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8輯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0795
- 條形碼:9787100180795 ; 978-7-100-18079-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8輯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 本書特色
1956年初米克出版了《勞動價值論研究》。該書試圖證明“勞動價值學說不僅在馬克思的時代是真正的科學,就是在今天來講也是真正的科學”。他強調說,正是通過勞動價值范疇才形成商品生產經濟體系下的社會關系。價值轉換成產品價格,剩余價值轉換成利潤,不僅僅是簡單的邏輯運用,而且是一個歷史過程,使商品生產的變化形式對經濟變量和經濟發展模式產生影響。當勞動一資本關系在簡單商品生產中占了主導地位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就逐漸產生了。資本家的競爭更加激烈,整個經濟利潤率強烈趨向于一致。土地所有權、 商品和貨幣資本附屬于新的生產模式。米克指出,如果勞動價值論能得到正確理解就可以處理這些過程,但如果僅僅把它作為一種均衡價格論,那么就被曲解了。 米克認為,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無論如何,剩余價值的存在并非從勞動價值論發展而來,實際上勞動價值論的發展精確地說就是為了解釋現實世界中顯然存在的剩余價值。投入與產出之間價值差別的出現,*終使它分解成為地租和利潤,而且對它的接受者來說,并不是由于生產性的消耗。這一點被古典經濟學家們當做簡單的事實看待。勞動價值論*主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說明剩余價值的起源、持續狀態并測量其大小。 米克接下來概述了馬克思“歷史邏輯的方法”。在不同的財產關系下,馬克思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社會分工的含義,將這種方法應用到價值理論上來。馬克思已經:“全神貫注于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的運行方式與其他所有早期體系的混合體中的運行方式的區分,只要它們都是'簡單'商品生產,而一般的交換也是'價值'對'價值'的交換。”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不同于簡單商品生產,商品交換不再是當且僅當其所包含的相關勞動數量的比率相同時才發生。但這“并不意味著交換率不再是所包含的勞動比率的函數”。價值規律在資本主義社會同樣起作用,但“是以一種完全不同的、復雜的方式運行” 盡管*終交換率仍是由所含的勞動比率決定,但是兩者已不再必須相等了”。 在簡潔地討論了《資本論》**卷中價值的概念后,米克概括了馬克思關于勞動作為價值的“實質”的對價值概念的升華。接著,他說明了馬克思怎樣將他的價值理論應用到工資和利潤的決定上來。*后,米克轉向價值轉形問題。他認為“馬克思第三卷中從產品價格方面對交換比率的分析應該視為一種修正,而非否定**卷中從價值方面的分析”。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8輯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意在通過遵循歷史發展的道路來敘述勞動價值學說,闡釋這一學說是如何在亞當?斯密、李嘉圖、馬克思等一系列的經濟學家思想中演進的。同時本書引入了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學說的批評與應用,旨在揭示這一學說的一般特征和性質,從而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與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之間建立一種溝通的橋梁。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8輯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 目錄
**版序
**章 亞當·斯密以前的價值學說
**節 圣典學者對價值問題的研究
第二節 重商學派的價值學說
第三節 向古典學派價值學說的過渡
第四節 古典學派的“自然價格”概念
第五節 古典學派的勞動成本概念
第二章 亞當·斯密與勞動價值學說的發展
**節 《格拉斯哥講義》中的價值學說
第二節 向《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過渡
第三節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的價值學說
(1)價值的“真實尺度”
(2)價值的“調節器”
(3)效用和需求的作用
(4)熟練勞動化為簡單勞動問題
第四節 斯密在價值學說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李嘉圖與勞動價值學說的發展
**節 概述
第二節 1817年以前李嘉圖的價值學說
第三節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版中的價值學說
第四節 《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第三版中的價值學說
第五節 *后階段:絕對價值觀念的發展
第六節 李嘉圖在勞動價值學說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馬克思的價值學說(一)
**節 價值學說從李嘉圖到馬克思的發展
第二節 馬克思經濟思想的初期發展
第三節 馬克思的經濟方法
第五章 馬克思的價值學說(二)
**節 《資本論》
**章 中的價值概念
第二節 價值概念的改進與發展
第三節 價值概念的應用
第四節 《資本論》第三卷的分析
第六章 對馬克思勞動價值學說的批評
**節 引言
第二節 帕累托的批評
第三節 伯恩斯坦的批評
第四節 林賽和克羅齊的批評
第五節 蘭格、施勒辛格和羅賓遜夫人的批評
第六節 結束語
第七章 馬克思勞動價值學說的再應用
