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實踐辯證法重構下的現(xiàn)象學—解釋學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68189
- 條形碼:9787542668189 ; 978-7-5426-681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踐辯證法重構下的現(xiàn)象學—解釋學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總論: 辯證的現(xiàn)象學 —— 解釋學、文本解讀方法批判、作為研究思路之開端和深層結構的問題式: 具體的總體性如何可能? 、不限制存在、弱懸擱和對“事情本身”的批判性檢驗、基本概念的重新定義、打通明見性/反思性/客觀性之間的邏輯通道等。
實踐辯證法重構下的現(xiàn)象學—解釋學導論 目錄
引 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相關研究綜述
三、本書研究思路與方法
1.總論:辯證的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
2.文本解讀方法批判
3.作為研究思路之開端和深層結構的問題式:具體的總體性如何可能
4.不限制存在、弱懸擱和對“事情本身”的批判性檢驗
5.基本概念的重新定義
6.打通明見性/反思性/客觀性之間的邏輯通道
7.基于人類生存意義標準的內部批判方法
8.尋求對立面的具體統(tǒng)一
9.案例研究:尋求普遍性在個別性中的顯現(xiàn)
10.跨流派、跨學科的理論綜合
11.文風問題
**章 初始平臺的開辟:現(xiàn)象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硬核”探秘
**節(jié) 現(xiàn)象學的硬核與保護帶
1.硬核一保護帶之劃分的必要性
2.現(xiàn)象學硬核之剝取
3.現(xiàn)象學的保護帶及其調整的可能性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硬核
第三節(jié) 硬核的比較及兼容的可能性
第二章 回到實踐本身:實踐辯證法對現(xiàn)象學核心的重構
**節(jié) 傳統(tǒng)現(xiàn)象學范式的困境
1.胡塞爾意識論范式的困境
2.徘徊于意識論和實踐論之間的生存論
3.現(xiàn)象學運動的自否定
第二節(jié) 實踐的本源性和明見性
1.實踐的本源性
2.實踐的明見性
3.實踐的身體
4.實踐和生存體驗
5.通向“他(她)人的實踐”和生活世界的構造
第三節(jié) “實踐論還原”:社會歷史構造的實踐顯現(xiàn)
1.馬克思對社會歷史奧秘的探索方式
2.“實踐論還原”
3.社會歷史構造的實踐顯現(xiàn)
第三章 辯證的現(xiàn)象學及其相關理論
**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先行探索
1.薩特
2.梅洛一龐蒂
3.科西克
第二節(jié) 辯證法和形式邏輯的辯證轉化
1.辯證法對形式邏輯的奠基及自身的形式化
2.辯證法和形式邏輯之關系的現(xiàn)象學考察
第三節(jié) 返回內在關系哲學
第四節(jié) 辯證現(xiàn)象學:自否定即自顯現(xiàn)
1.辯證法和現(xiàn)象學的相互依存
2.辯證現(xiàn)象學要義
第五節(jié) 對象化存在論(實踐一生存存在論)
1.Ontology的評價標準和演變邏輯
2.對象化存在論和實踐存在論再辨析
第六節(jié) 自我確證與實踐情境——辯證現(xiàn)象學視角下的社會歷史哲學新解
第七節(jié) 顯現(xiàn)與遮蔽的辯證法——辯證現(xiàn)象學視角下的社會批判哲學新解
1.經(jīng)典現(xiàn)象學的存在顯現(xiàn)之困境
2.作為去蔽的辯證法的馬克思主義批判理論
第四章 從現(xiàn)象學到批判性解釋學——現(xiàn)象學馬克思主義化的必然歸宿
**節(jié) 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的出場路徑
1.解釋學對現(xiàn)象學的蘊涵和超越
2.語言一理解存在論解釋學批判
第二節(jié) 理解和批判:如何統(tǒng)一
1.伽達默爾一哈貝馬斯之爭
2.利科的整合方案及其補充
第三節(jié) 重審解釋學循環(huán):論抽象與具體的辯證法
第四節(jié) 解釋學如何把握科學
1.理解和說明的統(tǒng)一場
2.利科文本理論的反思
第五章 從哲學到人文社會科學——論作為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的馬克思主義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
**節(jié) 馬克思哲學終結觀的啟示
第二節(jié) “回到事情本身”的迂回之路: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相互去蔽…………………”
1.人文社會科學對哲學的去蔽
2.哲學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去蔽
第三節(jié) 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的社會科學化及其與馬克思主義化的親合性
1.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的社會科學化
2.社會科學化與馬克思主義化的親合性
第四節(jié) 作為人文社會科學普適方法論的辯證的實踐一生存論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
1.人文社會科學中現(xiàn)象學態(tài)度與非現(xiàn)象學態(tài)度對勘
2.辯證的實踐一生存論現(xiàn)象學一解釋學的普適意義
第六章 案例研究:宏觀與微觀
**節(jié) 文化變遷機制研究
1.問題的提出
2.從人的存在結構看文化變遷動力
3.文化變遷的動態(tài)機制
4.文化變遷的評價依據(jù):反思文化相對主義
5.方法論的總結
第二節(jié) 大眾文化管窺:電視相親節(jié) 目流行的哲學解釋與反思
1.從日常到非日常的情境轉換
2.娛樂和游戲的功能與悖謬
3.受眾的社會文化心理分析
4.總論:現(xiàn)代性背景下人的生存意義困境
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實踐辯證法重構下的現(xiàn)象學—解釋學導論 作者簡介
張立達,2004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史學理論專業(yè),獲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同年開始在西南政法大學任教,現(xiàn)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學術興趣涉及存在論、人學、社會歷史哲學、文化哲學、現(xiàn)象學、人文社會科學方法論等,力圖探索將人文詮釋與科學說明融為一體的研究路徑。代表著作:《對象化和人的生存矛盾》(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1年)。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