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1
一、化學的研究對象1
二、化學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1
三、無機化學課程的重要任務及學習方法2
**章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3
**節無機物及其相互關系3
一、無機物的分類3
二、無機物的命名5
三、無機物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6
四、無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7
第二節物質的量及其單位8
一、物質的量及其單位8
二、摩爾質量8
三、物質的量的計算9
第三節氣體摩爾體積9
一、氣體的摩爾體積及其計算9
二、阿伏加德羅定律10
第四節有關化學方程式和熱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1
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1
二、根據熱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3
第二章分壓定律15
**節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15
一、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式15
二、摩爾氣體常數16
第二節分壓及分壓定律17
一、分體積及體積分數17
二、分壓及分壓定律18
三、分壓定律的應用19
第三章溶液21
**節溶液和膠體21
一、分散系21
二、膠體(選學內容)22
第二節物質的溶解24
一、溶解平衡24
二、溶解過程中能量的變化24
第三節溶解與結晶25
一、溶解度25
二、影響溶解度的因素27
三、有關溶解度的計算27
四、結晶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28
第四節溶液的組成29
一、溶質質量分數30
二、物質的量濃度及其計算30
三、等物質的量反應規則32
第四章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34
**節化學反應速率34
一、化學反應速率概念34
二、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34
第二節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35
一、濃度、壓力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35
二、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37
三、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37
第三節化學平衡38
一、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38
二、平衡常數Kc和Kp38
三、平衡常數的計算及其應用40
第四節化學平衡移動42
一、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42
二、壓力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43
三、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44
四、催化劑與化學平衡移動44
五、勒夏特列原理44
六、化學平衡原理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45
第五章電解質溶液47
**節電解質的解離47
一、電解質的強弱與解離度47
二、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49
三、同離子效應52
第二節離子互換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53
一、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53
二、離子互換反應進行的條件54
第三節水的解離和溶液的pH55
一、水的解離55
二、溶液的酸堿性55
三、溶液的pH56
四、酸堿指示劑57
第四節鹽類的水解58
一、鹽類的水解58
二、鹽類水解的應用59
第五節緩沖溶液60
一、緩沖溶液60
二、緩沖作用的原理61
第六章沉淀反應62
**節溶度積62
一、溶度積常數Ksp62
二、溶解度與溶度積的換算63
第二節沉淀與溶解64
一、溶度積規則64
二、沉淀的生成66
第三節溶度積規則的應用67
一、分步沉淀67
二、沉淀的轉化67
第七章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69
**節氧化還原反應69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69
二、氧化劑與還原劑70
第二節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71
一、配平原則71
二、配平的主要步驟71
第三節原電池72
一、原電池裝置72
二、原電池裝置的表示方法73
第四節電極電勢74
一、電極電勢的概念74
二、電極電勢的應用75
第五節電解77
一、電解與電解裝置77
二、電解的應用78
第六節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腐80
一、電化學腐蝕81
二、金屬的防腐蝕82
第八章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83
**節原子結構83
一、電子的發現83
二、原子的組成83
三、同位素84
第二節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85
一、電子云85
二、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86
第三節核外電子的排布87
一、能量*低原理87
二、泡利不相容原理87
三、洪德規則88
第四節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89
一、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89
二、元素的性質和原子結構的關系92
第五節分子結構94
一、化學鍵94
二、化學鍵的分類94
第六節分子的極性97
一、鍵的極性97
二、分子的極性97
第七節晶體98
一、離子晶體98
二、原子晶體98
三、分子晶體98
四、金屬晶體99
五、層狀晶體99
第八節配合物的基本概念100
一、配合物100
二、配合物的結構和命名101
三、配合物的應用102
第九章鹵素103
**節鹵素及其通性103
一、鹵素元素103
二、鹵素的性質103
第二節氯及其化合物104
一、氯氣的主要性質105
二、氯化氫和鹽酸106
三、氯的含氧化合物107
第三節氟、溴、碘及其化合物108
一、氟、溴、碘的氫化物及其鹽109
二、溴、碘的含氧化合物109
三、氟、溴和碘及其化合物的應用110
第十章堿金屬與堿土金屬111
**節堿金屬及其通性111
一、堿金屬111
二、堿金屬的通性111
第二節鉀、鈉及其化合物112
一、鉀、鈉的氧化物112
二、鉀、鈉的氫氧化物113
三、鉀、鈉的氫化物114
第三節堿土金屬及其通性114
一、堿土金屬114
二、堿土金屬的通性114
三、幾種重要的鹽116
第四節鎂、鈣及其化合物117
一、鎂及其化合物117
二、鈣及其化合物117
第五節硬水及其軟化119
一、暫時硬水的軟化方法119
二、永久硬水的軟化120
第十一章氧族元素121
**節氧族元素及其通性121
一、氧族元素121
二、氧族元素的通性121
第二節氧及其化合物122
一、氧的同素異形體122
二、過氧化氫122
第三節硫及其化合物123
一、硫123
二、硫化氫123
三、二氧化硫與亞硫酸124
四、三氧化硫125
第四節硫酸及其鹽125
一、硫酸125
二、硫酸鹽127
三、硫代硫酸及其鹽127
第十二章氮族元素128
**節氮族元素及其通性128
一、氮族元素128
二、氮族元素的通性128
第二節氮及其化合物129
一、氮129
二、氮的化合物129
第三節硝酸及其硝酸鹽130
一、硝酸130
二、硝酸鹽131
第四節磷、磷酸及其磷酸鹽132
一、磷132
二、磷酸及其鹽133
第十三章碳族元素135
**節碳族元素及其通性135
一、碳族元素135
二、碳族元素的通性135
第二節碳及其化合物136
一、碳136
二、碳的重要化合物136
第三節硅、鍺、錫、鉛及其化合物138
一、硅及其化合物138
二、鍺、錫、鉛140
第十四章幾種常見的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142
**節金屬的通性142
一、金屬的物理性質142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143
三、合金143
第二節鋁及其化合物144
一、金屬鋁144
二、鋁的重要化合物145
第三節銅族及其化合物145
一、銅及其化合物146
二、銀及其化合物147
第四節鋅族及其化合物148
一、鋅及其化合物148
二、汞及其化合物149
第五節釩、鉻、錳及其化合物150
一、釩150
二、鉻、錳及其化合物151
第六節鋼鐵152
一、鐵152
二、鋼152
實驗部分154
實驗須知與常用儀器154
實驗一玻璃儀器的洗滌和煤氣燈等的使用158
實驗二玻璃管操作和塞子鉆孔160
實驗三粗食鹽的精制163
實驗四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164
實驗五離子反應和鹽類的水解165
實驗六銅鋅原電池167
實驗七鹵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167
實驗八硫化合物的性質169
實驗九硝酸鹽的性質170
實驗十高錳酸鉀的氧化性170
附表172
附表一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172
附表二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172
附表三國際相對原子質量表172
附表四強酸、強堿、氨溶液的質量分數與密度(ρ)和物質的量濃度(c)的關系173
附表五弱酸及氨水的解離常數174
附表六溶度積常數175
附表七標準電極電勢(29815K)176
附表八無機化合物的俗名178
參考文獻179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