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5551
- 條形碼:9787520355551 ; 978-7-5203-555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 本書特色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是主編林樂昌主持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張載學術文獻集成與理學研究”的階段成果之一。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收入了本項目團隊十多位成員從2011年至2017年以來公開發表的論文40多篇。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 內容簡介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依據新文獻和新視角,對張載理學展開新探索,還原其作為天人哲學和道德價值哲學的真相。全書分三編。上編“張載理學思想研究”,內容包括《中庸》對張載理學建構的特別影響、張載天道論對道家思想資源的借鑒與融通、張載心性論和命運論、張載“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特色、“以禮為教”——張載教育哲學的主題、張載對自然秩序與道德價值的思考、張載的反佛思想與理學進路等。中編“張載理學著作研究”,內容涉及對通行本《張載集》整理的評價、《正蒙》之主體發生學、張載經典詮釋的原則及其意義、《西銘》綱要和《西銘》的現代詮釋等。下編“張載理學影響研究”,內容涉及張載關學與二程洛學的學術關系、朱熹的《西銘》詮釋模式、明代關學學者馬理實學思想、張載關學的現代詮釋等。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 目錄
論《中庸》對張載理學建構的特別影響
論張載理學對道家思想資源的借鑒和融通——以天道論為中心
張載“心統性情”說的基本意涵和歷史定位——在張載工夫論演變背景下的考察
張載性命論的新架構及學術價值
“為生民立命”——張載命運論的新解讀
宋明理學對自然秩序與道德價值的思考——以張載為中心
從理學不同的反佛側重到研究理學之不同進路——以張載、羅欽順為例
論張載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特色
“以禮為教”:張載教育哲學主題論
中編 張載理學著作研究
通行本《張載集》整理方法得失論——兼擬《張載集》訂補方案
張載為什么著《正蒙》?——《正蒙》一書之主體發生學考察
從“以經解經”到“以意逆志”——張載經典詮釋的原則及其意義
張載《正蒙》“太和所謂道”章疏解
張載《西銘》綱要新詮
《西銘》現代詮釋的三個面向——以馮友蘭、張岱年、蒙培元為中心
下編 張載理學影響研究
從“太虛”到“天理”——簡論關、洛學旨的承繼與轉進
論程頤對張載心性思想之繼承和發展
論朱熹的《西銘》詮釋模式——以“理一分殊”為標志
馬理實學思想發微
張載關學要旨及其現代詮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 節選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 讓我們先從這兩種不同的研究視角說起。 **種研究主要是將道德理性的天道觀基礎僅僅歸結為宇宙演化的說明,因而它往往是從自然世界之發生發展或人類社會之發展變化的角度來說明宋明理學,并由此以說明道德理性的形成。由于這種研究本身就是從宇宙生化論出發的,因而它往往表現出兩個明顯的偏向:其一即以宇宙論為本體論,視宇宙生化之源為天地萬物的本體;其二則是將道德理性歸結為一種對自然秩序之扭曲性的認識,或者是從自然秩序之發生發展的角度來說明道德理性的生成。這種研究實際上是將宋明理學的道德本體論訴諸漢唐儒學的氣化宇宙論來說明。如果從形成的角度看,那么這種研究實際上又是與宋明理學的形成過程相逆而行的:理學所要揚棄的宇宙論,恰恰成為它所弘揚的自然宇宙論或客觀天道觀;而理學所要弘揚的道德本體意識,則又往往因為其無法理解、無法說明而成為其所批判的對象。這種研究的*大偏蔽就是無法把握道德理性的超越性與絕對性,因而總是試圖給道德理性以宇宙演化或歷史發展的說明。 第二種研究主要是將宋明理學的道德本體論僅僅作為揭示客觀世界的存在論或作為一般認識論來把握,所以它往往將宋明理學概括為一種建立在對客觀世界認識基礎上所形成的知識論或概念化體系,并訴諸人的一般認識進程來把握——即運用所謂客觀存在論來說明理學家的精神世界,運用所謂認識規律來比照、套解宋明理學的范疇關系。所以,對于它所不能理解的關系,則不是訴之以“神秘”來回避,就是斥之為“夸大”來批判。作為一種典型表現,比如對于宋明理學中的格物致知說,人們往往將其作為一種認識論的案例來解剖;而對于程朱的天理觀,則又往往訴諸認識論的所謂普遍規律來“格義”;至于理學中的知行關系,則又直接以認識和實踐的關系來定性。由于這種研究往往將理學家的精神世界視為一種存在論基礎上認識結果,其方法則以主客二分為前提,因而實際上就等于已經預設了研究者與理學之間的懸隔和距離;而宋明理學的意義,似乎也就僅僅停留在對現代人之認識論思想的啟發性上了。這種研究的*大偏蔽,就在于將道德理性的超越性與絕對性僅僅落實為存在論的普遍性;而對其道德修養與踐行精神,則又往往作為一種概念關系來分析解剖,從而也就是以理論形成之邏輯推演的方式來代替道德理性之實踐落實的任務了。 對于宋明理學來說,前一種研究主要在于將其意義定位在宇宙生化論上——道德理性只有作為宇宙演化與社會發展的產物時才有其價值,并且也只有在宇宙演化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才有其意義;后一種研究則又往往將其意義定位在對古代社會的揭示與認識上,雖然它也承認宋明理學是一種道德本體論,并且也特別重視道德修養,但這種道德修養論說到底也只有認識古人之道德心理方面的意義,并且還存在著社會歷史的局限性。前者的問題在于沒有看到宋明理學對于漢唐氣化宇宙論的揚棄,后者則又完全無視從張載到程朱陸王所一貫堅持的道德理性之于物理認知的超越性。所以,這兩種研究都不是就道德來研究道德,也不是從道德理性之超越性與絕對性的角度來把握宋明理學的道德本體論。這樣一來,對于宋明理學的詮釋與推陳出新來說,恐怕也就只有各取所需之“照鏡子”的意義了。 實際上,宋明理學作為儒學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其根本特征主要在于對道德理性之本體化思考與本體論論證上,而這一論證既是對傳統天人合一主題的極大推進——由宇宙演化論推進到道德本體論,同時也是對人之為人精神的一種窮根究底的探索。因此,宋明理學的真正價值,主要也就集中在其對做人之基本精神與道德關系的思考與提煉上;而其超越性的意義,也就在于它真正塑造了一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儒家知識分子。這種“四為”,既是理學家擔當精神與為人氣象的表現,同時也是其*具有現代價值、*值得推陳出新的精神。 ……
張載理學論集-思想·著作·影響 作者簡介
林樂昌,山東威海人,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元明清哲學,近些年重點研究張載理學與關學思想史。現任陜西師范大學哲學與政府管理學院哲學系教授、陜西師范大學關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先后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張載學術文獻集成與理學研究”(2010—2017年)首席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宋明清關學思想通論”(2019年立項)首席專家,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學術著作體例研究與《張子新學案》撰著”(2018年立項)、貴州省201 8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國學單列課題“新文獻和新視角下的張載理學新探索”等。所著《正蒙合校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版)入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另著有《張載理學與文獻探研》(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編校《王徵全集》(三秦出版社2011年版)、《張子全書》(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主編《張載文獻整理與關學研究叢書》(中華書局2020年版)。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