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規劃/理論,方法與評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45260
- 條形碼:9787112245260 ; 978-7-112-2452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規劃/理論,方法與評價 內容簡介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規劃:理論方法與評價》從時間、空間、功能三個維度展開,不同維度所關注的問題、采用的方法和技術也不盡相同。在理論、方法與評價的同時,該書也精選國內外城市的實踐案例,分析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并總結各國不同背景下的協同發展模式。在總結各個發展時期各國曾經面臨問題的同時,對當下中國軌道交通快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挑戰進行審視和反思。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規劃/理論,方法與評價 目錄
序一 宋敏華
序二 劉志
前言
第1章 交通與城市協同問題
1.1 軌道交通與城市的協同問題和挑戰
1.2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1.3 目標與重點解決的問題
1.3.1 本書的研究目標
1.3.2 重點解決的問題
1.4 本書內容架構及章節設置
第2章 交通與城市演進:歷程與趨勢
2.1 馬車時代:溯源自由而歡愉的城市氛圍
2.1.1 交通屬性與城市屬性的演進關系
2.1.2 西方城市和交通的發展關系溯源
2.1.3 中國城市和交通的發展關系溯源
2.1.4 區域性交通基礎設施——東西方交流視角下的城市
2.2 工業化時代:探究快捷與緊張的城市變革
2.2.1 交通屬性與城市屬性的演進關系
2.2.2 交通發展的標志性歷史事件
2.2.3 交通發展與城市空間形態的演進
2.3 信息化時代:追求多元而和諧的城市理想
2.3.1 信息通信技術對城市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影響
2.3.2 信息化時代下交通屬性與城市詹性的演進關系
第3章 理論研究:時空協同理論體系
3.1 軌道交通與城市形態時空協同理論發展
3.1.1 理論來源與基礎
3.1.2 協同理論的演進與發展
3.2 城市形態的交通影響表現為出行需求增長
3.2.1 城市形態對交通產生的空間影響
3.2.2 軌道交通的空間響應
3.3 交通基礎設施對城市發展的時空效應
3.3.1 交通影響了城市形態中職住空間關系
3.3.2 軌道交通增強7Bt。間壓縮特性
3.4 軌道交通與城市土地利用協同的相關理論研究
3.4.1 軌道交通與城市一體化模型
3.4.2 城市軌道交通與土地價值增值
3.4.3 ‘rOD理論與應用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協同發展的分析技術與方法
4.1 協同發展的研究方法
4.1.1 空間分析方法
4.1.2 時間分析方法
4.1.3 功能分析方法
4.2 協同發展的數據
4.2.1 空間維度數據
4.2.2 時間維度數據
4.2.3 功能維度數據
4.3 協同發展的分析技術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層次分析法
4.3.3 無人機傾斜攝影和三維建模技術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協同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5.1 體系建構——評價依據和指標體系
5.1.1 空間總量協同指數
5.1.2 功能結構協同指數
5.1.3 協同發展潛力指數
5.2 關鍵指標——主成分分析法的關鍵指標
5.2.1 城市軌道交通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5.2.2 城市形態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5.3 評價方法一耦合度分析和城市協同發展程度排序
5.3.1 耦合度分析與測算
5.3.2 耦合度指數綜合測評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規劃實踐與案例研究:國內外經驗與問題
6.1 空間協同問題
6.1.1 城市律動:紐約百年地鐵的鋼鐵王國
6.1.2 區域整合:軌道上的京津冀城市群
6.1.3 垂直整合:重慶的山水城市與軌道交通豎向設計
6.1.4 空間協同的小結
6.2 時間協同問題
6.2.1 職住演化:北京軌道交通與人口、經濟變遷
6.2.2 城市轉型:辛辛那提的交通與城市興衰
6.2.3 再現歷史:北卡斯賓塞軌道小鎮的歷史保護與再生
6.2.4 面向未來:百年京張線路的交通功能再利用展望
6.3 功能協同問題
6.3.1 社會視角:烏魯木齊的交通與就業可達性研究
6.3.2 土地視角:北京亦莊線的TOD研究
6.3.3 文化視角:徐州軌道交通與城市文化
6.3.4 投融資視角:曼谷軌道綜合開發的土地溢價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總結
