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強制闡釋爭鳴集(共6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0440
- 條形碼:9787520350440 ; 978-7-5203-504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強制闡釋爭鳴集(共6冊) 內容簡介
“強制闡釋”是中國當代文藝理論領域具影響力的概念之一。 從2012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張江教授陸續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對當代西方文論存在的問題和局限進行辨析。2014年11月,張江教授發表《強制闡釋論》(《文學評論》2014年第6期)一文,在充分肯定西方文論創造性成果的基礎上,對當代西方文論的理論缺陷進行了全面反思,并系統闡述了“強制闡釋論”的理論觀點。 強制闡釋是指,背離文本話語,消解文學指征,以前在立場和模式,對文本和文學作符合論者主觀意圖和結論的闡釋。其基本特征有四:一,場外征用。廣泛征用文學領域之外的其他學科理論,將之強制移植到文論場內,抹殺文學理論及批評的本體特征,導引文論偏離文學。第二,主觀預設。論者主觀意向在前,前置明確立場,無視文本原生含義,強制裁定文本意義和價值。第三,非邏輯證明。在具體批評過程中,一些論證和推理違背基本邏輯規則,有的甚至是邏輯謬誤,所得結論失去依據。第四,混亂的認識路徑。理論構建和批評不是從實踐出發,從文本的具體分析出發,而是從既定理論出發,從主觀結論出發,顛倒了認識和實踐的關系。 文章認為,“強制闡釋”是當代西方文論的基本特征和根本缺陷之一。各種生發于文學場外的理論或科學原理紛紛被調入文學闡釋話語中,或以前置的立場裁定文本意義和價值,或以非邏輯論證和反序認識的方式強行闡釋經典文本,或以詞語貼附和硬性鑲嵌的方式重構文本。它們從根本上抹煞了文學理論及批評的本體特征,導引文論偏離了文學。其理論缺陷表現為實踐與理論的顛倒、具體經過幾年的學術探究和理論沉淀,我們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張江教授提出的強制闡釋論仍然具有豐富的理論探討空間,它所包含的批評實踐價值、理論范式意義以及哲學方法論啟示仍然有待進一步深入。鑒于此,我們組織編纂了《強制闡釋爭鳴集》。 《強制闡釋爭鳴集》全書六卷,凡240余萬字,收錄中外學者圍繞“強制闡釋論”展開的學術論文200余篇。這200多篇論文,顯然不是討論強制闡釋的全部論文,但是它們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論文,顯示著這場討論的深度和廣度。這些論文角度不同,觀點各異,既有著各自的闡發和論證,又有著相互之間的對話和勾連,共同構成了這一“理論事件”的思想圖景。 **卷《價值》,主題集中于強制闡釋論的理論價值和方法論研究,包括四個部分:“從‘強制闡釋論’到‘理論中心論”’“理論價值研究”“方法論研究”“研究綜述”。 第二卷《內涵》,主題集中于強制闡釋論的理論內涵,包括四個部分:“關于理論內涵的對話”“理論內涵研究”“意義生成研究”“‘強制闡釋’與‘過度闡釋”’。 第三卷《概念(一)》,主題集中于場外征用、主觀預設、前見和立場等幾個關鍵概念,包括三個部分:“場外征用”“主觀預設、前見與立場”“場外征用和主觀預設”。 第四卷《概念(二)》,主題集中于作者意圖、闡釋模式、闡釋邊界等幾個關鍵概念,包括四個部分:“作者意圖”“闡釋的前置模式”“闡釋的邊界”“批評倫理”。 第五卷《反思》,主題集中于強制闡釋理論的應用以及對西方文論的反思,包括三個部分:“在歷史研究中的應用”“在中國文學研究中的應用”“西方文論批判”。 第六卷《重建》,主題集中于強制闡釋理論對于中國文論重建的意義和啟示,包括四個部分:“文學理論的未來”“文論重建的理論資源”“中國古代文論的理論自覺”“重建中國文論的可能路徑”。 我們期盼,《強制闡釋爭鳴集》的出版,既是歷史性的回顧,也是可能性的開啟——回顧這一“理論事件”的歷程和啟示,開啟構建中國特色當代闡釋學的新路徑、新實踐。
