,并收獲了他學術歷程中*大的成果,這就是《現代社會事業》的出版。 ……
中國社會工作名家小傳 作者簡介
彭秀良,1968年出生,河北省高碑店市人,現居石家莊。歷史學者、社會工作學者,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社會工作歷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有《守望與開新:近代中國的社會工作》(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一次讀懂社會工作》(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段祺瑞傳》(中華書局,2015)、《馮國璋傳》(中華書局,2015)、《幽燕六百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前世今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中國社會工作史簡明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