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扁舟一葉:畫學與理學研究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中國美學入門中國繪畫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667324
- 條形碼:9787539667324 ; 978-7-5396-6732-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扁舟一葉:畫學與理學研究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中國美學入門中國繪畫史 本書特色
本書探討宋元以來中國繪畫發展的內在思想因素,認為發端于兩宋、在元明以來思想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理學(包括心學)是影響宋元以來繪畫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理學對中國畫的影響,一方面強化中國畫的功利主義傳統,將“重品”作為繪畫追求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則對中國畫的題材、風格、境界創造等產生深遠影響。宋元以來將繪畫作為心靈體驗的藝術,是寄托心靈的“一葉扁舟”,理學、心學對這種傾向的形成有直接影響。本書從宋畫的寫實之風、元畫的寫意精神、明畫的即興創造傳統以及清畫正統與獨創之間的復雜關系等角度,研究理學、心學與畫學之間互滲的內在邏輯。
扁舟一葉:畫學與理學研究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中國美學入門中國繪畫史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宋元以來中國繪畫發展的內在思想因素,認為發端于兩宋、在元明以來思想發展中占地位的理學(包括**)是影響宋元以來繪畫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理學對中國畫的影響,一方面強化中國畫的功利主義傳統,將“重品”作為繪畫追求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則對中國畫的題材、風格、境界創造等產生深遠影響。宋元以來將繪畫作為心靈體驗的藝術,是寄托心靈的“一葉扁舟”,理學、**對這種傾向的形成有直接影響。本書從宋畫的寫實之風、元畫的寫意精神、明畫的即興創造傳統以及清畫正統與之間的復雜關系等角度,研究理學、**與畫學之間互滲的內在邏輯。
扁舟一葉:畫學與理學研究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中國美學入門中國繪畫史 目錄
前編
**章 儒學復興下的兩宋畫學
**節 儒學復興和畫家習儒 第二節 宋代的繪畫功能論 第三節 理學的“去欲”理論與兩宋畫風的轉變 第四節 兩宋的三教圓融思想與畫學
第二章 理學與宋代繪畫的寫實之風
**節 “擅藝者所宜博究” 第二節 兩宋寫實畫風與理學之關系 第三節 中國畫學的“熙寧變法”
第三章 宋代畫學中的理趣(上)
**節 關于“理趣”的概念 第二節 以理論畫時代風氣的形成 第三節 借物以明理的繪畫創作模式 第四章 宋代畫學中的理趣(下)
**節 哲理化的趣味 第二節 倫理化的趣味 第三節 詩意境界的趣味
第五章 《林泉高致》與北宋理學精神
**節 郭熙的思想淵源 第二節 郭熙在黨爭中接近理學家若干事實考辨 第三節 郭熙畫學中的理學精神
第六章 理學與元代畫壇的隱逸之風
**節 元代畫壇的隱逸之風 第二節 元代畫家對理學的接受 第三節 理學思想對畫家隱逸之風的驅動(上) 第四節 理學思想對畫家隱逸之風的驅動(下)
第七章 朱陸之爭影響下的元代畫學
**節 朱子之學與元代畫學 第二節 象山之學與元代畫學 第三節 和合朱陸與元畫的“內覺”傾向 第八章 明代的心學與畫學(上)
——從陳白沙到沈石田、文衡山
**節 鳶飛魚躍白沙風 第二節 獨開風氣沈石田 第三節 出入心學文衡山
第九章 明代的心學與畫學(下)
——董其昌的集大成
**節 董其昌服膺心學若干事實考辨 第二節 董其昌畫學的心學傾向 第三節 董其昌畫學中的亦儒亦禪現象
第十章 清代“四王”正統畫學的理學內涵
**節 理氣趣兼到說的理學內涵 第二節 龍脈說的氣化哲學精神 第三節 朱學中興與清前中期畫風的轉變
后編
第十一章 理一分殊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的以小見大理論
**節 吾觀天地間,萬事同一理 第二節 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 第三節 月印萬川,處處皆圓 第四節 以小見大與畫史演進
第十二章 涵泳浸漬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的頤養心性理論
**節 大心——拓展觀照心宇 第二節 進學——培養書卷之氣 第三節 立品——提倡高尚德操 第四節 養氣——涵養怡順心性
第十三章 生意盎然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的生命觀
**節 萬物生意*可觀 第二節 鳶飛魚躍皆天趣 第三節 物理*好玩 第十四章 氣象氤氳
——從理學看中國畫學中的“氣”理論
**節 元氣磅礴:有機生命觀 第二節 一氣貫通:天人交感論 第三節 氣勢撼人:陰陽摩蕩說
參考文獻要目 第三版后記
扁舟一葉:畫學與理學研究朱良志藝術哲學文存中國美學入門中國繪畫史 作者簡介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1982年畢業于安徽師范大學,留校任教,曾任安徽師范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1999年調入北京大學,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華美學會副會長,曾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高級研究員,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藝術關系的研究,出版研究著作二十余種。出版的《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獲安徽省社科研究一等獎,《石濤研究》獲教育部第五屆科學研究獎(人文社會科學)哲學類一等獎,《南畫十六觀》入選首屆“中國好書”,并獲首屆張世英美學哲學獎勵基金學術成就獎、吳玉章優秀學術成果獎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