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樂和其心.守望鄉音: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2665
- 條形碼:9787520362665 ; 978-7-5203-6266-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樂和其心.守望鄉音: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 本書特色
《樂和其心守望鄉音: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訪談與文獻研究,對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進行了分析與研究,較為系統地反映了廊坊地區冀中音樂會的生存樣態。冀中音樂會歷史悠久,是絲路文化交流的典型;是宮廷音樂、寺廟音樂與鄉間音樂融合的典范!稑泛推湫氖赝l音: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對其歷史、現狀、發展困境有實事求是的記錄,對音樂會發展前景提出了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同時,應走藝術化、市場化的發展路徑的設想,以期音樂會能進入課堂、走入千家萬戶。
樂和其心.守望鄉音: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 內容簡介
冀中地區包括河北省的保定、廊坊、滄州、衡水地區,北承京津、塞外,南接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多元文化交匯之區,至今在冀中民間仍保留著許多歷史文化遺存,音樂會就是其中之一。冀中音樂會以笙管樂為主,如霸州的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淶水的高洛音樂會,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等,音樂會的樂器與西域的樂器有淵源關系,如音樂會中的主要樂器頭管--篳篥,不僅在敦煌壁畫中多次出現,而且現今仍流行于亞洲許多地區。音樂會不僅是民間的娛樂組織形式,更是民間禮俗、節慶、祭祀等活動的主角,通過這些活動參與到基層社會的治理與民風的塑造。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藝術研究院對冀中地區的音樂會進行了一次普查,時過20年,文化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再次深入考察冀中音樂會的生存環境、文化生態,基層社會治理的作用以及文化傳承,都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樂和其心.守望鄉音: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 目錄
一 調查研究之緣起
二 “冀中音樂會”研究綜述
三 民間音樂會存在之意義
第二章 廊坊地區“冀中音樂會”之調查
一 古樂古韻傳四方——廊坊笙管樂音樂會簡介
二 大城縣音樂會的調查與研究
三 文安縣音樂會的調查與研究
四 霸州市音樂會的調查與研究
五 永清縣音樂會的調查與研究
六 固安縣音樂會的調查與研究
七 安次、廣陽區音樂會的調查與研究
第三章 專題研究
一 認識音樂會
二 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承:篳篥在中國——明代以來霸州勝芳鎮音樂會淵源考
三 中西文化交流視域下的冀中笙管樂——基于繼承和創新的考察
四 城市化背景下的冀中音樂會
五 專訪
六 個案研究——從高橋音樂會看冀中農村佛道信仰的特征及變遷原因
后記
樂和其心.守望鄉音:冀中音樂會(廊坊地區)的調查與研究 作者簡介
陳新海,男,1964年7月生,山東冠縣人,廊坊師范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歷史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忽必列與八思巴》、《青海歷史經濟地理研究》等專著4部,合著3部,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曾任河北省第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