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閔行詩存(外一種)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44611
- 條形碼:9787101144611 ; 978-7-101-1446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閔行詩存(外一種)精 本書特色
1. 上海閔行地方文獻整理新品,有助于學者研治上海歷史文化。《閔行詩存》(外一種)為《閔行歷代稀見文獻叢刊》**輯之一,收入黃蘊深輯《閔行詩存》、李右之著《上海李右之著詩文稿百篇》兩種。 2. 《閔行詩存》(外一種)之編,意在存詩存文存人。《閔行詩存》編者黃蘊深“用意至善,用力亦勤”,所輯是書收入閔行一地明朝至近代八十六人、七百九十余首詩作,“人各系以小傳,存其詩即傳其人”,“于以發潛德之幽光,征鄉邦之文獻”(朱孔文)。黃蘊深(1872—1953),名宗麟,字蘊深,以字行,號云僧,上海閔行人。曾任上海縣修志局主任。撰有《上海鄉土志》等,編有《上海李氏易園三代清芬集》《閔行詩存》等。所謂“外一種”,指《上海李右之著詩文稿百篇》。是書收入其議事、碑傳、序跋等文二十篇,古近體詩一百八十首。
閔行詩存(外一種)精 內容簡介
《閔行詩村》為民國黃蘊深所輯閔行歷代詩人詩作的地方性詩集。黃蘊深,名宗麟,字蘊深,號云僧,清同治十一年生于上海縣閔行鎮。宣統二年法政科舉人。曾留學日本。民國時,先后任朝鮮仁川領事、外交部主事、上海縣參議會議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遷居蘇州,于1953年病逝。其人擅隸書,精繪事,工詩詞,為南社社員。又究心于岐黃之術,免費為鄉人醫治,有聲于時。所輯《閔行詩存》為亦為時人所稱述。全書四卷,收閔行鄉區內八十六人古近體詩七百九十余首,以作者生前時代為序編次。《上海李右之著詩文稿百篇》,為上海李右之詩文稿集。李味青,原名維清,字右之,民國后改名味青,以字行,上海縣閔行鎮人。清光緒六年生。民國元年任上海縣議事會副議長,后曾先后任上海縣修志局主任、吳淞江水利協會副會長等職。卒于一九五八年。著有《上海鄉土志》等,編有《上海李氏易園三代清芬集》。《詩文稿百篇》收李右之所撰文言文二十篇、古近體詩一百八十首。
閔行詩存(外一種)精 目錄
總 目
閔行詩存 上海黃藴深 輯
上海李右之著詩文稿百篇 上海李右之著
閔行詩存·目録
序·張一麐
序·朱孔文
引言
卷 一
蔣 堅
鶯湖九老會詩
蔣 雲
鶯湖九老會詩
蔣永澄
鶯湖九老會詩
蔣 彬
鶯湖九老會詩
蔣繼禎
鶯湖九老會詩二五
蔣傳道
鶯湖九老會詩
董其昌
題畫小赤壁圖
贈陸君策畸墅詩
秣陵旅舍送會稽章生
鐵冠歌
送范爾孚北歸
送穆仲裕中舍還東明
贈扈芷師歸蜀
題鶴林春社圖
題塵隱居三首
過高唐
泖塔夜坐
游靈巖山
夏夜逢伯玄長孺得雲字
曲阿孫山人過訪鴛湖旅舍
挽蘇烈女二首鍾黃初以余有三楚之命,亟徵余畫,謂余於畫自此遠耳,勉應其請,并係以詩
贈蔣山人
登翠微亭
題杜日章冊九首
題畫贈眉公
題爨下琴
垂釣圖
自畫吾松小崑山二首
長松高士圖
題仿黃子久畫
題畫共十七首
題畫雜詩
贈陳仲醇徵君東佘山居詩三十首
贈蔣山人二首
杜日章將軍榆溪釣隱圖
秋日泛泖四首
天馬山游眺
詠史四首
讀寒山子詩漫題十二絶
贈湛懷上人
贈覺虛師説經超果
贈黃企石堪輿
贈倪冰泉相士
贈八歲楚童諳字韻者
贈王子玉
贈黃愛春
房村夜宿劉莊談河事
上苑桃花二首
鸚鵡麗人
題畫贈眉公
畫扇贈別憨師戍嶺表
畫家霜景與煙景淆亂,余未有以易也,丁酉冬燕山行役,或早或暮,道上乃始悟之,題詩驛樓云
題畫贈張平仲水部
題畫爲楊弱水侍御
題畫贈江陰夏茂卿
題畫送人歸江西
爲眉公作苕帚庵圖并題
廣陵舟次題房侍御畫竹
舟次薛澱望馬鞍諸山,仿趙吳興水村圖
題畫贈友
題畫
題倪雲林畫
仿李營丘《寒山圖》
題倪迂畫二首
題茅齋水墨畫
題仿黃子久畫
題紅樹秋色
題仿倪迂畫
蔣 柱
樂耕堂頌
勤織堂頌
尚義橋頌
蔣爾芳
詠尚義橋
鶯湖九老會詩
蔣光紳
鶯湖九老會詩
蔣玉如
鶯湖九老會詩
何 剛
答賀舉子詩
郭開泰
題叔父衛卿公像
題叔父始卿公像
題叔父南泉公像
自題小像
送何慤人將水師南上詩
...