強制闡釋爭鳴集(共6冊) 目錄
**編 從“強制闡釋論”到“理論中心論”
強制闡釋論
理論中心論
——從沒有文學的”文學理論“說起”
第二編 理論價值研究
讀張江《理論中心論》所想到的
“強制闡釋論”系列研究的理論建構意義
——兼就幾個問題做進一步商討
理論的批判機制與西方理論強制闡釋的病源性探視
“強制闡釋”與理論的“有限合理性”
作為理解之藝術的詮釋學
“強制闡釋論”的理論路徑與批評生成
強制闡釋論的意義闡釋
強制闡釋論的理論范式意義
強制闡釋論的邏輯支點與批評策略
重建文本客觀性
——強制闡釋論的解釋學譜系
強制闡釋論的文學性訴求
唯知識論和強制闡釋
強制闡釋與跨文化闡釋
“強制闡釋”現象及其批判
——兼反思百年中國文論現代化道路
強制闡釋與文本批評
“強制”之后如何闡釋:文本意義的閾限空間與敘事策略
保留文學激情
批評的寬度
文學、文學批評及文本可讀性的歷史指數
評強制闡釋論
本體闡釋,路在何方
——對“強制闡釋論”的冷思考
接受主體“負”問題之“強制闡釋”論
關于“強制闡釋”的七個疑惑
理論霸權、闡釋焦慮與文化民族主義
——“強制闡釋論”略議
第三編 方法論研究
過度闡釋與文學研究的未來
——讀張江《強制闡釋論》
“強制闡釋論”的方法論元素
強制闡釋論的范式定位
從“強制”到“虛無”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具體性誤置:強制闡釋論的哲學方法論探討
闡釋的沖突:“認識”與“理解”的張力
——關于“強制闡釋論”的哲學方法論思考
從“強制闡釋”到“界面研究”:一種文化分析的理論視角
“強制闡釋”的方法論危機
——兼論20世紀西方文論的“強制闡釋”傾向
從“反本質主義”到“強制闡釋論”
——中國當代文藝學的”本質論“迷失及其理論突圍
第四編 研究綜述
“強制闡釋論”的回應與思考
“反思與重構:‘強制闡釋論’理論研討會”綜述
《強制闡釋爭鳴集:內涵》
**部分 關于理論內涵的對話
強制闡釋的獨斷論特征
關于“強制闡釋”的概念解說
——致朱立元、王寧、周憲先生
關于“強制闡釋”概念的幾點補充意見
——答張江先生
關于“強制闡釋”與“過度闡釋”
——答張江先生
也說”強制闡釋
——一個延伸性的回應,并答張江先生
確定的文本與確定的主題
——致希利斯·米勒
“解構性閱讀”與“修辭性閱讀
——致張江
普遍意義的批評方法
——致希利斯·米勒先生
致張江的第二封信
關于“強制闡釋論”的對話
第二部分 理論內涵研究
源出”法國理論“文學批評的”強制闡釋
強制闡釋:西方文論的一個理論母題
強制闡釋的多重層面及其涵義
以“文化政治”作為批判性反思的切入口
反向性強制闡釋與“文學性”的消解
——兼對某些文學闡釋之例的評析
解釋即生成
——強制闡釋論的生存論指向
“強制闡釋”的學理性思考
闡釋的意義與價值
——強制闡釋論中的文學經驗問題
文學本質的情境主義闡釋
語義懸置:強制闡釋的符號學理據
——兼談當代中國文論研究的問題與方法
關于“強制闡釋論”的思考
論闡釋的客觀性
第三部分 意義生成研究
略論文學作品的意義生成
——一個詮釋學視角的考察
文學文本的意義之源:作者創作、讀者閱讀與評者
評論
文學作品意義之源
——20世紀西方文論史視角
文學研究與研究文學的不同范式
……
第四部分 “強制闡釋”與“過度闡釋”
《強制闡釋爭鳴集:概念(一)》
《強制闡釋爭鳴集:概念(二)》
《強制闡釋爭鳴集:反思》
《強制闡釋爭鳴集:重建》
強制闡釋爭鳴集(共6冊) 節選
