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向歌而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1656
- 條形碼:9787537861656 ; 978-7-5378-616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向歌而行 本書特色
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平凡的人生也會有特殊的意義。作者是一個平凡的人,他把這許多平凡的經歷、自認為深切的感悟付諸筆端,逐成此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每件事都蘊藏著幸福的感受。作者的幸福在這本書中,它是作者前半生的經歷;他的幸福在每天的生活、工作中,他的幸福一直在繼續。
向歌而行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詩文情深和向歌而行兩部分, 內容包括: 石碾子 ; 馬路中間的大楊樹 ; 記憶深處的小河溝 ; 過年 ; 吃了飯再走 ; 紅薯 ; 小麥 ; 玉米 ; 花生 ; 小蔥蘸醬 ; 缸爐燒餅 ; 又見葉黃 ; 美無處不在 ; 朱頂紅 ; 濃濃槐花香 ; 波浪竹芋 ; 不一樣的月季花 ; 山楂花開等。
向歌而行 目錄
故物情
石碾子
馬路中間的大楊樹
記憶深處的小河溝
過年
吃了飯再走
紅薯
小麥
玉米
花生
小蔥蘸醬
缸爐燒餅
花葉真
又見葉黃
美無處不在
朱頂紅
朱槿開花
濃濃槐花香
波浪竹芋
不一樣的月季花
山楂花開
兒時樂
給燕子鞠躬
可憐的麻雀
記憶深刻的小山崗
三十年前看電影
夜晚摘西瓜
扣麻雀
上房頂
快樂的課間
滾鐵環兒
挑棍兒
丟手絹兒
陀螺轉轉樂
捉迷藏
遇見蛇
小河溝兒
行走間
……
第二部分 向歌而行
向歌而行 節選
《向歌而行/無界散文系列》: 玉米,大家都不陌生,有的地方叫苞谷,有的地方叫玉蜀黍。 說到玉米,相信許多人都會想起這樣的情形:爐子上架著一口鍋,鍋里堆放著許多玉米棒子,熱氣騰騰的。你老遠就能聞到那種特殊的香味。許多人都會花兩三塊錢買一個,美美地享受。那種特有的玉米香,瞬間會讓你心曠神怡。這是一種特殊的玉米——黏玉米,或者水果玉米,專門供應售賣或者供給飯店做成松仁玉米。 今天要說的玉米,是農民在大田地里廣泛種植的玉米。玉米收獲后,被磨成面粉,供人食用,或者制成飼料喂牲畜,或者直接運到制藥廠、釀酒廠用作原材料。 玉米有非常廣泛的用途,而它的生長卻要頗費一番工夫。 芒種前后,小麥收獲的季節,農民就把玉米種子種到長有小麥的田里。在沒有播種機的年代,點種玉米全靠人工。每人一把鐵鋤,腰間系上一個小布袋,裝上玉米種子,右手持鐵鋤,左手抓有玉米種子,一頭扎進密密的小麥地里,彎腰,撐開小麥秸稈,刨坑兒,放籽,踩實。那一連串兒的動作,很是熟練。不一會兒,半截地就出去了。你如果心動,可以試試,你會發現,點種玉米一點兒也不輕松!不到三兩分鐘,你就會腰酸背痛,腿哆嗦,只想癱坐在地上。而辛勞的農民,能夠一口氣半個小時不停歇! 點種玉米,株距行距不能太密。每個坑兒放二到四粒種子,以保證玉米苗不短缺。“有錢買籽,無錢買苗”是*好的詮釋。 現在有了玉米播種機,人們就在收獲小麥后種玉米。師傅計算好畝用種子數量,定好株距,把大機器往地里一開,幾畝地分分鐘搞定,同時可以把復合肥一塊兒施進去。 玉米點種完后,如果土壤墑情不好,還要澆一次水。這樣,可愛的玉米種子就會在溫暖濕潤的土壤里生根發芽。不過四五天,它們就能夠破土而出,露出燦爛的笑臉,來欣賞外面精彩的世界,沐浴明媚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 等玉米長到七八個葉子的時候,人們又來到田里,拔去多余的禾苗,每處只留下一棵茁壯的禾苗。 此后,還要及時預防治理蟲害。討厭的蟲子不知道從哪里來的,肉嘟嘟的,三四厘米長,專門咬噬禾苗的芯部。蟲害嚴重的話,禾苗就會大量死亡。 等玉米苗再長大些,差不多到膝蓋那么高的時候,害蟲就對這些禾苗無可奈何了。 此時,人們還要對玉米苗進行追肥澆水,以促其快速生長。這時,如果天氣不好,遇上了狂風暴雨,大部分禾苗就會倒向一邊.甚至鋪在地上。放心,時間不長,它們自己就會站立起來,不會太多地影響收成。我很佩服它們頑強的生命力。但是,如果玉米稈再長大些的時候,它們倒伏了,甚至折斷了,那就會大量減產。 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玉米稈兒長到了兩米多高,差不多在一米四五高的地方,它們開始長穗吐絮。一層一層的苞谷皮,緊緊地裹住正在長大的玉米棒子。我想,這就是有的地方把它叫“苞谷”的由來吧。棒穗頂端吐出許多“胡須”,黃中帶紫,那形態、那顏色很是討人喜愛。 它們在主人的精心照料下,按部就班地長大,抽穗,吐須,灌漿,授粉……一樣也不落下。 經過九十多天的生長,玉米棒子逐漸走向成熟。這時你再去看,只見玉米棒子個個都鼓鼓的,只想撐破苞谷皮跳出來。有人經不住誘惑,扯開苞谷皮,看看里面的玉米粒的長勢。玉米棒子都走光了,它也不知道害羞。你用指甲掐一下,如果微硬帶軟,玉米粒的漿液黏稠,你就可以掰下幾個,拿回家煮了吃,烤了吃。那可是一種特有的美味,不是每個時期都有的。煮過的玉米湯也可以喝得干凈,既可口又營養。 到了一百天左右的時候,高高的玉米像錘煉后的士兵,健壯魁梧,腰間配有鼓囊囊的“行軍包”。農民看在眼里,美在心里,盤算著豐收后給家里添置一件什么樣的像樣的電器。 玉米,現在已經不是人們的主糧了,所以人們就少留點,其余的全部賣掉。 收獲后的玉米地,會被人們再整理,騰茬,澆水,施肥,犁地,等待種植越冬的小麥。 ……
向歌而行 作者簡介
吳歌,原名吳愛敏,1972年生人,河北行唐人。熱愛生活,以愛做筆,用心寫作,一直在路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