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1664
- 條形碼:9787544781664 ; 978-7-5447-816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譯林出版社出版。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是美國著名戰地記者、歷史學家威廉·夏伊勒富有盛名的代表作,自1960年出版以來,始終是讀者獲得史學通識教育、了解第三帝國歷史的*佳讀本。
★金牌駐外記者,長期融入納粹德國生活,與各國領導人近距離接觸。
★戰后繳獲數百噸德國密檔,一手史料全揭秘。
★詳細記錄從希特勒出生到納粹德國敗亡的全過程,有時甚至精確到分鐘。
1933年到1945年,被稱為“第三帝國”的納粹德國迅速興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開始觀察納粹活動,以親身經歷與采訪手記,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繳獲的大量秘密文件、軍事命令、私人日記,以及紐倫堡審判席上的供詞和證言等,全景式描繪了希特勒德國的歷史。
本書根植于海量歷史文獻,以無所不包的視角,呈現出阿道夫·希特勒的個人生活全史、納粹黨興起的歷史淵源和掌權過程、德國各方政治勢力的角逐、西方大國的外交政策演變、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戰役的轉折等歷史場景。書中描繪了納粹德國每一項重大決策、每一次重要行動的制定過程與行為細節,生動地塑造出戈林、戈培爾、希姆萊、德國軍中反對派代表施陶芬貝格、英國前首相張伯倫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異的正反面人物,不僅忠實還原了歷史事件,更對人性的各個層面進行了展示與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親身經歷的獨特視角、新聞寫作練就的出色文筆,以及對素材的深耕細讀,為這部歷史著作注入了生動而真實的生命力。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內容簡介
1933年到1945年,被稱為“第三帝國”的*德國迅速興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開始觀察*活動,以親身經歷與采訪手記,結合第二次*大戰之后繳獲的大量秘密文件、軍事命令、私人日記,以及紐倫堡審判席上的供詞和證言等,全景式描繪了希特勒德國的歷史。
《第三帝國的興亡:*德國史》根植于海量歷史文獻,以無所不包的視角,呈現出阿道夫·希特勒的個人生活全史、*黨興起的歷史淵源和掌權過程、德國各方政治勢力的角逐、西方大國的外交政策演變、第二次*大戰重大戰役的轉折等歷史場景。書中描繪了*德國每一項重大決策、每一次重要行動的制定過程與行為細節,生動地塑造出戈林、戈培爾、希姆萊、德國軍中反對派代表施陶芬貝格、英國前首相張伯倫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異的正反面人物,不僅忠實還原了歷史事件,更對人性的各個層面進行了展示與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親身經歷的*視角、新聞寫作練就的出色文筆,以及對素材的深耕細讀,為這部歷史著作注入了生動而真實的生命力。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目錄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節選
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 作者簡介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美國作家、記者、歷史學家。曾供職于《芝加哥論壇報》、《先驅論壇報》、環球通訊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知名媒體。他曾在歐洲工作、生活了十幾年,目睹納粹德國興起和衰亡的全過程。戰后,夏伊勒結合親身經歷與大量第三帝國原始檔案,創作出《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柏林日記》《第三共和國的崩潰》等十余部歷史作品。
董樂山(1924—1999),翻譯家、作家、美國文化研究者。曾任新華社翻譯、審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美國系主任等職。主要譯作有《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合譯)、《一九八四》、《巴黎燒了嗎?》、《西行漫記》等。
1961年,董樂山回到新華社工作,開始與李天爵、鄭強、陳庭祐、沈蘇儒、李奈西、周家驂、程祁昌、趙師傳合作翻譯《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并校訂了最終譯稿。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