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陰翳禮贊 本書特色
谷崎潤一郎隨筆代表作,力圖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建筑、器物、風景中發掘含蓄蘊藉的陰翳之美。谷崎在隨筆中呈現出對日本古典與東方傳統的回歸,以高度官能化、唯美化的筆觸,發現“物哀與幽玄”的日式美學體系的獨特一面。
陰翳禮贊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創作的隨筆。其中運用諸多具體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譬如日本式的房屋、古老的燭臺和漆器等, “禮贊”了日本人的“陰翳美”。這是對現實的一種超越, 打碎了當時社會關系之中物化了的客觀性, 為讀者認識當時的日本開啟了嶄新的經驗層面。
陰翳禮贊 目錄
懶惰之說
戀愛及色情
厭客
旅行雜話
廁所種種
譯后記
新版寄語
陰翳禮贊 節選
內文試讀一
可為什么只是東方人具有暗中求美的強烈傾向呢?西方也經過沒有電、瓦斯和石油的時代,寡聞的我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喜愛陰暗的癖性。據說自古日本的妖怪是無腳的,西方的妖怪有腳且通體透亮。從這件小事就能明白,我們的想象里有漆黑一團的黯淡;他們卻連幽靈都看做亮如明鏡。其他一切日用工藝品,如果說我們所喜歡的顏色就是黯淡的堆積,那么他們所喜歡的顏色即為陽光的重合。銀器、銅器,我們愛其生銹者,他們卻認為不潔不凈,偏要磨得锃亮才行。房屋中間盡量不留“影窩兒”,天棚和周圍墻壁一抹白。在建造庭園上,我們種植幽深的樹木,他們擴展平坦的草坪。這種不同的癖好是緣何而生的呢?竊以為我們東方人常于自己已有的境遇中求滿足,有甘于現狀之風氣,雖云黯淡,亦不感到不平,卻能沉潛于黑暗之中,發現自我之美。然而富于進取的西方人,總是祈望更好的狀態,由蠟燭到油燈,由油燈到汽燈,由汽燈到電燈,不斷追求光明,苦心孤詣驅除些微的陰暗。恐怕就是因為有這種氣質上的不同吧。不過,我也想到了膚色的差異。我們古代同樣認為白皮膚比黑皮膚更高貴,更美好,不過白皙人種所說的“白”和我們所說的“白”總有些不同。每人一一靠近來看,既有比西方人更白的日本人,也有比日本人更黑的西方人。那種白和黑的色調不一樣。這是就我的經驗而言的,從前住在橫濱的山手,朝夕和當地的外國人一起行樂,到他們經常出入的宴會廳和舞場游玩的時候,從旁一看,他們所謂的“白”雖然并不感到白,但從遠處一看,他們和日本人的差別便一清二楚。日本人也穿不劣于他們的夜禮服,有比他們皮膚更加白嫩的lady,這樣的女人獨自一人夾在他們中間,遠遠看去,立即涇渭分明。原來,日本人不管有多白,白中總有些微小的陰翳。為此,這種女人,為了不弱于西方人,從脊背到兩腕到腋下,凡是露出的肌肉,皆涂以濃濃的白粉。盡管這樣,依然無法抹消沉淀于皮膚底里的暗色。猶如清冽的水下存有污物,登高一看,歷歷在目。尤其是手指、鼻翼、頸項、脊背等處,總是出現一些仿佛聚滿塵垢的烏黑的凹坑兒。然而,西方人表面污濁,底里透明,渾身處處不留任何暗影,從頭到指尖兒,無不雅潔白凈。所以,我們中的一個一旦走進他們集會的場所,宛如白紙上的一滴淡墨,即使在我們看來,此人也十分礙眼,感到心情不快。由此可知,白皙人種排斥有色人種其心理可以理解。白人中有些神經質的人,對于社交場里出現的這一“點”——哪怕一兩個有色人種,也是耿耿于懷。不知現在如何,過去迫害黑*激烈的南北戰爭時代,他們的憎惡和輕蔑不僅針對黑人,也關系到黑人和白人的混血兒,四分之一混血兒,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混血兒,只要有一星一點黑人血的痕跡,都要一追到底,加以迫害。