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東巴文獻及其當代釋讀刊布和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1156
- 條形碼:9787520361156 ; 978-7-5203-611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巴文獻及其當代釋讀刊布和創新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涉及東巴圖畫象形文字的象征意義,東巴教書畫藝術與納西人的殉情悲劇之關系,東巴文化及其文獻的當代變遷,納西東巴文獻的書面性與口頭性關系,東巴文獻所載史詩的敘事結構與視角,東巴儀式表演的文本結構,口頭傳統與儀式敘事關系.東巴儀式與東巴文獻的程式化特征等。
東巴文獻及其當代釋讀刊布和創新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導論和上中下三篇,上篇是關于靠前外東巴文化及其古籍文獻研究的概述。中篇是關于古籍翻譯刊布和相關的一些專題研究。下篇部分是7個與主題相關的田野調查報告。下篇第二部分是7篇東巴古籍(包括東巴口誦經)的“四對照”(象形文原文、靠前音標注音、直譯、意譯)的翻譯整理。本書對靠前外東巴教和東巴文獻的收藏和整理翻譯情況具體地做了概述和分析研究;論析了靠前東巴教和東巴文獻收集整理和在民間應用的近況,并就東巴文獻的當代刊布和創新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東巴文獻及其當代釋讀刊布和創新 目錄
上篇 國內外東巴文化及其文獻研究概述
**章 國內東巴文化及其文獻研究現狀
一 當代東巴文化的興衰
(一)1949年到1978年東巴教的興衰概況
(二)改革開放后東巴文化及其文獻的復蘇
二 東巴文化的當代傳承
(一)納西族社區自發的東巴教傳承
(二)學者實踐東巴文化傳人的培養
(三)民間文化企業參與東巴文化的傳承
(四)東巴文化滋養旅游產業
三 東巴文化現狀簡析
(一)簡析當下東巴教
(二)三點建議
四 國內博物館、圖書館和民間收藏東巴文獻概況
(一)路魯人獨特的兩種東巴經
(二)阮可人的東巴經
(三)東巴醫書
(四)東巴象形文字和經書在民間的應用
(五)宗教經典之外的東巴文字當代應用
五 東巴文獻所用“東巴紙”現狀
六 東巴口誦經的整理與翻譯
第二章 國外對東巴文化及其文獻的研究
一 19世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狀況
二 1949年到1978年的狀況
三 1980年以來的發展狀況
四 近期的研究熱點和態勢
五 國外首部研究納西語言文獻的專著
——評述巴科的《麼些研究》
六 德國的納西學研究學術史述略
(一)20世紀60年代對東巴古籍的研究
(二)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納西語文和摩梭研究
(三)20世紀90年代以來奧皮茨為代表的人類學研究
七 納西傳統和一些喜馬拉雅地區社會的聯系
——德國學者奧皮茨的一項研究
第三章 納西族東巴文獻保護與發展概述
一 概述
(一)基本情況
(二)書寫文獻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巴文獻收集整理簡述
三 東巴文獻保護及其成績
(一)文獻普查與編目及其《中國少數民族文獻總目提要》的編寫
四 東巴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一)文獻翻譯整理成就
(二)研究論著
五 東巴文獻的學術交流
(一)國內學術會議
(二)國際相關學術會議
六 結語
……
中篇 專題研究
下篇(一) 田野調查研究報告和文獻翻譯
下篇(二) 東巴文獻翻譯
東巴文獻及其當代釋讀刊布和創新 節選
《東巴文獻及其當代釋讀刊布和創新》: 2001年6月28日,麗江縣人大通過了《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東巴文化保護條例》;2005年12月2日,云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云南省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這些法規的頒布,豐富和具體化了《憲法》關于少數民族擁有使用和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權利的條款,使東巴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走上法制化的道路,為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無論從官方層面還是民間層面,都開始對這個昔日一度被視為“四舊”“落后”“原始”的東巴文化另眼相看,認同度大大提升。印制有東巴文字的個人名片也成為一種時尚;東巴象形文字書法和繪畫作品,成為麗江官方贈送給國內外賓客的重要禮品之一;而在原來多少還有些看不起東巴文化的麗江古城民眾中、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在家里掛上幾幅東巴象形文字書法繪畫,春節期間在大門貼上一副東巴象形文的對聯等,也成為很多人喜歡的一種時尚。