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紅氍毹上七十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253882
- 條形碼:9787540253882 ; 978-7-5402-5388-2
- 裝幀:10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氍毹上七十年 內容簡介
《紅氍毹上七十年》回顧了作者的成長歷程和一生追求、堅持、鐘愛的京劇武旦事業;回憶了作者做學生時學戲和當演員演出時發生的有趣故事,那些老一輩藝術家給她的指引傳授、師哥師姐給她的支持幫助、同窗之間的友情故 事,有的叫人哭、有的惹人笑、有的令人為之動容。
紅氍毹上七十年 目錄
報考戲校
順利通過了考試
踏入校門
02 諄諄教誨
名師云集
教育家蕭長華先生
史若虛校長對我的關心和培養
緬懷王譽之先生
我的伯樂荀令香老師
03 師情難忘
我的師承
方連元先生——我的開蒙老師
邱富棠老師教我把子、出手和舞鞭技巧
跟范富喜老師學《取金陵》
跟程玉菁老師學《戰金山》
汪榮漢老師與“三遍教學法”
04 校園記憶
梁連柱老師指導我練早功
大眾劇場演出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
同學情誼
05 演藝時光
實驗京劇團報到
向閻世善先生學演《鋸大缸》
接待外賓和出國訪問演出
我的師哥王威良與《八仙過海》的創編
06 辛勤耕耘
因材施教
《扈家莊》劇目教學
《扈家莊》唱念做打分析
《女殺四門》劇目教學
07 赴美講學
赴美講學散記
赴美講學紀實
08 潛心鉆研
傳承與發展
起霸
起霸組合
淺談京劇武旦下場
打出手
武旦出手基本功教材
09 懷念同窗
永遠懷念你們
蘇稚武旦生涯實錄
后記
紅氍毹上七十年 節選
《紅氍毹上七十年:蘇稚武旦生涯實錄》: 報考戲校 1938年10月17日,我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人家。父親蘇廣源,在一所小學任教,靠教書養家糊口。母親安慧卿,生了我們兄妹五個,承擔著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那時,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很艱苦。 媽媽心地善良、聰明賢惠、勤儉持家,身上有著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是典型的賢妻良母。生活雖然困難,但媽媽心靈手巧,她用平日收集的各種布頭剪成好看的花樣縫補在我們的衣服上,讓我們穿得整整齊齊、干干凈凈。記得有一次過年,晚上我躺在被窩兒里偷偷看媽媽為我們兄妹幾個縫制過年的衣服。我看見媽媽先在爐子上燒了一大盆染色水,然后把做好的衣服一件一件放進水盆里。第二天清晨,我一覺醒來,看見媽媽仍在忙碌著,前一天晚上媽媽放進盆里的衣服已經被染成漂亮的顏色。 我六歲那年上學,正趕上冬天。媽媽把她結婚陪嫁的紫色被面拆了,特地為我改成一條小棉褲。沒想到**天上學,我就摔了一個大跟頭把新棉褲弄破了,當時我害怕極了。回到家里,媽媽沒有對我發脾氣,而是輕聲細語地對我說:“**天上學肯定緊張,沒關系!”媽媽又連夜把棉褲縫好、洗凈、烘干。第二天,我穿上媽媽為我洗凈、縫好的棉褲高高興興地上學了。 媽媽教育孩子很有辦法,對孩子們從來不打不罵、不偏不向,每當我們犯錯誤的時候,媽媽總是以理服人。她時常以“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口頭語教導我們。 家庭的貧困使我渴望有機會能夠早一些離開家,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1949年年初,我11歲的時候媽媽得了重病,我想如果我能出去上學,不僅能減輕家庭的負擔,還能省下飯錢幫助媽媽看病。 1949年4月,我盼望已久的機會終于出現了。一天,我無意間聽到了伯父和父親的談話,他們商量著要帶我姐姐報考華北大學,帶我哥哥、弟弟報考戲曲學校。聽到這個消息,我頓時來了精神,追著伯父大聲說:“伯父,我也要考戲校。”伯父說:“戲校不要女生。”我不相信伯父的話。奶奶很封建,聽說我要去報考戲校也極力反對,但我堅持要去。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和哥哥、弟弟一起去報考戲曲學校。 報考戲校的那天,我趁家人不注意,偷偷地竄出家門,緊跟在伯父、哥哥和弟弟的后面。