張江以系列論文的形式,對強制闡釋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清理和批判,以強制闡釋概念為核心,構建了一個完備而自洽的文藝理論體系。強制闡釋論涉及的問題及其自身內蘊的系列概念已經引起文藝界的關注,許多知名學者紛紛就此撰文發表意見。從眾多有關強制闡釋的討論文章來看,學者們對強制闡釋論的討論基本停留在微觀層面(具體概念、觀點、方法),對其理論特質及理論范式意義卻未能給予注意。從理論的層面看,強制闡釋論的批判對象無論問題或論題都不只限于當代文論研究的個別現象,而具有明顯的理論范式意義。若把強制闡釋論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語境下考察,人們很容易發現一組有趣的對比:從理論創新的角度看,張江的強制闡釋論與布魯姆的“詩的誤讀”理論、艾柯的“過度闡釋”理論異曲同工;從理論的目標訴求和學理取向而言,張江的強制闡釋論又與保羅·德曼的“抵制理論”、蘇珊·桑塔格的“反對闡釋”頗為相似——它們都是對理論過度化的思想反撥。當然,張江的強制闡釋論與后現代理論家的觀點在內在精神上并不類同:后現代主義者“對理論的抵制”源于其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哲學立場,張江反對強制闡釋是對文藝家不顧實際的“場外征用”的抵制。如果在張江和布魯姆之間做一個對比,便可十分清晰地看到張江的強制闡釋論與布魯姆的闡釋理論間的精神差異:布魯姆所謂“詩的誤讀”源于文藝主體對“影響的焦慮”,張江所說的強制闡釋起于文藝主體思想自我解釋的需要。 與后現代主義者的消解理論相比,強制闡釋論并不追求抽象的普適性,它的理論目標十分具體。強制闡釋論的基本理論目標就是清掃中國文藝理論界的門前雪,把非文藝化或反文藝化的文藝理論從中國當下的文藝大院中清理出去。強制闡釋論的第二個理論目標就是在理論和批評領域正本清源,讓文藝理論恢復其思想活力,恢復其對文藝活動的批評和指導能力。這兩個目標所針對的也正是中國當代文論界的兩個痼疾:文論研究長期不接地氣,已成為大而無當的屠龍之術;在文藝理論的身份和邊界都不清晰的情況下,文藝自身又怎能奢望成為文藝批評與研究的對象?如此一來,文藝被文藝理論與批評拋置一邊也就順理成章了。 強制闡釋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文論打破了發展瓶頸,走出了理論創造的低谷。這一理論是中國學人在全球化語境下基于中國文論界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原創性理論。與當代西方文論中的諸種理論相比,強制闡釋論以其具體性、針對性、實踐性在理論底色上成為絲毫不輸入于西方智慧的文藝闡釋理論。這一理論不僅打破了當代西方文論在文藝領域理論闡釋的話語權,找到了解決當代西方文論及中國文論研究發展中障礙性問題的強有力出口,成為當代西方文論及當下中國文論精神“中毒”后的有效解毒劑;它將使中國大陸學界文藝理論與批評學術進路、方向發生改變,并引發中青年學者在批評觀念、態度及方法上的改變。這正是強制闡釋論作為文藝理論研究新范式的價值所在。強制闡釋論系列論文表明,作者在理論范式方面明確存有除舊布新的理論考量,盡管他十分謙虛地稱其研究只是“為當代文論的建構與發展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然而,綜觀張江的系列論文,讀者不難看出其建構新的文藝批評范式的研究意圖:通過批判、消解中西文論研究中的強制闡釋行為,找到一條“中國文藝理論建設的方向和道路”。這種研究意圖的價值旨趣十分明顯,那就是以文藝自身為本體,重塑文藝理論與文藝批評的精神系統,使文藝從“話語”回到“學術”,從自說自話、借題發揮回到文藝研究和批評自身,從南轅北轍、言不及義回到緊貼文本、科學評析。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