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1卷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概論)(精)/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80790
- 條形碼:9787300280790 ; 978-7-300-2807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1卷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概論)(精)/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 內容簡介
本卷作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九卷本的“序卷”,主要對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過程和基本思想做出概述,闡明了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理論前提和基礎;對恩格斯晚年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上的開創性貢獻做出探索,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學術依循和思想指導;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歷史過程及主題做出概述,在20世紀的“歷史范圍”內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原則、過程特征及其理論視域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征在20世紀的升華做出闡釋。同時,本卷對靠前外學者從不同視角研究和闡發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主要理論見解和學術觀點做出評述,以提供有益的學術資源;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九卷本的結構與分卷內容做出概述,從整體上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二卷至第九卷的結構和各卷主題做出闡釋。
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1卷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概論)(精)/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 目錄
**章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
一、馬克思、恩格斯思想轉變的歷程
二、唯物史觀的創立及闡釋
三、《哲學的貧困》對馬克思主義有決定意義的論點的概述
四、《共產黨宣言》與科學世界觀的問世
五、無產階級革命道路與策略的理論
第二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歷史趨勢的探索
一、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科學探索的歷程
二、勞動價值理論的科學革命
三、剩余價值理論的偉大發現
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及其趨勢研究
五、未來社會經濟特征的科學預測
六、人的發展三大形式與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章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視域
一、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拓新
三、馬克思兩個偉大發現的意義及其關系
四、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和生態文明觀
五、對東方社會發展道路的探索
第四章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一、《資本論》的編輯和對馬克思經濟思想的闡釋
二、對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繼承、捍衛和闡發
三、歷史唯物主義的多方面闡述
四、恩格斯晚年對無產階級革命道路和策略的思考
第五章恩格斯晚年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開創性研究
一、“重讀”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思想資源
二、思想過程和革命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內在邏輯
三、理論批判和思想交鋒與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時代精神
四、恩格斯與“轉形”問題的早期論爭
第六章20世紀馬克思主義歷史過程及主題
一、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的命運
二、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態勢
三、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次歷史性飛躍
五、蘇聯和東歐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
六、西方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多樣性發展
七、蘇聯東歐社會主義改革理論和實踐的曲折
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九、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趨勢
第七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征的升華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原則和過程特征
二、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征的升華
第八章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過程和階段研究述評
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分期和階段劃分的探討
二、中國學者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分期和階段研究述要
三、國外學者對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分期和階段研究概述
第九章《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結構與分卷概述
一、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起始和開端
二、19世紀末至十月革命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三、20世紀上半期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四、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以50年代中期為分界
五、20世紀下半期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后記
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1卷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概論)(精)/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 節選
馬克思、恩格斯不是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創立者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他們家庭影響和接受社會教育的結果,是他們個人勇于社會實踐和勤于理論探索的結果。青年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經歷過一個哲學世界觀上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政治上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深刻轉變的過程。1.19世紀30—40年代資本主義時代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產生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14世紀和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已經開始出現資本主義的萌芽。16世紀,西歐一些國家已經具備資本主義發展的基本條件。16世紀60—70年代,荷蘭發生了*早的資產階級革命。直到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光榮革命,歐洲的一個大國才**次推翻封建制度,初步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18世紀中葉,英國資產階級完全擺脫了封建生產關系的羈絆,借助于人類歷史上**次工業革命的巨大勢能,開始發掘蘊藏在自然、科學、工業、農業中的巨大生產力,以其“非常革命的作用”,迅速地建立起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社會生產力系統。18世紀后半期到19世紀中葉,法國、美國和德國等歐美國家也先后經歷了各種形式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些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之后,相繼進入工業革命過程。這場工業革命的特征在于以機器大工業為主體的工廠制度取代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的革命。19世紀30—40年代,*先完成產業革命的英國,率先成為機器大工業占優勢的先進工業國。在英國,1770—1840年,英國工人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大約20倍。馬克思、恩格斯在回顧這一時期英國產業革命的歷史成就時曾經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評價產業革命創造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技術的巨大進步的歷史意義。
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第1卷20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概論)(精)/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庫 作者簡介
顧海良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馬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咨詢委員、首席專家,國家教材委員會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馬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984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馬列主義發展史研究所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1994年被聘為教授,先后任該所副所長、所長。1996年至2001年,先后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長。2001年至2010年,任武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2010年至2013年,任教育部黨組成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研究方向主要為馬克思經濟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近三年主要著作有《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馬克思與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史綱》(主編),以及New Research on Stalin’s Socialism Thought等。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