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與青年朋友談信仰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169540
- 條形碼:9787206169540 ; 978-7-206-1695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與青年朋友談信仰 本書特色
本書由關于信仰的25篇專題文章組成,每個專題均選取了獨特新穎的觀察問題視角,回應了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 本書運用了生動的筆法,在闡述理論的同時,引入了中外哲學觀點、交叉學科知識、歷史人物典故等,使抽象的理論變得易于理解,便于青年讀者參與思考,進行學習。
與青年朋友談信仰 內容簡介
在推進“青馬工程”的大背景下,青年學生不但要“姓馬”,還要“信馬”,馬克思主義信仰應落到中國實際,更應落到廣大青年的思想實際中。本書便是以青年為對象、闡述信仰主題的通俗理論讀物,由25篇專題文章組成。對馬克思主義的闡述本書是從信仰這一主題展開的,書中以問題為導向,從“信仰的產生”“信仰的發展”“信仰的作用”“信仰是人類的精神火炬”,到“信仰與宗教”“信仰與科學”“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核心要義”,每個專題均選取了獨特新穎的觀察問題視角,回應了當代青年的所思所想,糾正了他們思想上的偏差。本書運用了生動的筆法,在闡述理論的同時,引入了中外哲學觀點、交叉學科知識、歷史人物典故、政治人物軼事等,使抽象的理論變得易于理解,便于青年讀者參與思考。
與青年朋友談信仰 目錄
信仰的發展:宗教信仰——從“人格神”的出現談起
信仰的跨越:從宗教信仰到理性信仰——從《國際歌》談起
信仰的作用——從功能分析法談起
信仰是人類的精神火炬——從盜火者普羅米修斯談起
信仰是生命的終極意義——從蘇格拉底“未經審視的生命不值得活”談起
人類的依賴感與信仰的歸屬性——從尤瓦爾·赫拉利的“算法”談起
人類的神秘感與信仰的超越性——從屈原的《天問》談起
人類的神圣感與信仰的神圣性——從韓愈反對“迎佛骨”談起
人類的愛憎感與信仰的忠誠性——從愛憎感的產生談起
信仰與宗教——從馬克思不同意把馬克思主義稱為“信仰”談起
信仰與科學——從牛頓、愛因斯坦信“神”談起
信仰與政治——從“天人感應,君權神授”談起
信仰與道德——從“盜亦有道”談起
信仰與審美——從美學方法論談起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從卡爾·波普爾的“可證偽性”談起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從布魯諾為真理獻身談起
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核心要義——從元好問的“問世間,情是何物”談起
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群眾路線——從“民主政治”談起
馬克思主義信仰與實事求是——從河間獻王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談起
馬克思主義信仰與理論自信——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談起
馬克思主義信仰與制度自信——從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談起
馬克思主義信仰與文化自信——從“十星農民”評比談起
青年時代是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鍵期——從幼兒教育的“關鍵期”談起
崇高的精神偉大的人格——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參考文獻
與青年朋友談信仰 節選
《與青年朋友談信仰(送給“青馬工程”的大學生朋友)》: 信仰的產生:原始信仰——從人為什么會有信仰談起 在探討信仰問題時,誰都繞不開一個*基本的問題,這就是,人類為什么會有信仰? 這個問題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回答的。它涉及人類的情感特征、自我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靈魂意識的產生、精神世界的形成等等。而所有這一切又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水平、與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密不可分。以上這些因素互相影響,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互相滲透,互相轉化,互相強化,又會生出種種因素,這些因素再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又會產生新的結果。 有人說,信仰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正如人類對于認識外部世界具有本能的興趣一樣,人類對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與崇拜也是出自本能,是無師自通。這未嘗不是一種回答,可是終有武斷之嫌。 我認為應該從原始人的生存狀態入手來回答這一問題。這是唯物史觀和實踐**觀點的必然要求。當然,如上所說,信仰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現在先概括敘述一下原始信仰產生的一般過程,至于各種因素的作用,以及信仰的各種成熟形態,以后分別來談。 1.自我意識的產生 遠古時期人類的生存狀況是很惡劣、很無助的。嚴寒酷暑,洪水猛獸,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在大自然的無情肆虐面前,人類如同一個棄兒,赤身裸體,食不果腹,不要說尊嚴,連活命都很困難。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需要的是什么呢?當然食物很重要,沒有吃的要挨餓。穿的也很重要,沒有穿的要受凍。可是光有這些遠遠不夠。這時候,人類*需要的是安全感,是族群團結,是樹立生存的勇氣和信心。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要有一個精神支柱。沒有這個支柱,喪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人類的精神就會垮掉,就會在墮落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很可能,人類在實踐中,已經反復體驗了這一失敗的過程,并從中吸取了教訓。我們研究信仰的產生過程,必須從這里入手,從環境的壓迫和改變環境的實踐中,了解人類主觀意識和情感世界的發展變化,追蹤信仰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在這里,有如下幾個關鍵點應該特殊注意。**個就是自我意識的產生。 自我意識的產生好比照鏡子,人類**次知道了自己長什么樣。這是個很重要的進步。因為如果沒有自我意識,就不可能產生靈魂觀念,而沒有靈魂觀念,就不會有精神世界,沒有精神世界,信仰就無處安身。這是一連串的因果關系,缺了誰都不行。 人類的自我意識是在接觸自然、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這個“自然”也包括人自身,即人的血肉之軀。這是一個漫長的實踐認識過程。到底經過了幾萬年已經無從考察。自我意識產生的標志是,人們終于發現,在外在的自然界(包括人的身體)之外,還存在著一個神秘的東西,能夠對上述二者進行發現、觀察、記憶、了解、體驗、思考,同時還伴隨著情感反應,如喜怒哀樂、恐懼憂傷等等。當人類有能力把這些從自然界中、從自己的身體中分離出來,當作一個獨立的東西來看待的時候,就意味著人的自我意識已經“自動生成”。說自動生成,是因為這是一個完全自發的過程,是人類“自然史”的一部分。既不是有意為之,也不曾得到誰的指點和幫助。全是靠時間“磨”出來的。 這種自我意識的存在,一開始是偶然的、零散的、不穩定的、不明確的、似有似無的,后來隨著實踐的豐富和深化,隨著人們的互相溝通和交流,經過一代又一代經驗的積累和沉淀,*后終于有一天這些零碎的片段的意識現象得到整合,經過抽象,形成了一個明確的概念,這就是“靈魂”。 2.靈魂觀念的產生 靈魂觀念的產生,在人類的精神進化史上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這時,只有這時,“自我”才開始具有獨立的形態。在此過程中,情感、睡眠、昏迷、做夢、夢魘、夢游、瘋狂等現象的存在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做夢,人在夢中的神奇經歷,醒來后歷歷在目,不由人不信,原來靈魂是獨立的存在,它可以暫時地或永久地脫離人的身體到他想去的地方,由此造成了人的睡眠或死亡。 ……
與青年朋友談信仰 作者簡介
陳耀輝,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吉林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吉林省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共青團吉林省委副書記,白山市委常委、副市長,吉林日報社總編輯。系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