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伯父看見我在后面緊跟著,就說:“戲校不招女學生,真的不招女學生!”我低頭不語,心想:“伯父一定是在騙我!戲臺上演戲,也不能沒有女演員呀?戲校肯定招女生。”無論伯父怎么說,我就是緊跟在伯父后面。伯父不時回頭看著我,我也睜大眼睛看著伯父,我們就這樣僵持著,不停地往前走。突然,我感到了一陣難以抑制的激動。因為從伯父的眼神里,我意識到伯父已經同意我報考戲校了。 當時,原國民黨208師所屬四維劇校已由北京軍管會所屬文管會接管了,并搬遷到北池子草垛胡同。此時,學校正在籌建新的戲曲學校并準備擴招學員,我們哥兒仨就是在這個時期報考戲校的。 順利通過了考試 考試那天,我們走進校門,眼前出現了一棟坐東朝西的二層灰色小樓。后來進校我才知道,這二層小樓可不簡單,它是一個多功能樓!二層北邊是男生宿舍,南邊一部分是女生宿舍,一部分是辦公室和教室。一層北邊的大房間用作學戲、練功、排戲、實習演出,一天三頓飯也在這里吃,可以說是個名副其實的“多功能廳”。南邊的房間是存放戲箱的大庫房。因為是**次見到樓房,我感到特別新鮮。學校的院子特別大,樓也特別高,用作考場的那間十多平方米的房子是用席子隔出來的。 史若虛、李紫貴老師是我們的考官。他們穿著樸素,尤其是史若虛老師穿的那條背帶褲令我印象深刻,那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一些人習慣的穿著。 進入考試房間,我和弟弟坐在一張單人床上,哥哥坐在一個練功凳上,史若虛老師、李紫貴老師分別坐在兩張長板凳上。 小的時侯,我經常蹲在窗戶下聽哥哥唱戲。我們住的地方分為前后兩個院落,我們家住在后院,前院是我們稱呼姑爺爺的趙靜塵(京城著名票友,唱老旦,藝號臥云居士)的住處。我們小的時候,由于家里守舊,臥云居士唱戲、教戲的時候女孩子是不能進去看的,哥哥常在臥云居士的房間里聽姑爺爺吊嗓子,哥哥還跟姑爺爺學了《釣金龜》和《打漁殺家》。但當時我不知道哥哥唱的是什么。每當我偷聽的時候,還總挨奶奶的呲兒:“丫頭家的,走開!” 史若虛老師點著我哥哥的名字,哥哥先唱了一段老旦戲,唱完老旦戲又唱了幾旬《打漁殺家》的“父女打漁在河下”。直到考試時,我才知道原來我哥哥在家里唱的是京劇!哥哥嗓音又高又亮,老師邊聽邊點頭。李紫貴老師問我:“你會唱戲嗎?”我說:“不會。”老師讓我唱首歌,我就放聲高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唱完之后,李紫貴老師遞給我一本書,讓我念,我雖然有點磕巴,但總體還是念下來了,完成得還不錯。李紫貴老師又帶著我念戲詞,老師念一句,我學念一句。當老師念到“我!金玉奴”時,我覺得老師的聲調很特別,就拉長了聲兒跟著老師學。我一邊念,一邊笑,笑聲越來越大。老師見狀連忙說:“停、停、停。”這時,我把老師也逗笑了。接著一個女同學走進來,她帶著我們喊:“咿——啊——”我跟著喊,弟弟也跟著喊。喊完“咿——啊——”,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女同學(入校后我知道這位女同學叫齊玉珍)走進來,帶著我們進行腰腿測試。男同學教我們踢正腿,我腿踢得很高。李紫貴老師說:“小姑娘往腦門兒上踢。”我使勁地往腦門兒上踢,一不留神“撲通”一聲坐在了地上!李老師急忙把我扶起來。接著李老師扶著我的腰,讓我雙手摸地。我身體瘦小,腰又軟,雙手一下子就摸到了地上。女同學教我蘭花指,我努力地模仿著。*后,那位男同學帶著我們練“彈跳”,我們三個人不停地用力跳著——在老師“可以了”的口令聲中,我們結束了考試。 大約半個多月后,我們哥兒仨順利通過了考試,高興地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
紅氍毹上七十年 作者簡介
蘇稚,1938年生,滿族。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戲劇家學會會員。 1949年6月進入中國戲曲學校,工武旦,師承方連元、范富喜、邱富棠、閻世善、程玉菁、趙桐珊、荀令香等名師。1958年畢業,在中國戲曲學校實驗京劇團任主要演員。主演劇目有《鋸大缸》《泗州城》《虹橋贈珠》《八仙過海》《銜石填海》《盜仙草》《打店》《擋馬》等。 1963年起,從事武旦教學及教育管理工作。教授的主要劇目有《扈家莊》《虹橋贈珠》《鋸大缸》《盜仙草》《竹林記》《戰金山》《女殺四門》《取金陵》等。發表《武旦出手基本功教材》。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