乍看起來和白人無異,二代三代以前的先祖不過有一個是黑人,對這樣的混血兒,他們執拗的眼睛也不會放過那白凈的肌體中潛隱的一點色素。由此可以推知,我們黃色人種和陰翳有著多么深刻的關系。既然人人都不想置自己于丑惡的狀態,那么我們使用衣食住中籠罩著黯淡之色的用品,將自己埋沒于黑暗之中,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們的先祖并未意識到他們皮膚里有陰翳,也不知道存在著比他們更白的人種,因此只能說,他們對于顏色的感覺實出于自然的嗜好。
我們的先祖將明朗的大地上下四方切分開來,制作了陰翳的世界,把女人深藏在幽暗之中,而當做世上顏色*白的人吧?如果肌膚白凈才是高級女性美的不可缺少的條件,這樣做未嘗不可,除此之外別無辦法。白人的頭發是亮色,我們的頭發是暗色,這就自然教給了我們“暗”的理法。古人無意之中服從這個理法,使黃色的臉孔變得純白。我在前面提到過鐵漿法,古代女子剃去眉毛,不也是突出面部的一個手段嗎?而且我*佩服的是那閃光的豆青色藍口紅,今天祇園的藝妓幾乎都不再使用這種口紅了,那種紅只能憑借想象微微閃爍的燭火才能理解其魅力。古人故意使女人的紅唇涂抹成青黑色,然后再嵌上螺鈿細紋。豐艷的面孔被奪走了一切血色。我想起藍燈幽幽的光影下年輕女子鬼火般的青唇之間,露出漆黑的牙齒嘻嘻作笑樣子,再也無法考慮比這更加白的面顏了。至少在我心目中描畫的世界里,比什么樣的白人女子都要白。
內文試讀二
我曾經讀過寺田寅彥先生的散文,他在文章里描寫過貓的尾巴,說真不知貓干嗎長著那樣的尾巴,看起來一點用處也沒有,多虧人身上沒有長著這種麻煩的玩意兒,實在幸福。我卻相反,時常想,自己要是也長著那種方便的玩意兒該多好。愛貓的人誰都知道,貓被主人呼喚名字,當它懶得“喵——”的一聲回答時,就默默地搖搖尾巴尖兒給你看。貓俯伏于廊緣上,很規矩地蜷起前爪,一副似睡非睡的表情,迷迷糊糊,正在美美地曬太陽。這時,你叫喚它的名字試試看。要是人,他會大聲嚷嚷:“吵死啦!人家正要困覺哩!”或者很不耐煩地含含糊糊應上一句。再不然就假裝睡著。而貓總是采取折中的辦法,用尾巴回答。就是說,身體其他部分幾乎不動——同時,耳朵靈敏地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耳朵暫且不表——眼睛半睜半閉,保持原來的姿勢,寂然不動,一邊昏昏欲睡;一邊“撥楞撥楞”微微搖動一兩回尾巴尖兒。再喚一次,又“撥楞”一次!你一個勁兒喚個不停,*后它還是不回答,兩次三番用這種辦法對付你。人們看到貓尾巴在動,知道它沒有睡著。按理說,也許貓本身已經幾分入睡,只是尾巴反射性地搖動罷了。不管怎樣,以尾巴作為回答,這是一種微妙的表現方法。發聲是很麻煩的,而沉默又有點不近人情,用這種方法作為答禮,意思是說:你喚我,我很感謝,但我眼下正困著呢,請忍耐一下吧——一種既懶散又機警的復雜心情,通過簡單的動作,極其巧妙地表現出來了。而沒長尾巴的人,碰到這時候,就無法做出恰如其分的靈活的反應。貓是否有此纖細的心理還是個疑問,但看那尾巴的動作,你不能不承認它有著這方面的表現。
