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大學通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42740
- 條形碼:9787516642740 ; 978-7-5166-427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通解 內容簡介
中華文化從伏羲畫卦開始,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境界不是想象的概念,而是真實修行過程中體證的真相。以今天儒、墨、道、法、醫、兵等各家分開的觀點,不能準確地理解《大學》,尤其是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大學》的天人合一境界。
大學通解 目錄
《大學》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地位無比重要,作用也無法形容。作者通過自己二十年學習《大學》的經歷,結合《易經》傳承和《論語》篇目,深刻闡述什么是“人”,什么是“大”以及“學”的重要性。同時作者提出我們的文化要從伏羲女媧開始重新梳理
勉強及格,開講《大學》
體檢結果,有力證明
我的大學,始于《大學》
文化梳理,追溯源頭
《易經》傳承,《尚書》歷法
常行正真,是名為人
《論語》篇目,《大學》道理
無礙為“大”,有礙為“因”
(二)
《大學》之道就是做人之道;《大學》是“一”學,是“中”學,也是“正”學,還是“覺”學;一個覺悟的人就是不離開本位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本篇作者還提出盛世大治的一個規律性啟示,以及《大學》思想的來源
《大學》之道,做人之道
“學”字含義,迷人之“道”
連續講解,培養“大人”
佛家儒家,完全貫通
道術分裂,難以理解
保衛傳承,認識本性
《大學》思想,出自何處
《大學》傳承,孔門心法
隨類化身,仁心成人
(三)
本篇作者通過“顏回三益”,向我們介紹同于大通的境界;同時提醒我們要親自去體會,不要有分別心,去除妄念,反觀內照,這樣才能守住天德,補益我們的身體;但這個時候還要注意,千萬不能把“常樂我凈”變成“嫦娥奔月”!
顏回三益,同于大通
不分儒道,全是“人家”
不動心性,保持空靈
自覺覺他,內明為要
中國文化,心性之學
借詞尋源,返觀內照
性覺必明,覺明為咎
歸根日靜,靜日復命
……
(四)
《大學》開篇已經明確表達了一個人修學的路徑,本篇中作者通過虛云大師、齊桓公和法達禪師的生動事例闡明了修行的境界、次第和方法,同時引導讀者要學會靜靜觀照,去掉我慢心,真修實干,很快就會有所得
(五)
《尚書》是中華上古史的合集,它的格局告訴我們,上古史本身就形成了中華文化自己的傳承,所以中華歷史絕不是三千七百年!作者提醒我們要找準《大學》的時空位置,厘清歷史脈絡,這樣才能夠真正理解《大學》的意義。同時作者提出:心地是修行的唯一場所!
(六)
《大學》對作者影響極大,因此創作中不知不覺融入了《大學》的寫法,**句是主旨,接下來是詳細的解釋,這便是古文表達的精妙。本篇作者介紹鄭欽安祖師《醫理真傳》的序言,引導我們進入性命雙修
(七)
作者把自己閱讀中看到的*重要的部分分享給我們,即火神派祖師鄭欽安先生《醫理真傳》中的《乾坤大旨》,這既是做大醫的基礎,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原則指導。本講作者引導我們體悟天道,樂享天年,并闡明睡不著覺的根本原因
(八)
我們修道不是徒逞口舌,是為了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所以首先保護好自己,身安則道隆。本講通過君火與相火的解釋,闡明養生的關鍵在養腎,養護好自身的陽氣,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九)
中國古文化,平常的席地而坐就是練功。作者教我們靜坐的方法,通過這些方法,可以讓我們靜下來,體會”靜日復命“,復命后還要起用——齊家、治國、平天下。本篇作者講到高尚的原始意義以及上天如何獎勵高尚的人,值得每一個人了解
(十)
詩是心純凈之后的語言。作詩的功夫在詩外,也就是在心地上下功夫,性天清朗,自然出口成章。本篇作者介紹吉祥臥法,陰陽合一,很舒服地安然入睡作者通過多年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做事要務本,本位做好,外面隨之轉化,在本位上就可以頂天立地
(十一)
縱觀歷史,我們所處的當代,跟《史記》中記載的漢興六七十年時的社會消費狀況很相似,歷史真的就像在“輪回”,我們將再一次走上發展的巔峰。作者通過親身經歷告誡我們:自律者恒自由,青春是用來拼搏的,不是用來揮霍的要在本位上自修、積德、成就
(十二)
一個人要想能夠有說服力,就要行不言之教,自己先做到,尤其是作為領導,上行下效,更是如此。本篇作者教我們一個心想事成的心法,并告訴我們財富從哪里來以及財富的本質。*后提醒我們要當仁不讓,為國家去擔當,必須有志向,為萬世開太平!
