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秧歌戲與鄉村女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42181
- 條形碼:9787214242181 ; 978-7-214-24218-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秧歌戲與鄉村女性 本書特色
不同于一般的戲劇本位研究,本叢書把戲曲與地方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把研究重點聚焦在“歷史”與“文化”上,通過對各劇種所處地域的歷史分析,突出闡述了各劇種鮮明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其反映出的風土人情、審美意趣,并進一步揭示了這些劇種獨具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以及它們在所流傳地區業已成為地方名片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兼顧學術與通俗、研究與普及、歷史與現狀,形式上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對保護和發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秧歌戲與鄉村女性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秧歌戲產生的起源, 以及秧歌戲與生活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女性之間息息相關的聯系。該書從中原的風土人情入手, 講述了秧歌戲與當地女性、歷史、民俗、人文等之間的關系, 同時也描述了秧歌戲的發展歷程, 以及秧歌戲在中原大地的流播過程。
秧歌戲與鄉村女性 目錄
目錄
前言秧歌小戲·書寫女性與女性抒寫
**章小戲厚土——秧歌戲的民俗環境
**節古源新聲:近代鄉村與秧歌戲的形成
第二節眾生之母:秧歌戲背后的民間信仰與女性神崇拜
第三節家門內外:秧歌戲題材及其來源
第二章粉墨“乾坤”——秧歌戲的性別扮演藝術
**節兩極想象:秧歌戲女性腳色行當
第二節九番歌哭:秧歌戲旦腳的唱腔特色
第三節乾坤轉寰:戲班演員的性別變遷
第三章“栓老婆樁”——秧歌戲內外的鄉村女性
**節戲里日常:秧歌戲內外的家庭制度與女性生活
第二節戲里人心:秧歌戲內外的情感世界與女性觀念
第三節戲隨境遷:“戲改”與傳統劇目中的女性形象演變
第四章別樣花容——同域文藝與同題戲曲劇目中的女性表達
**節花開數朵:歌謠、鼓書、“瞎子戲”與秧歌戲的對照
第二節奇女入鄉:傳奇女性形象的劇種間對照
附:劇種間關聯與對照的兩個案例余論鄉村小戲的“現實主義”與戲劇現代性
附錄定州秧歌藝人與觀眾訪談錄(2007—2017)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秧歌戲與鄉村女性 節選
縱觀這套叢書的策劃立意和編撰體例,我們不難發現,這是一套創意新穎、視角獨特的叢書,其研究重點在于戲曲藝術和地域文化之間的關系上,而非對于劇種本身的本位研究。這將有利于挖掘戲曲藝術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基礎和緣由,對深化戲曲藝術改革和推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主編在選取劇種的時候也頗費心思,采取大劇種和小劇種、瀕危劇種與大眾劇種相結合的方式,這對保護和開發戲曲文化藝術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也使整個書系顯得更加合理。我們期待江蘇人民出版社以此為開始,一輯一輯地出版下去,形成一個涵蓋我國所有劇種的書系。
秧歌戲與鄉村女性 作者簡介
江棘,女,江蘇南京人。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梅蘭芳紀念館項目研究員、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越劇藝術研究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戲劇、近現代戲劇史論和民間戲劇文化。出版專著有《穿過“巨龍之眼”:跨文化對話中的戲曲藝術(1919-1937)》。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清華大學學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與批評》《戲劇》《戲劇藝術》《戲曲藝術》《戲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曾獲第四、第五屆王國維戲曲論文獎,清華大學優秀碩士論文獎,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國昆曲研究2012年度十佳推薦論文,2017民間文藝研究論叢年選佳作等獎項,被聘任為《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編輯專家組成員。主持、參與國家與教育部課題多項。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