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嘗試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45936
- 條形碼:9787312045936 ; 978-7-312-0459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嘗試 內容簡介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嘗試/法治海南戰略研究文庫》以馬克思土地理論為指導,結合我國現行農地立法及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有關農地制度改革的內容,以及近幾年我國農地制度改革的實踐,系統研究了我國農地制度改革問題,目的在于找出我國農地制度變遷的歷史規律,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生產力發展水平,探索我國農地制度改革的路徑和方向。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嘗試 目錄
**章 緒論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二、農地制度研究文獻綜述
三、本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
四、本書的結構與內容
第二章 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節 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的主要內容
一、土地產權權能理論
二、土地產權結合與分離理論
三、土地產權商品化及配置市場化理論
四、地租理論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
一、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
二、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
第三節 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對我國農地制度改革的啟示
一、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的當代價值
二、馬克思土地產權理論對我國農地制度改革的啟示
第三章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有關農地制度改革評析
**節 我國農地制度改革的目的和現實需要
一、農地制度改革的目的
二、農地制度改革的現實需要
第二節 《決定》有關農地制度改革的原則與法律制度基礎
一、《決定》有關農地制度改革的原則與指導思想
二、《決定》有關農地制度改革的法律制度基礎
第三節 《決定》有關農地制度改革的突破與創新
一、改革的理念
二、邏輯進路:農村土地權利體系化
三、改革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 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改革
**節 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立法檢討
一、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立法現狀
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的立法評析
第二節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的依據與原則
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的依據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的原則
第三節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的具體制度設計
一、完善我國現行的集體土地產權制度
二、構建一元化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市場的法律體系
三、轉變政府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中的角色定位
四、健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收益分配制度
第五章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改革
**節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立法現狀評析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的立法現狀
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立法缺陷
第二節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制度改革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價值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完善構想
第三節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入股法律制度構造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性質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幾種不同實踐模式分析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的制度構想
……
第六章 宅基地使用權制度改革
第七章 農地征收制度改革
參考文獻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嘗試 節選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嘗試/法治海南戰略研究文庫》: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的原則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民法上用益物權的一種類型,故在其流轉活動中理應遵循平等自愿、等價有償的一般民法原則。但是,由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本身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民事權利的特殊性,故其流轉活動還應當遵循一些特殊的規則。筆者認為,綜合來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至少應當遵循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 **,同地同權、平等對待原則。無論是國有土地還是集體土地其自然特征都是一樣的,并不因其土地所有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國有建設用地與集體建設用地在性質上也都屬于非農業用地,在實踐中發揮的功用并無不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與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從法律屬性上看都屬于用益物權。但是,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直接入市流轉,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卻受到極大的束縛,僅在法律列舉的個別特定情形下才能流轉。特定情形所劃定的流轉范圍又非常狹小,不具有廣泛性,不能充分發揮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效用,即便是在所限定的流轉范圍內,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依舊因為缺乏可操作性而難以實際運作。例如:在因破產、兼并而導致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情形中,法律對其流轉方式是什么、按照何種程序流轉、流轉有無期限等問題均無規定,以致雖然這一情形下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明確得到法律的承認但也難以實現。通過這樣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國有建設用地與集體建設用地這兩種在自然屬性、社會功能權利屬性上都沒有實質性差異的土地,在權利配置上卻有著鮮明的差別,實際上存在著顯著的“土地歧視”。對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的超嚴格限制不僅不利于有效利用農村土地資源,而且使得農民集體與集體成員喪失了利用土地資源獲取收益的機會。因此,在流轉改革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強加在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上不合理的束縛,使其能夠和國有土地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得到平等的對待! 〉诙栽钙降取⒌葍r有償原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消除土地領域的“身份歧視”,使集體土地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也能夠直接入市流轉,跳過原先存在的“土地身份轉化環節”——土地征收。土地征收具有濃厚的行政強制色彩,而入市流轉則使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這項用益物權的行使方式重新回歸到民法的運作體系之內。跳過土地征收的直接流轉之后,集體經濟組織就可以從被征收的行政相對人演變為建設用地流轉交易的一方當事人。在交易中,雙方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并不存在從屬關系。流轉的達成也是建立在雙方自愿合意的基礎之上,并非一方強制另一方的結果。集體經濟組織可以自主權衡利弊,決定是否流轉以及采取何種方式進行流轉。另外,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盤活農村經濟,幫助農民增收,所以理應遵循等價有償的一般民法原則。根據現行《土地管理法》,鄉鎮企業可以無償獲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但是這樣的無償分配機制,“一方面極容易滋生腐敗,為權力尋租留下空間;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土地使用的無約束性和利用的低效率性”,難以促使土地產權人充分發揮土地的效用,造成實質上的資源浪費。 第三,合理規劃、依法流轉原則。流轉改革是對現行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運作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這種突破當然十分有利于幫助農民將手中的權利轉化為實在的利益,但是我們也不能為了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莽撞無度地突破土地資源管理底線,因為土地本身就負載著厚重的公共利益因素。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國家,人均耕地面積并不富裕,人多地少的現實狀況決定了當前我國其實仍舊處在人地矛盾十分緊張的階段。如果缺乏必要的規制,任由土地使用權如同一般財產一樣進行交易,那么在短期利益的刺激下,很難保證不會發生濫占耕地、危及基本糧食安全的問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改革的初衷是為了給農民提供一條增收的有效路徑,扶持農村的經濟穩步發展,如果因此動搖了糧食安全這樣的國家整體發展根基,那么就完全背離了改革的基本初衷。因此,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流轉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市場化流轉。其實,由于土地資源十分珍稀而且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土地方面權利的行使往往都帶有一定的公共利益色彩。因此,即使是在實行土地私有制的國家,一般也會基于禁止權力濫用的民法基本原則對土地權利的行使進行必要的控制。例如,日本和韓國的土地交易管理制度中就存在土地交易許可制、土地交易申報制等控制土地交易的制度。 ……
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嘗試 作者簡介
劉敏,1987年生,浙江杭州人,法學博士。現任海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海南經濟特區法治戰略研究基地研究員,海南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民商法、房地產法。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