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滬劇與海派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42204
- 條形碼:9787214242204 ; 978-7-214-24220-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滬劇與海派文化 本書特色
不同于一般的戲劇本位研究,本叢書把戲曲與地方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把研究重點聚焦在“歷史”與“文化”上,通過對各劇種所處地域的歷史分析,突出闡述了各劇種鮮明的地域特色,特別是其反映出的風土人情、審美意趣,并進一步揭示了這些劇種獨具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以及它們在所流傳地區業已成為地方名片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兼顧學術與通俗、研究與普及、歷史與現狀,形式上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對保護和發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滬劇與海派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滬劇的發展歷程, 及其與海派文化之間的關系。滬劇, 作為海派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滬劇的發展始終和申城的歷史變遷緊密相關。當上海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江南小鎮時, 早期滬劇在它的四周鄉鎮孕育形成。后來, 藝人們逐漸進入城區, 先后把她改名為本灘和申曲。從街頭賣藝、茶樓坐唱, 到躋身于當時競相開辦的各種游樂場和劇場, 這一發展軌跡和城市面貌的歷史變遷大體吻合。
滬劇與海派文化 目錄
概述滬劇——海派文化的璀璨明珠
**章作為海派文化重要源頭的早期滬劇
**節引言
第二節早期滬劇發源于浦江兩岸鄉鎮的山歌俚曲
第三節很早就形成“說新聞、唱新聞”的傳統
第二章與開埠初期的上海城市同步崛起
**節引言
第二節《先輩圖》上的斑斑淚痕
第三節抓住歷史機遇,實現鷂子翻身
第四節筱文濱臨危受命扛大旗
第五節雙峰對峙的舞臺競爭
第六節一出《游碼頭》,熱唱大世界
第七節四大班爭鋒,飚戲上海灘
第三章滬劇西裝旗袍戲成為海派文化的亮麗旗幟
**節引言
第二節滬劇西裝旗袍戲的由來和興起
第三節一份彌足珍貴的藝術遺產
第四節號稱“水泊梁山”的“申曲托拉斯”
第五節小囡班飛出金鳳凰
第四章滬劇現代戲引領海派文化與時俱進的潮流
**節引言
第二節滬劇現代戲的**聲春雷
第三節超越時空的藝術魅力
第四節阿慶嫂因何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典型
第五節紅燈是怎樣點亮的
第六節從《雷雨》改編看滬劇的曹禺情結
第七節土編劇寫出了傳世作
第五章為海派文化崛起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滬劇表演藝術家
**節引言
第二節從童養媳到申曲皇后
第三節海派大師曾被趕出學堂門
第四節為柔美海派引進黃鐘大呂
第五節小裁縫創立了“麒派滬劇”
第六節戲曲舞臺**個阿慶嫂
第七節海派一絕,千手觀音
第八節一曲驚爆上海灘
第九節“楊八曲”的魅力和海派文化真諦
第十節創造舞臺真善美
第十一節如夢瑰麗的海派藝術人生
第六章新時期滬劇對海派文化的開拓和升華
**節引言
第二節“敢為天下先”的海派文化追求
第三節改革開放年代的青春之歌
第四節《今日夢圓》和上海地鐵同步亮相
第五節為海派風采的戲曲陳白露鼓掌
第六節給新人以“活的生命”
第七節“英雄花旦”的自我超越
第八節紫竹調唱響維也納金色大廳
第九節青衣轉身也鏗鏘
第十節“五朵金花”中的“海派另類”
第十一節大山里來的海派劇作家
第十二節幕后金絲鳥,一片赤子心
第七章站在海派文化發展新的十字路口
**節引言
第二節家鄉戲也遭遇生存危機
第三節突破困境,實現劇目創新
第四節滬劇舞臺有了后來人
第五節春在溪頭薺菜花
參考書目
后記
滬劇與海派文化 作者簡介
褚伯承,滬劇史專家,國家一級編劇。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后,在上海市文化局機關工作多年,先后擔任上海文化藝術報編委、編輯部主任和上海滬劇院藝術室主任,兼任上海戲劇文學學會副會長和上海演出家協會理論部主任。 工作之余從事文藝評論和戲劇研究,發表了不少有影響的文章,近年來把重點放在滬劇藝術歷史和現狀的理論研究上。出版有《鄉音魅力》和上海*家級非遺叢書版《滬劇》,與人合作出版有《滬劇史話》和中國劇協線裝珍藏版《滬劇》,負責編輯《陳瑜、馬莉莉、茅善玉藝術評論選》和《藝海麒麟》等多種學術專著,受到廣泛關注和很高評價。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