每年春節前,麗江古城管理委員會等部門都要組織地方書法家為市民書寫春聯,幾個青年東巴也每年參加這種為市民撰寫春聯的活動,他們書寫的東巴象形文字春聯很受歡迎。可以說,麗江納西族精英階層對東巴文化的認同,又一次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2008年,由麗江市政府舉辦、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籌辦了為期三個月的“麗江市東巴文化保護傳承強化培訓班”,此次辦班的目的是“通過三個月的短期強化培訓,結合在鄉村開創性實踐,為將來東巴文化保護傳承培養精英,傳遞東巴文化薪火,促進納西族原生態東巴文化保護村建設”。來自川滇兩省的80名學員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強化培訓。由28位納西族專家學者和文化專業人士講授了14門講座課程,涉及納西族歷史、宗教、文化等諸多內容。盡管這些課程基本上是普及納西學知識的內容,但對傳承東巴文化還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學員中的不少人后來成為各鄉鎮傳承東巴文化的骨干。 1998年,原麗江縣人民政府決定將大東、寶山、鳴音、魯甸、塔城、太安等6個鄉確定為東巴文化生態鄉。要求東巴文化原始生態區要重視東巴文化自然傳承的引導和扶持工作,麗江東巴文化學校招生時向東巴文化原始生態鄉傾斜。東巴文化原始生態鄉是目前東巴文化保存較好、群眾儀式較強的鄉鎮,除了鳴音鄉之外,目前其他五個鄉都有民間東巴文化傳承組織。 2006年5月,有著深厚東巴教傳統底蘊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塔城鄉依隴村委會署明自然村東巴文化傳承點舉行授牌、掛牌儀式,麗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國清、副主任和世華以及市文廣局局長和慧軍等參加了掛牌儀式,并授予署明村的青年東巴和秀東、楊玉華等“納西族傳統(東巴)文化傳承人”的牌子。 到2013年,麗江市已在玉龍縣魯甸鄉新主村、寶山鄉吾母村分別掛牌成立了“麗江市東巴文化傳承基地”。新主村還建立了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納西族東巴畫傳承培訓基地。在玉水寨建立了“玉水寨東巴文化學校”,在古城區金山鄉三元村建立了“納西東巴文化傳承中心”,各地積累了許多東巴文化傳承的經驗。 上述所提到的麗江官方和納西民眾這種對東巴文化認同的巨大變化,其主要促成因素與國家的主流話語對東巴文化的推崇和大力宣傳有密切關系,也與國內外學術界、文化界和媒體對東巴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傳播密切相關,同時還和旅游市場上因為其觀賞性很強的審美特點而帶來的銷售熱有關。從這種變遷中可以看出,一個民族和地方對自己本土文化的認同的變遷,其促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對待這種地方文化的意識形態和觀念、做法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麗江東巴文化學習與傳承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幾種。一種是在保留東巴文化傳統和文化環境較好的鄉村由本地東巴和村民自發組織的學習與傳承,或者是由一個或幾個東巴傳授一批學生的方式,或是由東巴傳授給自己的兒孫輩的方式,以玉龍縣塔城鄉署明村、魯甸鄉新主村、寶山鄉吾母村、香格里拉縣三壩鄉吳樹灣村等村寨為代表。一種是以企業和民間協會主辦、東巴與學者共同參與指導的方式,這是一種把東巴文化的學習、傳承與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的模式,以麗江市玉龍縣玉水寨生態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為代表。一種是成立由學者牽頭,繼而政府支持的東巴文化傳承組織,比如學者兼東巴和力民1998年在自己的家鄉金山鄉貴峰村民委員會三元村成立了麗江納西文化研習館,2012年在麗江市古城區政府的支持下更名為麗江古城東巴文化傳承學校及古城區東巴文化傳承中心,這是古城區成立的**所東巴文化傳承學校,由和力民任校長。 ……
東巴文獻及其當代釋讀刊布和創新 作者簡介
楊福泉,納西族,民族史博士,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云南大學民族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主要從事于民族學、人類學和納西學的研究,曾赴十多個國家講學訪問。出版有《東巴教通論》《納西族與藏族歷史關系研究》《玉龍情殤——納西族的殉情研究》《灶與灶神》等專著34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