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紅色衛生文化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40536195
- 條形碼:9787040536195 ; 978-7-04-05361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衛生文化概論 內容簡介
紅醫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在人民衛生事業創建發展的戰爭年代里,逐步探索形成的關于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工作作風和專業技術等多維度的思想體系。紅醫精神形成發展的沿革史,是一部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史的真實再現,其在不同時期所表現的精神內涵,更是中國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光輝寫照。新時代學習并傳承紅醫精神,其實質就是傳承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對于當前加強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教育,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助力健康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紅色衛生文化概論 目錄
**節 紅醫文化與紅醫精神
一、“紅醫”一詞來源
二、紅醫精神表述溯源
三、紅醫文化的基本內涵與主要內容
第二節 紅醫精神的基本內涵
一、政治堅定
二、救死扶傷
三、埋頭苦干
四、技術優良
第三節 紅醫精神的基本特征
一、先進性與人民性相統
二、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
三、民族性與開放性相統
四、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統
第四節 傳承紅醫精神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社會道德風尚
二、有助于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
三、有助于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二章 紅醫精神的文化淵源
**節 紅醫精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對醫療衛生的重要論述
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紅醫精神的理論基石
三、馬克思主義人道觀與紅醫精神
四、馬克思主義人民觀與紅醫精神
第二節 紅醫精神的傳統文化基礎
一、“醫乃仁術”是傳統醫德的中心思想
二、重義輕利是傳統醫德的主要價值觀
三、傳統醫德的當代價值
第三節 紅醫精神的中國革命底蘊
一、醫療衛生與中國革命
二、紅醫精神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三、紅醫精神與中國革命精神
第四節 紅醫精神對西方醫學價值體系的汲取
一、紅十字運動“人道、博愛、奉獻”精神在近現代中國的衍生
二、西方醫學倫理原則對紅醫精神的影響
第三章 紅醫精神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衛生工作(1919-1949)
**節 紅醫精神的濫觴
一、為爭取工人健康和體育權利而呼吁
二、為維護工人健康權益而斗爭
第二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醫精神形成期
一、紅醫制度的肇始
二、解決缺醫少藥的困境
二、救護體系的建立與運行
四、預防**的辦醫思想
第三節 抗日戰爭時期:紅醫精神成熟期
一、艱苦奮斗,紅色醫療救護在困難中重建
二、治病救人,紅色醫療衛生為人民群眾服務
三、一切為了傷病員,戰場救護的英勇實踐
第四節 解放戰爭時期:紅醫精神發展期
一、為了新中國,奔赴東北解放戰場
二、制定衛生工作總方針
三、衛生制度建設進一步專業化
四、新中國救護先鋒:解放戰爭前線的醫大師生
第四章 紅醫精神與新中國衛生事業(1949-1978)
**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醫療衛生工作狀況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醫療衛生工作
二、黨和政府采取有效舉措,積極應對各種疾患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后衛生人才的培養
一、培養紅醫人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第五章 紅醫精神與改革開放時期的衛生事業(1978-2012)
第六章 新時代紅醫精神的創新發展
第七章 紅醫精神與健康中國戰略
第八章 紅醫精神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第九章 紅醫精神與現代醫學教育
后記
紅色衛生文化概論 節選
《紅色衛生文化概論》: 一、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紅醫精神的理論基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針對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衛生醫療問題,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分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同社會制度下的衛生醫療狀況,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及建設時期解決醫療衛生問題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石,促進了中國紅色醫療衛生思想的體系化。(一)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解決無產階級醫療衛生狀況的關鍵在資本主義私有制下,資本家和雇傭工人是完全對立的兩個階級,要改善工人階級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就要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工人階級只有在獲得真正解放之后,才能享有良好的醫療衛生保障。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在取得革命勝利和政權后,便應該大力發展生產力,使社會成員在智力和體力等方面都能獲得自由發展。 正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立場,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便致力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以醫療衛生事業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順利進行的保障。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充分意識到,要改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條件就必須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必須使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因此,他們將馬克思主義醫療衛生觀點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革命過程中,指導醫療衛生工作實踐紅色醫療精神。 馬克思革命理論使得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現實,指出人類社會的*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生命健康則是保障人類獲得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既是推翻資本主義國家機器的主要力量,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機器的主人翁,更是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保健的受益者,而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發展起來的紅醫精神正是醫療衛生活動完全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重要思想保障。(二)無產階級政黨是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領導,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主體 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只有無產階級掌握革命的領導權才能獲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終勝利。同樣,馬克思也認為在衛生服務領域也需要以無產階級政黨作為領導的中堅力量。列寧繼承了馬克思“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思想,認為醫療衛生工作應立足于服務人民群眾,因此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得以順利展開的政治保障。對此,毛澤東向醫療衛生工作者提出了“醫生一定要政治掛帥”的要求。 列寧指出,社會主義社會之所以能夠生機勃勃,正在于它是“人民群眾自己創立的”①。正源于此,謝馬什柯提倡的人民群眾是保護自身身體健康的主體的觀念獲得了列寧的贊同。列寧還進一步將依靠群眾的基本原則發揚到愛國衛生運動中,并在俄國獲得成效。同樣,中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便立足于以人民群眾作為主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愛國衛生運動更是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的成績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獲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以人民群眾為主體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特色,這些指導原則正是中國紅色醫療理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延續和發展。(三)培養又紅又專的醫療衛生人才,是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的必然要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在建設的開始階段應對舊社會的醫療衛生設施等進行接管,使之為社會主義服務。在社會主義后續建設中,除了經費上的投入之外,還應著重培養又紅又專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人才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既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同時也符合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也是紅色醫療衛生事業的創建和發展時期。期間,紅色醫療衛生系統除吸收被俘虜和被改造的國民黨軍醫、私立慈善醫院的醫護人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招收志愿醫生、舉辦培訓班等方式培養了從思想上具有紅色基因的醫療衛生人員。在粉碎國民黨第三次“圍剿”之后,針對中央蘇區醫務人員匱乏的狀況,賀誠向毛澤東提出在中央蘇區創辦學校培養醫療人才的建議,毛澤東在充分肯定這一提議時,特別強調要對自主培養的醫療人員加強政治教育,將其培養成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紅色醫生”。從中央蘇區成立**所醫務學校、**所紅軍衛生學校開始,紅色醫生便堅持不懈地為中國革命醫療事業做出著努力與貢獻。 ……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