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618991
- 條形碼:9787551618991 ; 978-7-5516-189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 內容簡介
日暮旅途何處去,炊煙生處憶鄉愁。《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結集六十余篇,從水土、草木、鳥蟲,再到吃喝、人事,幾乎把自己的鄉村童年記憶一網打盡。那單純的稚趣與歡樂,那懵懂初開的疑惑與哀傷,以及精細寫實的民俗與物事,文學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充滿詩意與色彩。
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 目錄
熬硝
冰掛
打水漂
擔水
井、坑及排水溝
推水車
脫坯
下坑
搖轆轤
雨夜排水
趙牛河
草木
擼榆錢
醉棗
香椿芽
家有梧桐樹
石榴紅似火
打荻谷
割草
擰柳哨
拾柴火
甜棒子秸
挖野菜
鳥蟲
草蟲
秸了龜
鳥兒
屎殼郎
吃喝
棒子糊涂
崩棒子花
冰糕
……
人事
撈地瓜(代后記)
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 節選
《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 我們村的大白菜,個大,形圓,菜心包得緊繃繃,出菜多。吃起來除了特有的白菜香,還有淡淡的甜味。無論是涼拌、炒食還是包餃子,吃過的人都豎大拇指。 吃起來的美味,種起來卻不易。大白菜是水菜,一生離不開水,尤其是包心的時候,幾乎一天要澆一遍水。 那時候機械少,一家一般也買不起水泵。就是買了,菜地像老和尚的百衲衣似的,也派不上用場。澆菜,都用水車,那種管鏈式的鐵水車。 自留地一般都在靠近村莊的地方,方便于活。那時候水井比較多,大都是青磚壘就的,井口用石頭砌成,井壁的青磚濕漉漉的,磚縫里三三兩兩地長著苔蘚或細長的荒草。井水幽深清涼,夏天水位高,一場大雨過后離井口也就一尺多,冬天則相對深一些,有時井口冒著裊裊蒸氣。 幾乎每個井口的上面都安著一架水車,集體統一配的。水車上面的鐵榔頭上橫插著長長的粗木杠,推水車用的。 一架水車,附近有自留地的幾家共用。時間長了,誰家哪天用都熟悉了,默契了,用不著再相互打招呼。反正沒聽說過有因為爭水車生閑氣鬧亂子的。 推水車,剛開始是比較輕省的,因為水位高,一個人就可以。后來水位慢慢下降,越推越沉,一個人推就吃力了。*讓人喪氣的,是由于水車齒輪的老化,提水的鐵鏈與齒輪咬合不緊,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響,哐啷一聲滑落下來。這時就需要停住,提上鐵鏈重新掛好,再推。這就有些耽誤事了。也怪,越是著急,怕耽誤事,就越掉鏈子,讓人無可奈何。 那時,我八九歲。父親在百里外的鄰縣上班,家里就我、母親和兩個年幼的弟弟。母親要強,什么活也不落在別人后面,自留地里全都種上了大白菜。母親忙完了地里又忙家里,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實在忙不過來了,就喊來二舅幫忙。 “白露”過后,大白菜進入了旺盛生長期,幾天就要澆一次水。天氣早晚涼爽,中午還是熱辣辣的。 給白菜澆水的活兒基本落在了我和二舅身上。二舅左胳膊殘疾,一條腿還有些瘸,四十好幾的人了還是鼻涕邋遢的,當然也沒成個家,在姥姥家不大受待見,卻和我拉得來。 我和二舅一邊一個,共同推水車。一開始,我把水車推得飛快,弄得二舅一瘸一踮地跟不上趟,邊擦鼻涕邊罵我。直到鐵鏈子嘩啷一聲滑落下來,二舅才停住腳,幸災樂禍地看著我上鏈子。上鏈子這活只能我干,二舅使不上勁,我吃力地提起鐵鏈,聽著皮錢在長長的鐵筒里發出“撲哧撲哧”的聲音,一點一點掛在齒輪上。掛好鐵鏈,我的力氣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懶洋洋地推著木杠。這時,二舅吸著鼻涕,擠眉弄眼地望著我說:再跑哎,再能哎,怎么不撒歡了啊?我把頭別向一邊,不理他。二舅也不和我一般見識,用力推著越來越沉的水車。 推到井底快見干的時候,二舅就說:“仇小,歇會吧,等井水長長再推。” 我飛快地松開木杠,一腚坐在壟溝邊。二舅猝不及防,被倒轉的水車帶得后退踉蹌幾步,無奈地咧著嘴,不知嘟囔著什么。 我坐在井邊的壟溝上,看著井水順著壟溝緩緩流淌。靠近水車簸箕的地方,被水沖出了一個小坑,泛出了細碎的沙石。清涼的井水仿佛聽話的孩子,在壟溝里乖乖流著,碰到拐彎處急速地擁擠一下,又輕輕蕩回來向前走,順進菜畦里,慢慢洇濕、蠕動。地里的白菜們見到水,如同遇見親人,張開每一條根須吮吸著,像嬰兒含著乳頭,不吸飽不讓水流向別處。我似乎聽到它們細微到無聲的吮吸聲,望見清澈的井水在每一條葉脈里汩汩流動。 太陽很好,暖暖地照著大地。吸飽了井水的白菜們葉子挺拔,綠瑩瑩的,如同一匹匹精神抖擻的小馬駒。那些沒有澆上水的白菜則有些沒精打采,可憐巴巴地望著我們,仿佛在懇求:別老歇著了,推吧,我們渴啊!白菜們的這些神情語言,少年的我,能聽得懂。 我站起身來,望了望井口,水已經長到井壁半截了。二舅說,別緊歇著了,越歇越不愿干活,推吧! 又繼續推水車。此時的我有些心不在焉,一邊推,一邊望著陽光下碧綠的白菜,遠處大片的玉米地。水車一圈圈地轉著,橙褐色的皮錢帶著井水緩緩地從井底升上來,注入車簸箕,清涼涼地淌著,稍微有一些腥氣。這時*煩的,就是水車掉鏈子和菜畦“打漏子”。“打漏子”還好,一個人推著,一個人飛快地拿著鐵锨去堵漏子。掉鏈子*可惡了,越到后來越掉,提鏈子時,水鏈攥在手里冰扎涼,勒得手生疼,不小心還會咬傷手。一次次地上鏈子,讓我有些氣急敗壞了。再推時,半個身子伏在杠子上,像“尥蹶子”的驢,半干活半罷工了。 ……
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 作者簡介
仇長義,從事文化與旅游工作。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土壤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政法學院客座教授。往平縣首屆十大杰出青年,在平縣第二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深諳農作物間作套種之三味,工作之余玩昧文字,徜徉藝術。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作品600余篇(首),出版各類作品20余部,主要有《紅塵看不破》《夜雨西窗燭》《望盡天涯路》《人性惡之花》《誰解個中味》《這小子》《紅塵誤》《西窗燭》《夜雨時》《丹青引》等。 王樹忠,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信國安集團專職畫家、藝術總監,中國傳媒大學書畫協會名譽會長、客座教授,聊城大學客座教授。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