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開創盛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720125
- 條形碼:9787549720125 ; 978-7-5497-201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開創盛世 內容簡介
“數讀清史”系列叢書以數字為切入點,以具體的數據來解讀有清一代風云變幻的歷史進程。用一個個數值編織起一張巨網,將清朝300余年歷史中紛繁龐雜的歷史事件、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盡數網羅其中,讓讀者得以循著數字的脈絡,穿越時空,再游歷史長河。 本套叢書除了用數字寫清史以外,還有一些獨特之處,如給清史定位按百年創業、百年盛世、百年衰亡“三段式”撰寫清朝全史;予清史以新的解釋,反映近30年學界清史研究的新認識、新水平,不落俗套,并非老生常談,而是對清史的一種新解讀,著重闡述新的清史觀;在理論上堅持求實求真的中國優良學術傳統,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抵制西方史學中的敗筆和不良影響;不跟風,不媚俗,也不接受所謂“山寨”的“雷人”之語,更與“戲說”劃清界限;本叢書的體例與以往不同,體例設計打破慣例,采用更為靈活的紀事本末體,每件事都是一個故事,通過這一件件大小事串聯起來,以展示清朝三百年歷史的長編,再現清朝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開創盛世 目錄
正江南百年頹風
郭琇彈劾三大疏
一文亭見證施青天
陳鵬年三起三落
海疆治行稱第
仰慕彭鵬二十年
二 撫綏邊疆初奠版圖
兩戰沙俄訂條約
烏蘭布通之戰殲敵數萬
多倫會盟一統外蒙
三次親征噶爾丹
臺灣朱一貴起義
經營臺灣四十載
三 用兵西北維護主權
真假博弈三達賴
僧格之子初亂藏
兩干清兵血染喀喇烏蘇河
十四阿哥平藏亂
六世達賴終入藏
四 懷柔遠人 廣布教化
首次頒布“容教令
宗教禮儀初交鋒
派使三次赴羅馬
多次博弈終禁教
俄國使團四百人
使團往返數萬里
九十俄人再使華
五 巡幸皇輿周知國情
圣祖**次南巡
圣祖第二次南巡
第三次東巡祭祖
圣祖第三次南巡
*后三次巡江南
**次巡幸西安
六 嚴飭吏治 重視民生
父廉子貪兩大臣
三審江南科考案
督撫兩大臣互參
開海設立四海關
恩遇疊邀三織造
開礦禁礦兩難定
三次爭論治下河
八次修治永定河
七 剪除異心維護統治
兵變兩月被平息
“朱三太子案”再起
牽連數百人的“南山案”文字獄
百艘海船夢破碎
兩次廢黜皇太子
康熙九子謀奪儲
八 勵精圖治開創盛世
科學典籍修百卷
兩年重建太和殿
盛世兩舉千叟宴
重視西學五十年
減賦免糧逾萬萬
第二個政治中心
編纂典籍近百種
圣祖在位一甲子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開創盛世 節選
《開創盛世》: 上任后,施世綸非常清廉,從不取民一針一線,處處都為百姓著想,施行了很多惠民的政策,因此在他的治理下,泰州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繁榮安定景象。 康熙二十七年(1688),淮安一帶發大水,圣祖派欽差來淮安監督大堤的修筑。欽差到來時,帶了數十名隨從,不但擾亂接待的驛站,還騷擾百姓,施世綸不畏懼欽差之權勢,懲治了那些不守法紀的欽差隨從。不久,由于朝廷裁撤鎮壓“三藩之亂”的綠營兵,導致湖北發生兵變,朝廷立即調兵前往湖北彈壓。而大軍所到之處,百姓財產紛紛遭殃。鑒于這種情況,當軍隊路過泰州,施世綸為了保護百姓不受騷擾,除了準備大量的軍糧和軍馬飼料以作軍隊供給外,特別派屬下衙役手持棍棒列在道路兩旁,若有士兵騷擾百姓,立即拿下懲治。因為施世綸的監督,軍民得以相安無事,官兵皆規規矩矩,不敢有擾民的行為。 次年,因為沒有按期完成朝廷派下來的修理鎮江京口沙船的任務,施世綸被降級調用。兩江總督傅臘塔是一位能識千里馬的伯樂,知道此事后立即上書圣祖,為施世綸聲辯。傅臘塔在奏折中極力陳奏了施世綸清廉公正、造福一方的情況,隨后圣祖下旨免除處罰,準予留任。 由于施世綸清廉剛正的品德和能干事的能力,不久被擢升為揚州知府。揚州自古以來風俗崇尚奢靡。施世綸針對這種情況,一面親力親為提倡儉樸的風氣,一面大力禁止奢靡之風,并制定了相應的懲罰措施。在他的大力引導下,揚州的風氣很快為之一變。 康熙三十二年,施世綸又被調至江寧任知府。三十五年三月,施世綸的父親靖海侯施瑯病逝,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按照禮制,施世綸定要辭職回家守孝。聽聞此事后,江寧府的百姓一致到總督衙門聯名上書,希望他們愛戴的知府能夠在任守孝,懇求總督大人能夠將江寧百姓們的心聲向圣祖轉達,懇請圣祖能夠答應他們的請求。兩江總督范成勛向圣祖上奏,指出百姓們非常愛戴施世綸,都一致要求施世綸能夠在任守孝,但御史胡德邁上書極力反對,*后施世綸在任守制的提議沒有被批準。在他臨走之日,江寧百姓俱夾道跪地挽留,請求他不要離開江寧,但守孝乃為人子的大事,在沒有皇帝特別旨意下任何人都不能破壞這個禮制,更何況施世綸是非常不愿意在任守制的,他要回去為父母盡*后的孝心。在無法挽留的情況下,江寧百姓為了感念他一文不取的清廉和為民造福的恩德,每人捐出一文錢,*后在府衙門前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為“一文亭”,以示感恩和懷念。施世綸守了三年孝后被任命為江南淮徐道員。 康熙四十年(1701),湖南按察使一職空缺,因為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名案件,需要清廉公正且善于斷案的人,而施世綸正是這樣的不二人選,因此六部九卿在廷議時都一致推舉施世綸。而圣祖則表示反對,并說他深知施世綸廉潔,但性格比較偏執。遇到百姓與鄉紳發生爭訟,肯定會袒護百姓;而遇到鄉紳與當官的或當過官的人打官司,肯定會袒護鄉紳。按察使處事應該講求中庸,怎么能夠偏執呢?像施世綸這樣的性格,讓他管理錢糧*合適。圣祖的這一番話是施世綸造福百姓、關心弱勢群體的真實寫照。 在圣祖的授意之下,施世綸被任命為湖南布政使,管理湖南一省的錢糧之事。到任之后的施世綸革除各種浮費和陋規,取消了徭役之費,減少漕糧附加稅的四分之一,大大減輕了百姓的負擔,贏得了百姓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百姓感恩于他,特地將他造福于民的事跡刻在石碑上,以頌揚他的事跡和恩德。他擔任布政使兢兢業業,錙銖必較,使國家錢糧分毫不差。但期間卻發生了湖南綠營兵搶劫當鋪的事,由于此事屬于按察使管轄的范圍,施世綸沒有權力插手,也就沒有在意,此案一直沒有破。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