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理由說明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2795
- 條形碼:9787520362795 ; 978-7-5203-6279-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立法理由說明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立足于立法程序作為立法民主性和科學性的結構耦合載體之新程序主義理念,以立法理由說明作為立法民主性的基礎機制,在理論上論證其作為立法程序的內在設置和基礎環節,探究其作為民主意志匯聚機制對后續立法活動的民主總控功能,進而通過立法程序的整體聯動設計,梳理立法程序的理想邏輯,據此進行立法理由說明的制度構造,嘗試為立法理論與實踐中的爭議問題提供新的認知視角。
立法理由說明研究 內容簡介
立法程序是立法民主性和科學性的結構耦合載體。在立法程序中創設與公共領域相聯結的立法理由說明平臺,從源頭上實現對立法議題初始確定的民主控制,構成立法民主的基礎機制。在功能上,立法理由說明經由公共領域匯聚立法需求,提煉整合立法議題,決定是否啟動立法。在制度上,依托“公眾-立法提案主體-立法機關”主體關系,建立“立法動議-立法提案-立法啟動”制度結構,為立法設置基礎性民主框架。立法理由說明作為立法程序的基礎環節,促進了立法民主性和科學性在立法程序的結構耦合。
立法理由說明研究 目錄
導論
一 選題依據及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
三 本書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四 本書研究方法
五 可能的創新之處
**章 立法理由說明作為立法程序基礎環節的現實必要
**節 影響立法功能實現的立法實踐問題
一 立法啟動門檻較低,致使地方立法體量龐大
二 立法過程虛化,致使景觀立法、重復立法現象頻現
三 部門立法、精英立法構成立法程序的主導
四 立法程序中的公眾參與仍須強化
第二節 立法程序對實現立法功能的基礎性作用
一 立法功能實現依賴于立法民主性和科學性的彰顯
二 立法程序是實現立法民主性和科學性耦合的載體
三 立法程序實現立法民主性和科學性相耦合的邏輯
第三節 立法理由說明作為立法程序基礎環節的初步設想
一 促進立法民主性和科學性耦合之制度設計的既有思路
二 將立法理由說明設為立法程序基礎環節之替代方案
第二章 立法理由說明作為立法民主載體的理論基礎和功能
**節 民主立法的理論模式:從代議奠基到過程協商
一 代議民主與議會立法的民主奠基
二 協商民主與立法過程的民主協商
第二節 立法理由說明作為立法民主的源頭機制
一 民主輸入:基于理由說明的公共領域與立法過程之溝通
二 民主控制:理由說明作為立法議題設置的基礎框架
第三節 立法理由說明在立法程序中的結構功能
一 匯聚吸納利益需求,凝聚立法抽象共識
二 提煉整合立法議題,決定是否啟動立法
三 設置立法民主框架,串聯立法理想過程
四 促進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依法立法的結構耦合
第三章 立法理由說明類似制度的運行現狀和改造可能
**節 立法項目建議的運行現狀和改造可能
一 立法項目建議的實踐運行及其功能
二 立法項目建議的形式化對立法民主性的弱化
三 面向立法理由說明的立法項目建議之改造可能
第二節 立法規劃和計劃的運行現狀和改造可能
一 立法規劃和計劃的實踐運行及其功能
二 立法規劃和計劃的異化及其對立法民主的偏離
三 面向立法理由說明的立法規劃和計劃之改造可能
第三節 立法前評估的運行現狀和改造可能
一 立法前評估的實踐運行與功能
二 立法前評估制度的運行問題
三 面向立法理由說明的立法前評估之改造可能
第四節 立法草案說明的運行現狀及改造可能
一 立法草案說明的功能
二 立法草案說明的運行問題
三 問題歸源:起草附屬草案說明模式的局限
四 面向立法理由說明的草案說明之改造可能
第四章 立法理由說明的制度建構
**節 立法理由說明的內容結構與說明邏輯
一 立法理由的“規范性”層次
二 立法理由的內容框架
三 立法理由說明的結構邏輯和具體內容
第二節 立法理由說明的制度機制:立法動議-提案-啟動
一 立法動議
二 立法提案
三 立法啟動
第三節 立法理由說明與立法程序后續環節的聯動
一 立法理由說明與立法起草的聯動
二 立法理由說明與立法審議表決的聯動
三 立法理由說明與立法監督的聯動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立法理由說明研究 作者簡介
張婷,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講師,博士后研究人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立法學與行政法學。在《環球法律評論》《法學論壇》《改革》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其中兩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