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7894
- 條形碼:9787100177894 ; 978-7-100-17789-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 本書特色
《聊齋俚曲集》是蒲松齡用淄博方言寫成,所用俗字之多,是繼《金瓶梅》之后數量*多的一部書。如果說《金瓶梅》一書的俗字反映了16世紀中國北方文藝作品中俗字的大概面貌,那么《聊齋俚曲集》的俗字則反映了17世紀中國北方文藝作品中俗字的大概面貌。與《金瓶梅》相比,《聊齋俚曲集》的俗字還出現了新的變化與發展。比如簡化字的增加、新偏旁的出現、簡化偏旁類推范圍進一步擴大等。此前,人們對敦煌俗字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對明清以來的俗字還沒有系統的研究。因此,本書的研究不但擴大了俗字研究的領域,還填補了俗字研究的一項空白。 俗字是隨著正字的使用而逐漸產生的,幾乎與正字相始終。其實,二者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人們把某個正字減去幾筆,印在書里就成了俗字。如果這個俗字都這么用了,約定俗成了,那么它就又成了正字了。這樣的例子古已有之。《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對《聊齋俚曲集》里的俗字從形、音、義三方面做了詳細深入的辨析和解釋,為我們閱讀明清通俗文藝作品掃清了文字障礙。同時可以看出,我們現在使用的許多規范的簡化字,在《聊齋俚曲集》中已經出現,如“劉準嘆園實盡孫戰”等,這從理論、資料等方面對我國進行的漢字簡化工作給予了有力支持。
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 內容簡介
《聊齋俚曲集》是蒲松齡用淄博方言寫成,所用俗字之多,是繼《金瓶梅》之后數量很多的一部書。如果說《金瓶梅》一書的俗字反映了16世紀中國北方文藝作品中俗字的大概面貌,那么《聊齋俚曲集》的俗字則反映了17世紀中國北方文藝作品中俗字的大概面貌。與《金瓶梅》相比,《聊齋俚曲集》的俗字還出現了新的變化與發展。比如簡化字的增加、新偏旁的出現、簡化偏旁類推范圍進一步擴大等。此前,人們對敦煌俗字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對明清以來的俗字還沒有系統的研究。因此,本書的研究不但擴大了俗字研究的領域,還填補了俗字研究的一項空白。俗字是隨著正字的使用而逐漸產生的,幾乎與正字相始終。其實,二者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人們把某個正字減去幾筆,印在書里就成了俗字。如果這個俗字都這么用了,約定俗成了,那么它就又成了正字了。這樣的例子古已有之。《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對《聊齋俚曲集》里的俗字從形、音、義三方面做了詳細深入的辨析和解釋,為我們閱讀明清通俗文藝作品掃清了文字障礙。同時可以看出,我們現在使用的許多規范的簡化字,在《聊齋俚曲集》中已經出現,如“劉準嘆園實盡孫戰”等,這從理論、資料等方面對我國進行的漢字簡化工作給予了有力支持。
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 目錄
聊齋俚曲集俗字研究 作者簡介
董紹克,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已退休)。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山東語言學會副會長。學術上主要從事方言學、音韻學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實用音韻學》(與殷孟非先生合著)、《山東方言詞典》、《陽谷方言研究》、《漢語方言詞匯比較研究》。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