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石器晚期嵩山地區的古環境與生業特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926219
- 條形碼:9787550926219 ; 978-7-5509-262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石器晚期嵩山地區的古環境與生業特征 內容簡介
環嵩山地區是河南新石器文化的核心區域。 《新石器晚期嵩山地區的古環境與生業特征》以龍山文化晚期遺址至二里頭文化遺址地層為信息載體,用第四紀環境學方法重點討論了龍山文化晚期至夏代的古環境變遷、生業經濟和史前聚落的時空演變特征。其中,新石器晚期的生業經濟結構的多元化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夏文化誕生的物資支撐。研究表明,嵩山地區在龍山文化晚期的氣候較為干旱,為應對嚴峻的災害環境,本區的農業結構漸趨多元,提高了史前社會一生態系統應對逆向環境沖擊的內在韌性,為嵩山南北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史前聚落的時空變遷表明,聚落的集散與遷徙行為同樣是適應災害性環境的發展方式。
新石器晚期嵩山地區的古環境與生業特征 目錄
前言
**章 緒論
**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環境考古研究進展與方法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目標
第二章 嵩山地區地理概況與新石器晚期的古環境
**節 區域概況和新石器晚期的文化
第二節 嵩山南麓龍山晚期的自然環境
第三節 禹州淺井自然地層的環境記錄
第四節 洛陽北郊黃土地層的古氣候記錄
第三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序列
**節 河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序列
第二節 嵩山地區史前文化序列及其特征
第四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文化的時空分布
**節 河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地理分布
第二節 潁河上游新石器文化的時空特征
第五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遺址地層研究
**節 瓦店遺址
第二節 王城崗遺址
第三節 南洼遺址
第四節 吳灣遺址
第五節 石固遺址
第六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的聚落分布
**節 嵩山南麓新石器晚期聚落的時空特征
第二節 地貌變遷對史前聚落分布的影響
第三節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聚落的集聚與遷移動力
第七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的生業特征
**節 龍山文化晚期嵩山地區的生業結構
第二節 新石器晚期潁河上游早期農業的多元化
第三節 潁河上游的地貌過程對生業結構的影響
第八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的生業模式與可持續發展
**節 嵩山南麓新石器晚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第二節 嵩山地區史前文化的傳播與融合
第九章 結語
**章 緒論
**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第二節 環境考古研究進展與方法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目標
第二章 嵩山地區地理概況與新石器晚期的古環境
**節 區域概況和新石器晚期的文化
第二節 嵩山南麓龍山晚期的自然環境
第三節 禹州淺井自然地層的環境記錄
第四節 洛陽北郊黃土地層的古氣候記錄
第三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序列
**節 河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序列
第二節 嵩山地區史前文化序列及其特征
第四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文化的時空分布
**節 河南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地理分布
第二節 潁河上游新石器文化的時空特征
第五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遺址地層研究
**節 瓦店遺址
第二節 王城崗遺址
第三節 南洼遺址
第四節 吳灣遺址
第五節 石固遺址
第六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的聚落分布
**節 嵩山南麓新石器晚期聚落的時空特征
第二節 地貌變遷對史前聚落分布的影響
第三節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聚落的集聚與遷移動力
第七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的生業特征
**節 龍山文化晚期嵩山地區的生業結構
第二節 新石器晚期潁河上游早期農業的多元化
第三節 潁河上游的地貌過程對生業結構的影響
第八章 嵩山地區新石器晚期的生業模式與可持續發展
**節 嵩山南麓新石器晚期的可持續發展策略
第二節 嵩山地區史前文化的傳播與融合
第九章 結語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