**節 “邊際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制度下“價值規律”的作用
第三節 壟斷資本主義制度下“價值規律”的作用
譯名對照表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8輯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 節選
《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我們已經看到,《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提出的那種不成熟的勞動價值學說,就其根源講,乃是社會內部分工相當發達和擴大后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①然而這個學說一旦產生,它的繼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又必然不依賴于這個社會了。換句話說,它像其他這一類的學說一樣,已經成為一般所謂“內部發展”的問題了。 不過,這樣一種學說在其“內部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必然是相對的,有限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發表后勞動價值學說發展的特殊道路,完全用以后經濟學家對原來學說的智力思考和邏輯分析來解釋,是很困難的。的確,這種發展離開了智力思考和邏輯分析就不可能出現,但人們總不能在真空中進行思考和分析。不論思想家怎樣設想他完全是在純粹思維和純粹邏輯的精神世界內進行活動,他一定難免外部世界的影響,這個外部世界披著形形色色的意想不到的偽裝。 舉個例子,一種不成熟的學說的“內部發展”,往往需要一些補充修正,這些補充修正的目的在于使它顯得前后一貫。在提出修正的學者們看來,它們只不過是邏輯分析過程的*終結果,而同客觀現實很少有什么關系。但在大多數情形下,學者們實際上所做的,只不過是去掉某些殘存的、反映舊時代的陳舊概念罷了,這些陳舊概念仍然同那個學說夾雜在一起。從來沒有一個新學說完全是新的,它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是從前幾世代遺留下來的理論知識產生的。因此,在其萌芽時期,它總不免夾雜一些舊概念的殘余。這些舊概念較適合于早期的社會狀況,可是對后來的思想家來說,它的繼續存在,就可能使這個學說顯得不合邏輯和自相矛盾了。在這些思想家看來,清除這些矛盾的分析過程,在性質上純粹是邏輯過程,可是事實上卻可能是朝著正確敘述理論和反映當代現實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所以,當李嘉圖指責斯密采取兩個互相矛盾的“價值的標準尺度”因而放棄其中一個時.他無疑認為,他僅僅是糾正了一個邏輯錯誤,然而事實上,他也從古典學派的價值學說里邊去掉一個陳舊的觀念——以往幾個世紀的產物,那就是,價值決定于工資成本。 而且,像我們現在考察的那樣一種不成熟的學說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顯然決定于學者們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的性質。選擇這個學說而不選擇那個學說來發展提高,這在學者們自己看來,好像純粹是抽象邏輯或普通常識的問題,其實這個事實本身可能反映這樣一種認識(直覺的或不直覺的),那就是,這個學說的進一步發展,可能對他所要集中研究的問題有很大幫助。同樣,這一學說在發展中所遵循的具體道路,也好像純粹是一種邏輯過程的結果,但事實上卻可能受到它所要解決的有關問題的性質的重大影響。工具的構造形式自然是決定于它所要完成的任務。當然,在一定時期人們可能選擇的問題的范圍(如果不是實際選擇本身的話),歸根結底,也是決定于學者們進行研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 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那些打算增加國民財富的決策的人們。①它的主要任務是探索有關財富的起源和增殖的規律,并且要闡明這些規律,以便為那些決策的人們劃定一個“決策的范圍”。②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期,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資本積累是財富增殖的根本原因,這是很自然的。所以他們的理論體系也主要是企圖闡明資本積累過程的性質和后果。然而,斯密和李嘉圖看待這個主要問題的角度卻完全兩樣。斯密特別是要攻擊那些還在妨害資本積累的一些社會制度,以及還在阻礙資本積累的社會觀點(如同花錢有利于貿易的舊觀念)。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8輯勞動價值學說的研究 作者簡介
羅納德·米克,英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1917年7月出生于新西蘭的惠靈頓,20世紀30年代他在新西蘭攻讀法律專業,后來改學經濟學專業。1946年到劍橋大學求學,師從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莫里斯·多布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1949年完成題為《從孟到穆勒時期經濟思想中剩余概念的發展》的博士論文。1948年他在格拉斯哥大學政治經濟學系任講師,1963年任英國賴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1978年8月去世。米克同保羅·斯威奇、保羅·巴南和莫里斯·多布等學者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在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內繼續堅持進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研究。并且,他關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許多觀點經受了時間的考驗。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