7.1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的主要問題
7.2 審視與反思
7.3 局限與展望
后記
序二 劉志
前言
第1章 交通與城市協同問題
1.1 軌道交通與城市的協同問題和挑戰
1.2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1.3 目標與重點解決的問題
1.3.1 本書的研究目標
1.3.2 重點解決的問題
1.4 本書內容架構及章節設置
第2章 交通與城市演進:歷程與趨勢
2.1 馬車時代:溯源自由而歡愉的城市氛圍
2.1.1 交通屬性與城市屬性的演進關系
2.1.2 西方城市和交通的發展關系溯源
2.1.3 中國城市和交通的發展關系溯源
2.1.4 區域性交通基礎設施——東西方交流視角下的城市
2.2 工業化時代:探究快捷與緊張的城市變革
2.2.1 交通屬性與城市屬性的演進關系
2.2.2 交通發展的標志性歷史事件
2.2.3 交通發展與城市空間形態的演進
2.3 信息化時代:追求多元而和諧的城市理想
2.3.1 信息通信技術對城市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影響
2.3.2 信息化時代下交通屬性與城市詹性的演進關系
第3章 理論研究:時空協同理論體系
3.1 軌道交通與城市形態時空協同理論發展
3.1.1 理論來源與基礎
3.1.2 協同理論的演進與發展
3.2 城市形態的交通影響表現為出行需求增長
3.2.1 城市形態對交通產生的空間影響
3.2.2 軌道交通的空間響應
3.3 交通基礎設施對城市發展的時空效應
3.3.1 交通影響了城市形態中職住空間關系
3.3.2 軌道交通增強7Bt。間壓縮特性
3.4 軌道交通與城市土地利用協同的相關理論研究
3.4.1 軌道交通與城市一體化模型
3.4.2 城市軌道交通與土地價值增值
3.4.3 ‘rOD理論與應用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協同發展的分析技術與方法
4.1 協同發展的研究方法
4.1.1 空間分析方法
4.1.2 時間分析方法
4.1.3 功能分析方法
4.2 協同發展的數據
4.2.1 空間維度數據
4.2.2 時間維度數據
4.2.3 功能維度數據
4.3 協同發展的分析技術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層次分析法
4.3.3 無人機傾斜攝影和三維建模技術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城市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協同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5.1 體系建構——評價依據和指標體系
5.1.1 空間總量協同指數
5.1.2 功能結構協同指數
5.1.3 協同發展潛力指數
5.2 關鍵指標——主成分分析法的關鍵指標
5.2.1 城市軌道交通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5.2.2 城市形態指標的主成分分析
5.3 評價方法一耦合度分析和城市協同發展程度排序
5.3.1 耦合度分析與測算
5.3.2 耦合度指數綜合測評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規劃實踐與案例研究:國內外經驗與問題
6.1 空間協同問題
6.1.1 城市律動:紐約百年地鐵的鋼鐵王國
6.1.2 區域整合:軌道上的京津冀城市群
6.1.3 垂直整合:重慶的山水城市與軌道交通豎向設計
6.1.4 空間協同的小結
6.2 時間協同問題
6.2.1 職住演化:北京軌道交通與人口、經濟變遷
6.2.2 城市轉型:辛辛那提的交通與城市興衰
6.2.3 再現歷史:北卡斯賓塞軌道小鎮的歷史保護與再生
6.2.4 面向未來:百年京張線路的交通功能再利用展望
6.3 功能協同問題
6.3.1 社會視角:烏魯木齊的交通與就業可達性研究
6.3.2 土地視角:北京亦莊線的TOD研究
6.3.3 文化視角:徐州軌道交通與城市文化
6.3.4 投融資視角:曼谷軌道綜合開發的土地溢價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總結
7.1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的主要問題
7.2 審視與反思
7.3 局限與展望
后記
展開全部
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規劃/理論,方法與評價 作者簡介
張純,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秘書長、理事,國外城市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委員,《Urban Rail Transit》期刊Associate Editor。研究方向為交通與城市協同、城市形態、職住平衡與可達性等。學術成果包括專著《城市社區形態與再生》,以及發表在《Habitat International》、《城市規劃》、《國際城市規劃》等期刊的多篇學術文章。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