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0038
- 條形碼:9787301310038 ; 978-7-301-3100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 本書特色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對澳大利亞建國至今的文學批評史進行了兼具深度和廣度的研究,通過分析不同階段的社會文化語境、評述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批評家,反映出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文學流派在該國的碰撞和交融。論述客觀中肯,引文廣博翔實,分析角度宏觀、中觀、微觀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為相關研究者了解澳大利亞文學、文學批評乃至社會狀況提供重要參考。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 內容簡介
作為世界文學批評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澳大利亞文學批評自發端之初就對歐美“走馬燈式”的文學理論熱表現出“理性支配”的耽定,對“實用批評”情有獨鐘,其“開放、多元”的態度、“回歸傳統和文學性”的訴求與當下“理論異常喧囂與騷動”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過百年的發展,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呈現出“非此非彼、非原創性雜糅”的特質,所彰顯的“以我為主、不跟風、主張多元”的思想值得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界借鑒。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走向多元化既是其文學內部權力機制轉換使然,也是東西方文明互學互鑒和全球化的結果。本書采用宏觀敘述斷代社會文化語境、中觀論述文學事件、微觀分析個體批評家思想和比較研究澳洲與英國、美國文學批評差異的方法,有效地做到了理論批評和實用批評的綜合平衡和點面結合。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旨在通過系統梳理、分析和解讀澳大利亞建國百年來重要作家和批評家有關文學創作和文學研究的論著,全面論述澳大利亞文學理論批評和實用批評所蘊含的社會意識、思想觀點和審美標準,揭示其“非此非彼、非原創性雜交”的文學批評本質和特色,探究澳大利亞民族化、國際化和多元化文學批評演變軌跡形成的動因,為中國學者研究文學批評史提供借鑒。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 目錄
**編 文學批評起步階段(1901年—20世紀40年代)
**章 社會文化語境:澳大利亞的澳大利亞…………………………………… 3
第二章 文學紀事………………………………………………………………… 20
**節 “金迪沃羅巴克”詩歌運動…………………………………………… 20
第二節 “憤怒的企鵝”運動…………………………………………………… 25
第三章 文學批評家……………………………………………………………… 31
**節 A.G.斯蒂芬斯(A.G.Stephens,1865—1933) ………………… 31
第二節 萬斯·帕爾默(VancePalmer,1885—1959)………………………… 41
第三節 內蒂·帕爾默(NettiePalmer,1885—1964)………………………… 52
第四節 A.A.菲利普斯(A.A.Phillips,1900—1985)…………………… 61
第四章 其他批評家……………………………………………………………… 71
諾曼·林賽(NormanLindsay,1879—1969)…………………………………… 71
T.G.塔克(T.G.Tucker,1859—1946) …………………………………… 72
弗雷德里克·麥卡特尼(FrederickMcCartney,1887—1980)………………… 72
亨利·格林(HenryGreen,1881—1962)……………………………………… 73
第二編 文學批評專業化階段(20世紀50—60年代)
第五章 社會文化語境:開放的澳大利亞……………………………………… 77
第六章 文學紀事…………………………………………………………………89
**節 澳大利亞文學價值標準之爭………………………………………… 89
第二節 澳大利亞文學研究與利維斯主義…………………………………… 94
第七章 文學批評家……………………………………………………………… 99
**節 A.D.霍普(A.D.Hope,1907—2000)…………………………… 99
第二節 文森特·巴克利(VincentBuckley,1925—1988)………………… 110
第三節 詹姆斯·麥考利(JamesMcAuley,1917—1976) ………………… 121
第四節 朱迪斯·賴特(JudithWright,1915—2000)……………………… 145
第八章 其他批評家……………………………………………………………… 157
格雷厄姆·約翰斯頓(GrahameJohnston,1929—1976) …………………… 157
杰拉爾德·維爾克斯(GeraldWilkes,1927— )…………………………… 157
哈里·赫塞爾廷(HarryHeseltine,1931— )……………………………… 158
道格拉斯·斯圖爾特(DouglasStewart,1913—1985)……………………… 159
弗蘭克·哈代(FrankHardy,1917—1994)…………………………………… 160
第三編 文學批評國際化階段(20世紀70—80年代)
第九章 社會文化語境:理論盛行的澳大利亞………………………………… 163
第十章 文學紀事………………………………………………………………… 181
**節 新批評與新左翼之爭………………………………………………… 181
第二節 多元文化主義批評之辯……………………………………………… 191
第十一章 文學批評家…………………………………………………………… 206
**節 邁克爾·懷爾丁(MichaelWilding,1942— )…………………… 206
第二節 比爾·阿希克洛夫特(BillAshcroft,1946— )…………………… 220
第三節 杰梅茵·格里爾(GermaineGreer,1939— ) …………………… 239
第四節 馬德魯魯·納羅金(MudroorooNarogin,1938— )……………… 258
第十二章 其他批評家…………………………………………………………… 278
布賴恩·基爾南(BrianKiernan,1937— ) ………………………………… 278
克里斯·華萊士-克雷布(ChrisWallace-Crabbe,1934— )……………… 278
漢弗萊·麥奎因(HumphreyMcQueen,1942— )………………………… 279
卡羅爾·費里爾(CaroleFerrier,1946— )………………………………… 280
海倫·蒂芬(HelenTiffin,1945— )………………………………………… 281
布魯斯·貝內特(BruceBennett,1941—2012)……………………………… 282
第四編 文學批評多元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第十三章 社會文化語境:文化多元的澳大利亞……………………………… 285
第十四章 文學紀事……………………………………………………………… 301
**節 《**塊石頭》與女性主義紛爭……………………………………… 301
第二節 “德米登科”事件與移民身份………………………………………… 306
第十五章 文學批評家…………………………………………………………… 312
**節 格雷姆·特納(GraemeTurner,1947— ) ……………………… 312
第二節 格雷厄姆·哈根(GrahamHuggan,1958— )…………………… 324
第三節 溫卡·奧門森(WencheOmmundsen,1952— )………………… 337
第四節 斯內加·古紐(SnejaGunew,1946— )…………………………… 349
第十六章 其他批評家…………………………………………………………… 358
戴維·卡特(DavidCarter,1953— )………………………………………… 358
帕特里克·巴克里奇(PatrickBuckridge,1947— ) ……………………… 359
羅伯特·狄克遜(RobertDixon,1954— ) ………………………………… 359
約翰·多克爾(JohnDocker,1945— )……………………………………… 360
克琳·戈茲沃西(KerrynGoldsworthy,1953— ) ………………………… 361
第五編 新中國澳大利亞文學批評(1949年至今)
第十七章 解凍階段(1949—1978):澳大利亞文學翻譯研究………………… 365
第十八章 起步階段(1979—1988):澳大利亞作家作品個案研究…………… 373
第十九章 發展階段(1989—1999):澳大利亞作家作品集中研究…………… 378
第二十章 深入階段(2000年至今):21世紀中國澳大利亞文學趨向研究…… 396
參考文獻…………………………………………………………………………… 409
附錄:澳大利亞主要批評家及其論著一覽表…………………………………… 442
百年澳大利亞文學批評史 作者簡介
彭青龍,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主編。上海交通大學多元文化與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亞研究中心負責人。先后多次赴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高校訪學、交流。主要研究澳大利亞文學、比較文學和教育教學。兼任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上海翻譯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分會會長、上海市外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教學、科研成果獲得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學科學術獎一等獎等十余項獎項。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