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文庫春秋經傳與傳統史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47108
- 條形碼:9787030647108 ; 978-7-03-06471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文庫春秋經傳與傳統史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近十余年來圍繞"《春秋》經傳(包含《春秋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以及《國語》)在中國傳統經史之學當中的地位與影響"這一論題的點滴思考及與之相關問題的研究所得。旨在從思想史的角度對《春秋》及"三傳"(《左傳》、《公羊傳》和《榖梁傳》)和《國語》進行整體性研究和論述。通過對其中一些基本問題的梳理,對其學術源流和思想特點予以分析和論述,并對其歷史地位和歷史影響加以評述,以期豐富和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書中具體包括了《春秋》經傳的歷史思想及其在中國史學上的影響、《春秋》經傳"大一統"思想、《春秋》經傳的夷夏觀、《左傳》的天道觀、《左傳》的歷史變異思想、公羊學派的"三世說"、公羊學派的"復仇"理論、公羊學派與漢代讖緯、《谷梁傳》與法家思想、《國語》的成書和性質、《國語》的史鑒思想、《春秋》經傳與漢代儒學等內容。
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文庫春秋經傳與傳統史學 目錄
目錄
引言 1
**章 《春秋》經傳與中國古代歷史思想 18
一、記成敗與重德義 18
二、人本精神的形成 21
三、褒貶意識與批判精神 24
四、對歷史變化的探討 28
第二章 《春秋》經傳與“大一統”思想之形成 31
一、釋“統” 31
二、統一意識的萌生與表現 33
三、所謂“大一統” 40
四、“大一統”的實現與影響 46
第三章 先秦時期的華夷觀及其文化特點 50
一、“華夏”與“夷狄” 50
二、先秦儒家學派的民族觀 55
三、《春秋》經傳與“華夷之辨” 59
第四章 《左傳》的“天道”觀 67
一、《左傳》中的“天” 67
二、“天道”的新發展 69
三、言天道神鬼,未嘗廢人事 74
第五章 《左傳》的歷史變易思想 81
一、關于王室衰微的認識 82
二、關于大國爭霸的評論 85
三、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 94
四、時代變動與政治倫理 99
第六章 何休“公羊三世說”的思想淵源與社會基礎 104
一、“三世說”與讖緯 104
二、關于“三世”分期的不同標準 108
三、“王魯”與“新王” 111
四、太平思想與漢末清流 116
第七章 《春秋公羊傳》復仇論淺議 124
一、儒家經典中關于復仇的規定 124
二、從齊學的立場看《公羊傳》的復仇論 127
三、復仇與政治倫理 131
第八章 《春秋穀梁傳》與法家思想 136
一、《穀梁傳》與尸子 136
二、《穀梁傳》的尊王 139
三、對君權的絕對化 143
四、魯學與“穀梁大盛”的原因 146
第九章 《國語》的成書和性質 152
一、《國語》同左丘明的關系 152
二、《國語》之稱名 165
三、《國語》的體例差異 175
四、《齊語》辨析 177
五、《鄭語》辨析 187
六、《吳語》《越語》辨析 193
七、《周語》《魯語》《晉語》《楚語》辨析 205
八、《國語》和《左傳》文字類同的問題 217
九、《國語》的性質 229
第十章 《國語》的史鑒思想 241
一、求多聞善敗以鑒戒 242
二、論西周衰亡之故 244
三、探討春秋各諸侯國的政治得失 247
四、民心向背與社稷安危 250
第十一章 《史記 儒林列傳》與《漢書 儒林傳》之比較研究 253
一、關于“五經”序列的問題 254
二、關于《易》與《穀梁傳》的傳承問題 263
三、關于董仲舒的立傳問題 270
四、結語 273
第十二章 《竹書紀年》與晉唐間的史學 274
一、《竹書紀年》與經史分途 275
二、《竹書紀年》與編年體史書撰寫的興盛 277
三、《竹書紀年》與志異著作 281
四、歷史考證的發展與懷疑精神的啟迪 284
第十三章 范寧及其經學成就 290
一、《春秋穀梁傳集解》的撰述 291
二、《春秋穀梁傳集解》的特點 294
三、其他成就 300
第十四章 言性命必究于史:《東萊博議》散論 303
一、《東萊博議》之寫成 304
二、文章與議論的結合 306
三、歷史眼光的培養 309
引言 1
**章 《春秋》經傳與中國古代歷史思想 18
一、記成敗與重德義 18
二、人本精神的形成 21
三、褒貶意識與批判精神 24
四、對歷史變化的探討 28
第二章 《春秋》經傳與“大一統”思想之形成 31
一、釋“統” 31
二、統一意識的萌生與表現 33
三、所謂“大一統” 40
四、“大一統”的實現與影響 46
第三章 先秦時期的華夷觀及其文化特點 50
一、“華夏”與“夷狄” 50
二、先秦儒家學派的民族觀 55
三、《春秋》經傳與“華夷之辨” 59
第四章 《左傳》的“天道”觀 67
一、《左傳》中的“天” 67
二、“天道”的新發展 69
三、言天道神鬼,未嘗廢人事 74
第五章 《左傳》的歷史變易思想 81
一、關于王室衰微的認識 82
二、關于大國爭霸的評論 85
三、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 94
四、時代變動與政治倫理 99
第六章 何休“公羊三世說”的思想淵源與社會基礎 104
一、“三世說”與讖緯 104
二、關于“三世”分期的不同標準 108
三、“王魯”與“新王” 111
四、太平思想與漢末清流 116
第七章 《春秋公羊傳》復仇論淺議 124
一、儒家經典中關于復仇的規定 124
二、從齊學的立場看《公羊傳》的復仇論 127
三、復仇與政治倫理 131
第八章 《春秋穀梁傳》與法家思想 136
一、《穀梁傳》與尸子 136
二、《穀梁傳》的尊王 139
三、對君權的絕對化 143
四、魯學與“穀梁大盛”的原因 146
第九章 《國語》的成書和性質 152
一、《國語》同左丘明的關系 152
二、《國語》之稱名 165
三、《國語》的體例差異 175
四、《齊語》辨析 177
五、《鄭語》辨析 187
六、《吳語》《越語》辨析 193
七、《周語》《魯語》《晉語》《楚語》辨析 205
八、《國語》和《左傳》文字類同的問題 217
九、《國語》的性質 229
第十章 《國語》的史鑒思想 241
一、求多聞善敗以鑒戒 242
二、論西周衰亡之故 244
三、探討春秋各諸侯國的政治得失 247
四、民心向背與社稷安危 250
第十一章 《史記 儒林列傳》與《漢書 儒林傳》之比較研究 253
一、關于“五經”序列的問題 254
二、關于《易》與《穀梁傳》的傳承問題 263
三、關于董仲舒的立傳問題 270
四、結語 273
第十二章 《竹書紀年》與晉唐間的史學 274
一、《竹書紀年》與經史分途 275
二、《竹書紀年》與編年體史書撰寫的興盛 277
三、《竹書紀年》與志異著作 281
四、歷史考證的發展與懷疑精神的啟迪 284
第十三章 范寧及其經學成就 290
一、《春秋穀梁傳集解》的撰述 291
二、《春秋穀梁傳集解》的特點 294
三、其他成就 300
第十四章 言性命必究于史:《東萊博議》散論 303
一、《東萊博議》之寫成 304
二、文章與議論的結合 306
三、歷史眼光的培養 309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