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北中原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1204650
- 條形碼:9787521204650 ; 978-7-5212-046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中原 本書特色
但有“世俗味”,卻無“文藝腔”;仍懷“真童趣”,絕無“偽滄桑”。 格草木、格生靈、格器物,格美饌、格舊事、格鄉(xiāng)土……在“格物”中“致知”生活的本質(zhì),生命的大意,人間的真情,世界的秩序。 文中可讀出詩意畫韻,畫中可品出詩文意趣,一位自詡為“局外的鄉(xiāng)下人”的文人在書畫間揮斥詩意。 將綿密拙樸的文圖,付之詩意的針腳,織就對北中原濃濃的鄉(xiāng)愁。 且剛且柔,亦莊亦諧,《北中原》是一把暗藏“鋒芒”的“抓撓”,讓人時而斂聲警醒,時而忍俊不禁,一嘆一笑,一悲一喜;是作者用文字精心培育的“小農(nóng)作物”,讀者在“吃”了大量“主食”之后,自可從中品出一番別樣滋味。
北中原 內(nèi)容簡介
《北中原》是作家、文人畫家馮杰的新著。作者左手書畫,右手詩文,將文作為畫來“畫”,又將畫作為文來“寫”,在紙筆間閑庭信步,在繁雜的世事中且雅且俗、亦莊亦諧、至真至趣,盡顯赤子情懷。作品以鄉(xiāng)村常見的畜類、食物、器物、節(jié)俗等精彩呈現(xiàn)心目中的故土,渲染勾勒出其干凈、原色、本真、樸實的精神與氣度,是作者用文字精心培育的“小農(nóng)作物”,讀者在“吃”了大量“主食”之后,自可從中品出一番別樣滋味。
北中原 目錄
[動物考]
猞猁的耳毛??????_003
大吉言??????_010
中國麻雀現(xiàn)代通史??????_018
羊在北中原之瑣事??????_025
狗情況??????_032
分析猴之逸事??????_040
哼哼錄??????_047
五匹馬??????_057
小蠅子的事并不小??????_064
北中原鼠軼志??????_069
鯉魚須四記??????_083
[植物冊]
樹志拾遺??????_089
樹上垂掛的聲音??????_103
豆類魔幻??????_109
有花可吃??????_116
草木異志??????_122
玉米綱目??????_127
棉,穿在身上的花??????_138
砸核桃??????_143
瓜譜及一地瓜子般的碎語??????_145
[記事簿]
頂棚匠??????_159
對比·小學校與配種站??????_163
鄉(xiāng)村傳奇??????_170
跟著姥爺去買馬??????_173
西瓜上的王羲之們??????_175
鄧艾的氈子??????_181
姓馮的櫻桃??????_184
反標和敵臺??????_190
咳嗽的顏色??????_196
北中原 節(jié)選
大吉言 名參十二屬,花入羽毛深。 ——徐夤 雞事·起興之法 我曾說過,小時*喜歡走親戚,看一村的繁華和外村的熱鬧,譬如斗鵪鶉,斗蟋蟀,斗羊,斗狗,斗牛。后來理想擴大,往往跟著好事者跑十幾里鄉(xiāng)路開闊視野,用以豐富人生閱歷。北中原諸多的二大爺餓著肚子卻余興未盡。 斗雞是常見娛樂活動。斗中方顯精神,斗時人會比雞還急躁。 我有一玩友現(xiàn)在開封,擔任中原斗雞協(xié)會理事,中原斗雞協(xié)會簡稱“雞協(xié)”。我心癢了,問:咋辦手續(xù)?他說,雞協(xié)比×協(xié)都難入,行賄都難得靠雞。 我們村里一直有個誤讀,譬如村諺:“大公雞,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我認為這不是公雞的錯,是詩的一種寫法,屬于“起興”之筆,有的村是采用“花喜鵲,尾巴長”起興。總之無關(guān)乎雞,全是孽子的緣故。 先人說雞則滿懷敬意。 我姥爺說正月初七前都是“說畜日”: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六畜排完了,才輪到初七——人日。 過年貼門對,我姥爺連雞窩上都要讓我貼幅紅字。上書“雞有五德”。 我姥姥早晨抽掉雞窩的磚后,首先會摸一下雞屁股,看看今天哪一只母雞蛋,會格外關(guān)注。我姥姥說“沒有雞狗不成家”。有了這一顛撲不破的理論,每到初春,那些遠村的雞販子來到村里,姥姥都要開始賒新年的小雞。雛雞如菊花開放,日子便有了寄托。 雞史·芥末的功能 雞在北中原分兩大類:下蛋的叫“雞”,小家碧玉;專門玩斗的叫“打雞”,脖長腿粗。 天下不是所有雞都善斗。 我姥爺說,中國雞史上**次有記載的斗雞活動發(fā)生在中原以東的齊魯大地,《左傳》這樣說:“季郈之雞斗,季氏介其雞,郈氏為之金距。” 一只斗雞都像當年美帝國主義一樣,被武裝到牙齒了。還透露出*早“化學武器”芥子彈的嘗試。 《史記》的記載為:“季氏與郈氏斗雞,季氏芥雞翅,郈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郈氏。” 他們斗雞時要在雞翅下面抹上芥末,用于提高斗志。有學者認為“介”是介胄之介,是為雞戴盔上甲,有人則傾向是同音之“芥”,屬假借字。我認為芥末一說顯得熱鬧。情節(jié)里有刺鼻氣息,還有看點。 莊子吊詭,認為“雞畏貍”也,在雞頭上涂抹“狐貍膏”更有暗示作用。現(xiàn)在,我季節(jié)性支氣管炎復發(fā),每咳嗽必喝“雪梨膏”,成分里有枸櫞酸,我不知“狐貍膏”所含成分是什么。前年和南方一好事者閑相語,他說榮肌霜又稱“狐貍膏”,配方起源于畬族的一種古老藥膏,專治牛皮癬,不含枸櫞酸。 漢代皇帝倡導的全民運動主要就是斗雞,用以開展全國體育運動。 早先,漢高祖問他爹心情不好的原因,他爹答記者問一般自省:“以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沽酒賣餅,斗雞蹴鞠,以此為歡。”意思是爹就喜歡斗玩,不喜歡發(fā)展建設(shè)。漢高祖的重孫劉余是漢景帝之子,不僅喜歡斗雞,還增加了斗爭范圍,喜歡斗鴨,斗鵝。到漢武帝時,屬雞的漢武帝喜歡斗雞,常邀請友好人士上觀禮臺一同參加觀斗雞活動,不怕勞民傷財。漢宣帝劉詢是一位真正斗雞愛好者,“亦喜游俠,斗雞走狗”。 中國人對斗有傳承,對斗有天生樂趣。繼承或堅守。至今國人血液里仍殘留有斗雞基因。 雞詩·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早在《詩經(jīng)》里我們就已“見聞”嘹亮的雞鳴。
北中原 作者簡介
馮杰,1964年生,詩人、作家、文人畫家。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南省文學院專業(yè)作家。出版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泥花散帖》《捻字為香》《一個人的私家菜》《田園書》《豬身上的一條公路》《馬廄的午夜》《說食畫》《九片之瓦》《獨味志》《水墨菜單》《午夜異語》、書畫集《野狐禪》等。獲過《聯(lián)合報》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臺北文學獎等。
- >
經(jīng)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