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家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024755
- 條形碼:9787567024755 ; 978-7-5670-247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園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散文結集的紀實作品。作者以平實清新的語言和誠摯真切的感情, 在綿長的時間和空間里, 娓娓敘說著自己豐富人生中親歷親為親知親感的悠悠往事。全書分為“高山仰止”“生我養我的地方”“山重水復”“百步之內”“時與事”等五個部分, 各自以其獨具的特色, 構筑起了美好的家園。
家園 目錄
一 高山仰止
大師印象
記憶,穿越歷史的天空
我的縣長我的河
我所經歷的萊西會議
二 生我養我的地方
醬豆
薺菜
扯不斷的年糕情
地瓜飯
千古粘粥不了情
鋪在炕上的精品——大泊席紀事之一
輝煌的涅槃——大泊席紀事之二
小車不倒只管推
七月的雨
秋蟲唧唧
老爺灣的高粱紅了
關于大蔥的記憶
永遠的八大胡同
我家的老屋
備年——童年,我的春節之一
過年——童年,我的春節之二
送年——童年,我的春節之三
舌尖上的無奈
三 山重水復
奇緣
新疆之旅
一路鄉情
大青山槐花節
不會享福的富書記
室韋,綠海洋中的一抹紅潤
大雅追蹤
水城,從地獄到天府
月園
哦,那段河道
讀著思人憶曹公
崔子范故鄉的大寫意畫家——劉國治的書畫人生
萊陽情結,剪不斷理還亂
貴州的云
簇養古澤,從歷史走向未來
我的總編輯生涯
梅子熟了
鄉村來的女詩人
漓江一旅詩心老
我的讀書
匠心文脈故園情——呂偉志和他的大道弘坊
四 十步之澤
熾熱的火焰——《晚晴集》序
難得詩心成頤樂——《怡樂詩社詩集》序言
故園,無盡的眷戀——《眷戀》序言
老驥猶存萬里心——李浩先生詩文書法集序言
且吟長調潤丹青——蘇立學先生的詩書畫
心系大地之美——趙金先畫集序言
怡心樂壽且為詩——《鄉風集》序
生命的火焰——《心韻》詩集序
發散于沃土的芬芳——《翰墨鄉賢》序言
歲月如詩——《懷珠樓吟稿》序
做就要做得*好——《觸景生情》序言
精神自是梅中見——劉文竹畫冊序言
儒雅名山華茂時代——《伏櫪集》序言
長將樂事寄詩書——《詩書集》序言
木刻:繼承、發展與創新——孫元兵木刻藝術綜述
五 時與事
詩心只作等閑觀
人生的詩路
對聯創作絮語
文學,不妨玩玩
詩聯聲韻探析
“一帶一路”與青島楹聯的歷史與現實
詩人貴養浩然之氣
“余事做詩人”的當代價值
把真實留在人間——我的采訪與調查研究
美麗鄉村建設與楹聯文化
后記
家園 節選
《家園》: 大師印象 老畫家葉淺予說:“有人說齊白石先生達到了中國畫的頂峰,我認為崔子范先生是又一頂峰”。崔老就是這樣一位大師。 我認識崔老是在1984年9月。那時候我在縣委宣傳部工作,程紹田部長對我說:“今天下午你到濰坊去接崔子范吧,他是咱們的老鄉,國畫大師。” 吃過午飯,我就同司機出發了。一路上,看著車窗外金黃的秋色,一堆堆攤曬的玉米棒子散在路邊,待收割的高粱彎著沉甸甸的穗子肅然挺立,一片片綠油油的蔬菜疏疏密密地向遠處延伸,拖拉機耕耘著等待秋播的土地突突奔跑,揚起了無邊的塵土…… 我收回目光,腦海里不停地搜索著對崔子范大師的記憶。1982年,我在繞嶺供銷社工作。臘月,我在宣傳站幫忙賣年畫,其中有一幅署名崔子范的對開《玉蘭八哥》,與之并排懸掛的還有一幅也是花鳥畫,是王雪濤先生的。那天,公社干部孫永進同志到門市部來,他站在《玉蘭八哥》畫前說:“崔子范老家是牛溪埠公社崔家埠村呢”。我聽了,又認真端詳了那副畫。因為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對畫有特殊的感情。此刻,一種對故鄉畫家的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一個深為景仰的人,在此之前我卻只在那一刻聽說過,并不了解更多。這次接受任務去接他,便可以由耳聞變為目睹,心里不免有些激動。在濰坊見到崔老,說明來意,我便幫他提了行李,陪他走出房間。這是一個和藹的老者,高鼻方臉,頭發實密,身材不高,步子穩健。我跟在他身后,與他同行的幾個畫家也一起上了車。 接回崔老,送他到縣招待所住下。我去看過他作畫。在開闊的案子上。他鋪開宣紙,簡筆濃墨,重彩麗色,舉手懸腕之間,十足地彰顯了大師的獨特畫風。或許是因為曲高和寡抑或是“大雅不入俗人眼”吧,那時候崔老的畫很不被一些人看好。曾經有一張印刷的宣傳頁,印了崔老的一幅雄雞報曉圖,旁邊登了一則《大官畫虎》的故事。不知是制作者的無意還是有心,卻引得一時議論紛然。 我想起了春秋時期宋玉《對楚王問》的話:“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幾千年之后,人類社會依然沒有改變這樣的思維定式。可見,經常可以聽到的那些什么國人,什么時人如何如何地煌煌大論,實在是無關于國也無關于時的人之本能使然。宋人李唐有詩句:“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這種世象時風崔老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并沒有“多買胭脂”。 崔老是老革命。從延安走出來的名畫家如鳳毛麟角,崔老是其中之一。1937年,崔子范在家鄉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他與他的同志們一起組織抗日武裝,先后擔任過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22大隊政委、山東省八路軍五支隊政治部民運科副科長。1940年他赴延安,在延安軍政學院和延安高級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和全國解放之后,歷任山東省膠東區南海專員公署副專員、專員,北京醫院政委,國家城市建設部勘察測量局局長、北京中國畫院秘書長、副院長、黨委書記等職。或許,他獨特的畫風也如同他堅定的革命立場,始終不可移易。 崔老的人生于家鄉,畫源于家鄉,革命起于家鄉,也始終深深眷戀著家鄉。離休之后,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他便從北京回來,年復一年,如候鳥般來來去去,從未改變。我沒有機會學畫,無緣與催老有更多的交往,只是許多年來一直景仰著他,關注著他。在家鄉,他到學校給學生授課,以親身的示范點化抽象的理論,具體而生動。對青年畫家,他直接進行實踐的指導,經常面對面,手把手進行講授,不辭辛苦,不厭其煩,不舍晝夜,不斷激揚,引領著家鄉的書畫之風,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淀。 ……
家園 作者簡介
宮泉激,男,1950年7月生于萊西,中共黨員。長期致力于寫作和寫作理論研究,在新聞、公文、文學寫作方面頗有造詣。擔任過行政領導職務,參與中央領導同志主持的課題研究,兼職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主講《秘書學》。先后有多篇多種體裁的作品在《人民日報》等中央和各級報刊發表,詩詞文賦銘聯鐫刻于多處名勝景區,出版著作多種。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云同志稱其為“才子”“文豪”。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辭賦社會員、山東作家協會會員;山東寫作學會第六屆常務理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