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世界公認的科普經典:給孩子講萬有引力(美國各大科普期刊一致推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75292
- 條形碼:9787512675292 ; 978-7-5126-7529-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公認的科普經典:給孩子講萬有引力(美國各大科普期刊一致推薦) 本書特色
★譯文流暢精準 本書根據原書精確譯注,配以詳細的譯注,呈現給我們原滋原味的物理盛宴。 ★精美裝幀 本書裝幀設計雅致,圖文并茂,封面設計美觀而且飽含深意,是一本經典的收藏佳作。 ★適用范圍廣泛 即便是物理零基礎的人都可以無障礙閱讀。
世界公認的科普經典:給孩子講萬有引力(美國各大科普期刊一致推薦) 內容簡介
《給孩子講萬有引力》是關于萬有引力蕞全面、蕞經典的科普讀物。 在本書中,作者將介紹萬有引力發(fā)展過程的三個階段:**個階段介紹伽利略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第二個階段介紹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的思想以及在諸多方面的應用與開創(chuàng)性的發(fā)展;*后一個階段介紹愛因斯坦關于引力和其他物理現象之間關系的猜想。本書譯文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幽默,對讀者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科普經典讀物。
世界公認的科普經典:給孩子講萬有引力(美國各大科普期刊一致推薦) 目錄
**章 物體如何下落/1
第二章 蘋果和月亮/15
第三章 微積分/25
第四章 行星軌道/39
第五章 地球是一個旋轉的陀螺/49
第六章 潮 汐/55
第七章 天體力學的勝利/67
第八章 逃脫地心引力/75
第九章 愛因斯坦的萬有引力理論/85
第十章 引力未解之謎/103
引力和量子理論/109
反引力/111
第十一章 上帝說,“牛頓誕生吧!”/115
瘟疫時期的進展/116
牛頓定律/119
定 義/121
……
世界公認的科普經典:給孩子講萬有引力(美國各大科普期刊一致推薦) 節(jié)選
**章 物體如何下落 “向上”和“向下”的概念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而“一切向上運動的物體必會落下”的說法可能是由尼安德特人[1]創(chuàng)造的。在古代,當人們認為世界是平的時候,“向上”是通往天堂的方向,也就是神的居所,而“向下”則是通往冥界的方向。所有非神圣的東西都自然傾向于墮落,一個墮落的天使終將不可避免地墜落到地獄里。盡管古希臘的偉大天文學家,像埃拉托尼特尼(Eratosthenes)和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他們提出了“地球是圓的”這一*有說服力的論點,但空間上絕對上下方向的概念持續(xù)存在于整個中世紀,并被用來嘲笑“地球可能是球形”的這一想法。事實上,當時有人認為,如果地球是圓的,那么生活在地球另一邊的人們會從地球上墜落到空氣中。更糟糕的是,所有海水都會朝同一方向從地球傾瀉而出。 當麥哲倫[2]的環(huán)球旅行*終讓每個人都相信地球是球形的時候,所以必須修改“上下”作為空間絕對方向的概念了。地球被認為處于宇宙的中心,而所有的天體都附著在水晶球體上,并圍繞著它旋轉。這個宇宙的概念或者是宇宙論,它起源于希臘的天文學家托勒密(Ptolemy)和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所有物體的自然運動都朝向地球的中心,只有被認為具有神圣性質的火焰違背了這一規(guī)則,從燃燒的木頭急速地向上升起。幾個世紀以來,亞里士多德哲學和經院哲學一直主導著人類的思想。科學問題都通過邏輯論證(即只通過談話)來解答,并沒有試圖通過直接實驗來檢驗所作陳述的正確性。例如,人們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但當時我們并沒有關于試圖研究下落物體運動的記錄。哲學家們的理由是:自由落體的速度太快,人眼沒有辦法跟得上。 關于物體如何下落的**個真正科學的方法是由著名的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提出的,當時科學和藝術開始從中世紀的沉睡中蘇醒。這個故事豐富多彩,但可能不太真實。根據這個故事,這一切都始于年輕的伽利略。有一天,在比薩大教堂參加彌撒時,心不在焉地看著一個燭臺被一名工作人員拉到一邊點燃蠟燭后來回擺動(圖1)。伽利略注意到,雖然隨著燭臺靜止下來,連續(xù)擺動的幅度變得越來越小,但是每次擺動的時間(振蕩周期)卻保持不變。回到家后,他決定通過使用懸掛在繩子上的石頭來驗證這不經意間的觀察,并通過他的脈搏來測量擺動周期。是的,他是對的,雖然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小,但是時間幾乎保持不變。出于好奇的習性,伽利略開始了一系列的實驗,他使用了不同重量的石頭和不同長度的細繩。這些研究使他得出了一個驚人發(fā)現,懸掛的石頭的擺動時間取決于細繩的長度(細繩長度越長,擺動時間越長),并不受石頭本身的重量影響。這一觀察結果與公認的教條(即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相矛盾。事實上,鐘擺運動只不過通過細繩對垂直方向偏轉重物的自由下落施加限制,這使重物沿著圓弧移動,它的中心位于懸掛點上(圖1)。 [1].尼安德特人大約是在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于晚期智人的一種,他常作為人類進化史中間階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稱。因其化石發(fā)現于德國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作者注 [2].斐迪南·麥哲倫(1480-1521),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險。1519年至1522年9月船隊完成環(huán)球航行,麥哲倫在環(huán)球途中在菲律賓死于部落沖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繼續(xù)向西航行,回到歐洲,并完成了人類首次環(huán)球航行。——作者注
世界公認的科普經典:給孩子講萬有引力(美國各大科普期刊一致推薦) 作者簡介
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1968),1904年出生于俄國的敖德薩市,是俄裔美籍的核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也是杰出的科普學家。1928年至1932年,先后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和盧瑟福,從事研究工作。 伽莫夫興趣廣泛,曾在原子核物理研究中成就斐然,并與勒梅特一起蕞早提出了天體物理學的“大爆炸”理論,他還提出了放射性量子論以及原子核的“液滴”模型。他也對生物學的譯解遺傳密碼方面做出過重要的貢獻。 伽莫夫還是一位杰出的科普學家,在他一生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就有18部是科普作品。他的科普作品專業(yè)權威,把深奧抽象的物理學理論深入淺出地呈現給讀者。他的多部作品風靡全球,其中有:《從一到無窮大》《物理世界奇遇記》《太陽的生與死》《有一顆行星叫地球》《從伽利略到愛因斯坦:偉大物理學家的故事》《給孩子講萬有引力》《給孩子講量子力學》 等。1956年,他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卡林伽科普獎。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