我為什么要說這些呢?別人是不知道的,實際上,我很羨慕貓,經常在想,要是自己也長個尾巴就好了。比如我正坐在書桌前執筆寫作,或者正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突然家人闖進來,向我絮絮叨叨說這說那。我要是有尾巴,只要將尾巴尖兒輕輕搖動兩三回,其他可以一概不管,照舊寫我的文章,或思考我的問題。*痛切地感到尾巴之必要,莫過于有客來訪的時候。厭客的我,除了情投意合的同仁或敬愛的久違的朋友之外,我很少主動和人會晤。因為大都是例行公事,除了有要緊事之外,如果是漫無邊際的閑扯,不到十或十五分鐘我就受不了了。有時我自己只顧聽,客人只顧聊,過不多久,我的心就脫離了談話主題,完全置客人于不顧,一味沉浸在隨心所欲的幻想之中。或者飛向剛才自己的文章所創造的世界。雖然不斷地“哼”、“哈”應付,但頭腦漸漸失控,變得迷迷茫茫,白白浪費了時間。有時猛然感到這樣太失禮,立刻打起精神來。可這種努力很難持久,過不多會兒,又心猿意馬起來。每當這種時候,我就幻想自己長出了尾巴,于是屁股也跟著癢癢了。有時,我就不再哼哼哈哈的了,只是搖擺著想象中的尾巴,隨便敷衍過去。遺憾的是,想象的尾巴和貓的尾巴不同,對方看不見。盡管如此,從自己的心情來說,搖與不搖還是不一樣的。即使對方毫無覺察,我依然想靠搖動這根想象的尾巴做出應有的回答。
陰翳禮贊 相關資料
在明治維新以來之日本文壇,是谷崎潤一郎成功地開拓了沒有任何人敢動手的藝術的一個方面,其作品最大特點之一是:由于肉體的恐怖,而產生出神秘幽玄,那是從肉體的殘忍中反動地體味到的痛切的快感。
——永井荷風
永井荷風本是純粹的自然派,后來對于現代文明,深感不滿,便變了一種消極的享樂主義,谷崎潤一郎是東京大學出身,也同荷風一派,更帶點頹廢派氣息。
——周作人
谷崎自開始寫作以來,一直就與時代背離,他對政治既不理解,也不感興趣。雖然他有著旺盛的創作欲,但絲毫也沒有作為社會的一員的自覺。谷崎的文學是靠藝術上的完善來彌補社會現實性的缺乏。這是日本現代小說的通性,而他則是罕見的例子。但是如果只因為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沒有社會現實性,他才能夠達到藝術上的完善,那么單從這一點來說,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日本現代文學的一個絕大諷刺。
——中村光夫
為什么歌頌陰暗?因為在谷崎潤一郎看來,日本最美的地方,或者它美學的核心在哪里,就在于它的陰暗。這個陰暗講的不是那種人心很黑暗的那個陰暗,而講的是什么呢?講的是真正的空間上的,視覺上的,你感受得到的那種陰暗。
——梁文道
陰翳禮贊 作者簡介
谷崎潤一郎(1886―1965),日本著名作家,唯美主義文學代表人物。他的小說世界充滿荒誕與怪異,在丑中尋求美,在贊美惡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義。他的散文世界則洋溢著濃郁的日本風,耽溺于陰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悅與民族的風情。代表作有《癡人之愛》《春琴抄》《細雪》《陰翳禮贊》《鑰匙》《瘋癲老人日記》等。
譯者簡介
陳德文,生于1940年。南京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翻譯家。196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東語系日本語專業。1985—1986年任早稻田大學特別研究員。曾兩度作為“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特聘學者,分別于國學院大學、東海大學進行專題研究。1998—2017年任愛知文教大學專任教授、大學院指導教授。翻譯日本文學名家名著多種。著作有《日本現代文學史》《島崎藤村研究》,散文集《我在櫻花之國》《花吹雪》《櫻花雪月》《島國走筆》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