閔行詩存(外一種)精 節選
《閔行歷代稀見文獻叢刊》總序 祝學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當今中國,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文化自信既是黨的“四個自信”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爲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啓迪,爲治國理政提供了有益啓示,爲堅持中國道路提供了歷史依據。 長期以來,閔行區經濟成就顯著。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化進程、公共服務等諸多指標均位列上海各區縣前茅,是當之無愧的“經濟大區”。同時,閔行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區”,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底藴。區域內各級各類學校、科研院所、文藝團隊雲集,各類科技人才和文化名人散布全區。“馬橋文化”堪稱上海“文明之根”,與“良渚文化”相媲美,“撤二建一”之前的上海縣之立縣歷史可追溯至元代至元二十九年(一二九二),是上海“建置之根”,人們口中的“先有上海縣再有上海市”並非妄語。明清時期的上海縣交通便捷,經濟發達,受松江府城的近距離輻射,集鎮建設優於其他地區;在近代城市化進程中,既沒有徹底洋化,也沒有固守不變,而是成爲農耕文化、商貿文化與近代海派文化的相生、相融之地,獨具地域文化特色。 作爲承載著集體記憶的珍貴記録,自古以來,各地對地方性的歷史文獻都相當重視,上海近年也有許多重大舉措。如二〇〇五年出版了《上海鄉鎮舊志叢書》,二〇一三年出版了《民國上海市通志稿》(**卷),尤其是二〇一六年《上海府縣舊志叢書》(上海縣卷)的出版,堪稱上海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二〇一三年,閔行區政協文體委開展了閔行文化資源的調查,據《調查報告》所示,作爲閔行區文化資源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歷史文獻,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至今未經系統整理,爲此提出了相關建議。閔行區委、區政府和區政協領導對此高度重視,經過充分的醖釀和準備,二〇一七年,由區政協牽頭,區文廣局組織區圖書館等相關單位正式啓動編撰《閔行歷代稀見文獻叢刊》項目。應該説,就閔行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而言,開展此項工作適逢其時。 “十三五”期間,我們還將整合社會各方面文化力量,邀請區域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有關專家學者參與,系統整理閔行歷史文獻。本著“以人存書”“以書存史”“以史爲鑒”的原則,逐年刊布一至三冊,五年集成一輯,一輯約收十種,滾動開發。內容以鄉賢著作、地方史料等爲主,對有關的大型檔案乃至經濟社會文獻,作斟酌收録。我們認爲,編撰《閔行歷代稀見文獻叢刊》,有利於閔行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有利於提升閔行文化軟實力,有助於弘揚閔行城市文化精神,也可爲上海市文化尋根提供文獻基礎和學理依據。 儘管篳路藍縷,但歷代先賢留下的文化瑰寶讓我們有自信、有底氣,我們也有智慧、有決心扎實推進《閔行歷代稀見文獻叢刊》的整理工作。衷心希望社會各界和專家學者關注支持、熱心指導,對我們的不足和錯誤,直言不諱,批評指正。 讓我們共同深入瞭解閔行的前世今生,憧憬展望閔行的輝煌未來! 是爲序。
閔行詩存(外一種)精 作者簡介
孫鶯,華東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學士,上海師范大學古代文學碩士。現為閔行區圖書館館員,主要負責閔行區圖書館古籍閱覽室、地方文獻閱覽室和非物資文化遺產閱覽室的參考咨詢服務工作,以及負責由閔行區圖書館主辦的官方讀書會“敏讀會”和由上海作協、閔行電視臺、閔行區圖書館、上海紀實聯合主辦的讀書會“敏讀書聲”的策劃主持工作。主要學術成果:閔圖特色館藏文獻匯編第一期《韋編三絕》、第二期《囊螢映雪》、《敏讀光陰》(2017年2月出版),“閔行歷代稀見文獻叢刊”第一輯《李氏易園三代清芬集》(2017年6月出版)、《董傳策集》(2018年11月出版)。 龐堅,南京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編審。有《漱碧齋詩》,編注《哲理詩一百首》、《千古風流——念奴嬌》,點校《李希圣集》、《張之洞詩文集》、《近代詩鈔》上冊。 閔行區圖書館創建于1956年,現坐落于名都路85號窗口。館藏特色以地方文獻為重,將建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館。館藏圖書52萬冊,另有外文原版書籍(英語、日語、韓語)合計近萬種。訂閱報刊1000余種。支持本館讀者遠程使用清華同方數據庫、重慶維普數據庫等全文數據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