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305697
- 條形碼:9787519305697 ; 978-7-5193-056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 內容簡介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的作者遵循原則,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鞏固和壯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收集了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調查報告、訪談錄、傳承人傳記等稿件,為苗、侗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學術交流與展示的平臺。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 目錄
傳承的力量
——紀念侗族大歌申遺成功10周年吳定國
論苗族傳統文化的和諧理念傅安輝
淺談非遺的多樣性和非遺保護手段的多樣性
——以黔東南州為例吳儉新
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
報告周忠良雷秀武曾祥慧傅安輝吳儉新
文化產業視閾下黔東南侗戲的傳承發展路徑唐永蓉
貴州黔東南酸湯飲食品牌的傳播路徑探析楊秋蕾
保護實踐
從林業三大技藝看其非遺價值傅安輝
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的實踐與策略
——以雷山縣西江鎮麻料村為例粟周榕
苗族二月二祭橋習俗的教化功能研究龔露
試論旅游環境下車江侗族祭薩儀式的變化吳永誼
用微信傳授苗族古歌的刻道歌王潘世仁
“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背景下《仰阿莎》的文化價值與品牌打造龍再成
傳承人與設計師
試論民間手工技藝復興在傳統村落保護中的價值龍耀宏
生活化、藝術化、時尚化是民族傳統工藝品傳承與創新的定位
——談談侗族傳統純棉手工布藝品的傳承與創新龍初凡
淺談貴州傳統工藝保護與傳承
——以苗族刺繡為例李佳
試析侗族傳統工藝振興的路徑選擇向同明
名錄解讀
國家級非遺名錄:苗族賈理黔東南州文化研究所
國家級非遺名錄:《仰阿莎》黔東南州文化研究所
專訪對話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
——對話陳華文教授向同明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本土經驗
——對話潘年英教授向同明
……
文化漫談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 節選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 一、侗族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與保護利用的簡單回顧 侗族的傳統村落與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交相輝映,特別是貴州、廣西、湖南三省交界的黎平、榕江、從江、三江、龍勝、通道等傳統村落,密集而獨具民族特色,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規模*大、內容*豐富、文化價值*高、保護狀態*好、文化活態傳承*自然的農耕文化家園。特別是這里的以木結構為主題、加上特殊地理環境形成的傳統村落,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特有的村落類型,它的保護傳承具有世界文化價值,它的發展利用具有世界實踐意義。 豐富多彩的傳統村落是侗族多彩文化遺存的基礎,保留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發展民族經濟文化的根基。近年來,侗族地區各縣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全領域、全系統地推進相關工作,通過深入挖掘侗族的農業產業資源和民俗風情資源,因地制宜,大力開發了特色文化、現代農業觀光、休閑度假、農事活動體驗、農家客棧等形式多樣的鄉村旅游產品,豐富鄉村旅游趣味內涵,形成“吃在侗家、住在侗家、娛在侗家”的旅游模式,使旅游業實現井噴式發展。旅游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侗族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侗族傳統村落的保護和鄉村振興,這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文化自覺與自信! 《、傳統村落保護的問題和困難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在各地群眾的積極配合和參與下,侗族地區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實施,傳統村落的保護逐漸受到重視,并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相結合,同步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有的保護理念走在全國的前列,如“侗寨申遺”。但傳統村落保護仍存在勞動力轉移與農業弱化、傳統村落保護等同于保護民居與文物性建筑、村落民俗文化流失嚴重、公眾參與缺乏、中外可借鑒的村落保護經驗有限及特色危機等困難。具體說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我們侗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財力不濟,這導致我們自己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淡漠,再加上這些年來,為了改善生活,為了生計,大量的青年人外出務工謀生,以致傳統村落“老齡化、空巢化”,傳統的鄉土建筑任其“自然性頹廢”,這種趨勢大有蔓延之勢。同時一部分富裕起來的村民又急于改善生活條件,但又缺乏文化自信,缺乏傳統村落保護意識,對傳統民居拆舊建新洋房,使傳統村落風貌面目全非! 〉诙*近這幾年在鄉村的建設和發展中,政府嚴格實行“舊房宅基不拆、新房地基不批”的用地政策,加之農村發展建設規劃無序,以及村民為改變居住條件,無序地“拆舊建新”等原因,造成傳統村落格局風貌的“自主自建性破壞”難以遏制! 〉谌恍┑胤筋I導對建設“美麗鄉村”的誤讀,對傳統村落進行簡單統一的“穿衣戴帽”,致使傳統村落變得“千村一貌”“百戶一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一些地方在加快城鎮化、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中對“舊村改造”決策上的失誤,再加上急功近利追求政績,不僅出現了一些“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還導致傳統村落在改造過程中的“大拆大建”。這種“建設開發性破壞”仍在延續! 〉谒,由于財力不濟,侗族地區“重申報、輕保護”“重旅游開發、輕文化保護”的現象一直比較突出,商業化的過度開發中出現的“拆舊建新”“保護性拆除”“拆真造假”現象一度嚴重,導致傳統村落不斷遭受“旅游性開發破壞”! 〉谖,侗族地區村落保護的法規、制度、政策相對滯后,地區協調性較差,就政府層面而言,傳統村落長期以來存在“多頭管理”的弊端,新農村建設中“鼓勵新建”(按投入補貼)的政策缺陷,農村鄉土建筑產權不清等,這些都是給傳統村落的保護帶來問題和困難的原因! 〉诹弊宓貐^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廣,鄉土建筑多,維修規模大、費用高,財政投入普遍不足,還有保護資金及專業人才嚴重匱乏等,都是制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現實困境。 ……
苗侗文壇非遺選集 作者簡介
吳佺新 1964年生,侗族。又名吳老生,筆名吳辛、黔薪等。貴州從江人。 1982年畢業于黔東南高等師專。從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貴州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侗族文學學會會員。1980年開始創作,1982年開始進行民間文藝搜集整理和文藝理論研究。發表文藝作品有詩歌《月亮》、《祖母夢》等;散文《我的家鄉》、《占里風情錄》等;合作電影劇本《換花草》等。搜集發表民間文學有歌謠、故事、笑話等。部分收入《中國民間文藝集成》貴州歌謠卷和諺語卷上,文藝理論研究有《侗族當代文學南北比較研究》、《古歌所反映的圖騰崇拜與圖騰反叛》等均被《貴州年鑒》作為成果介紹。《論侗族戲劇之路》收入論文集《侗族文化新論》,《重新認識民間文學的文化基礎》收入《比較文學論集》等。另外還運用新興學科進行文藝研究,發表論文多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