后記
大學通解 節選
《大學通解》: “學”這個意思,從字面上看,就已經把文化傳承描畫了出來。古代的人把*重要的含義寫到冊頁上,一尺二寸的,叫作“冊”。這個“冊”是象形文字,我們古代的書不是這個書,是木簡、竹簡穿起來的。所以孔子不像我們這樣能把書皮兒磨薄了,他叫“韋編三絕”,經常看,牛皮繩翻斷了,那個是冊。二尺四寸的,長大的那個叫“典”。所以什么是經典?是*重要的東西、*重要的內容寫在典上面。翻開《尚書》,我們現在能見到的**篇《虞書》(有些版本的《尚書》中《堯典》列在《唐書》中,如清朝皮錫瑞撰的《今文尚書考證》)里面出現的是《堯典》,還有一些把它分開,分成《堯典》和《舜典》。這個體例相當于司馬遷寫的《史記》里面的“本紀”,就是以*高領導人、以天子為一紀,寫當世的事實,代表一個時代,代表一個朝代。所以經典這個“典”的意思,就是經中*重要的、*寶貴的、*值得學習的內容。經中之典,就是學中*重要的內容。學習*重要的內容稱為“大學”,大是沒邊際的,亙古至今,沒有局限為“大”,是學中極品,學中極尊,這個內容才能稱得上大,其他的相比之下,可能都有局限! *重要的已經跟大家說了,這個學中極品,就是為人。為人正,為人真,為人誠,為人中.為人進入“一以貫之”之道,就得《大學》之道,《中庸》之道,上古傳承之道,經典所要表述之道,所要教化的人文之道。得了這個道,必定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所以我們才說,把《大學》的含義交代完,就等于整篇《大學》講完了。后面這個字——道,迷惑了天下很多的讀書人、學習人。你教他開車的時候好好看著道,走路的時候好好看著道,這話能聽懂,一變成人,在人間做事,就懵了,不知道這個人道該怎么走了。開車看道,走路看道,人生做事也有一條道,就是真道和正道。否則的話,不名為人;蛘呤羌偃,假人就容易面臨著王法國難。所以我們說,把經典的道理,《大學》的道理,圣賢傳下來的核心的道理,通過我們現在的學習,在學校教給我們的小孩子,這是為一個盛世做奠基,是千秋萬代的大業。由此這個小學就不是小學,這個小學就有《大學》真實的內涵,是功德無量之事。不要以為說小學就不能做大,小學做好了,等于是為國家做千秋萬代盛世奠基之業,所以小學即大學,這就貫通了,這才是《大學》! ∧堑滥?在心里。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之道,就是你心行的化現。我想考某一個大學,然后就變成你的行動,你就開始安排自己的復習計劃;我想辦一個企業,你就開始注冊,開始聯系;我想到哪兒去聽一堂課,然后你就開始訂票,都是人生之道。為的是同一個道。彼此不同,但*后達到那個境界完全相同,沒有兩個。所以歸真,歸一,歸中,歸正,歸到本位,歸到本性,完全是無礙相融的事情。就像我們這個講堂里面,不同的燈,不同的光,發出來,可是彼此沒有任何障礙。個人之道也是這樣,需要自己去證,自己去走! ∈滓木褪且鬟@個道。如果說人生之道你搞清楚了,那么現在我們談一個形而上的本體之道。很多人就想求這個本體之道,我想認識天地宇宙萬物的本源、本真、本性,該如何做?也不難。您把人道盡了,自然呈現。這不是我們個人的臆想,歷代祖師、圣賢、大師都這樣說!
大學通解 作者簡介
鐘永圣,經濟學博士,祖籍山東高密。北京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導師樓宇烈教授),遼寧省首屆“寫書人”獎獲得者,遼寧省委講師團“美講師”獲得者。2019年10月,被中華中醫藥學會聘為“世界**學會建設工程國際健康智庫”專家。出版專著:《論語通解(一)》《黃帝內經選講》《道德經通解》《管子選講》《中華經典十二部淺說》和《中國經典經濟學》等十幾部,其中《中國經典經濟學》英文版于2016年7月在倫敦面向世界發行。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