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唯識義理論爭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357436
- 條形碼:9787540357436 ; 978-7-5403-5743-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唯識義理論爭集 本書特色
民國時期,隨著法相唯識學的復興,產生了圍繞唯識義理的幾場大爭論,本書集中展示的就是其中*重要的五場爭論: 1. 法相唯識二宗辨:歐陽竟無大師判法相與唯識為二宗;太虛大師論法相必宗唯識;印順法師論唯識必是法相的,法相不必宗唯識。 2. 相宗新舊兩譯辨:1931年梅光羲發表《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一文,太虛法師隨即提出批評,而守培法師對梅光羲文和太虛法師文都提出了批評。另收正果法師一文。 3. 見相同種別種辨:1923年景昌極發表《見相別種辨》一文,取安慧之說,主張見分與相分同種;此后,唐大圓與景昌極反復辯論,太虛大師亦對景昌極文予以駁難。 4. 《起信論》與唯識:歐陽竟無師生等據唯識義判《大乘起信論》為中土人士偽撰;太虛大師“乃從《成唯識論》尋得此論立說之依據點”,以唯識釋《起信論》。 5. 唯識與佛法:1922年南京支那內學院開學時,在開講《成唯識論》之前,歐陽竟無大師先以十義作《唯識抉擇談》(聶耦庚記錄,呂澂校訂;文中黑體字為歐陽竟無所撰原稿);太虛大師認為“然以之專談唯識一宗,雖無不可,而置之佛法總聚中,則猶須為抉擇之抉擇焉”,故作《佛法總抉擇談》。
唯識義理論爭集 內容簡介
本書以其嚴密的邏輯性、思辨性和系統性, 得到學界的重視。而隨著研究的深入, 對唯識學的義理產生了積極的學術性爭論, 主要體現在以下議題: 相宗新舊二譯不同之辯 ; 法相、唯識為兩學派之爭 ; 唯識古學與今學不同論 ; 見分 (能意識) 和相分 (所意識) 的同種、別種之辯。
唯識義理論爭集 目錄
唯識義理論爭集 作者簡介
本書的作者有:歐陽竟無、太虛大師、印順法師、梅光羲、守培法師、景昌極、唐大圓、王恩洋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