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命的心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52322
- 條形碼:9787519452322 ; 978-7-5194-5232-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命的心燈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我眼中的母親、母親的事跡、母親的所有、母親語錄和養老院的日子記錄了作者對母親的所見、所聞、所想。 感恩母親,她不僅給予了我寶貴的生命,而且賦予了我人生的底色,*寄予了我永恒的價值。母親在,家就在,唯愿時光慢慢走,讓母親慢慢變老。
生命的心燈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與母親一起從過去艱難貧苦到現在幸福美好生活的回憶, 以及年邁母親養老生活的點滴記錄, 對生命的意義和人性的本質進行了追問和反思, 詮釋了一位好母親。該書分為五部分, 內容包括: 我眼中的母親 ; 母親的事跡 ; 母親的所有 ; 母親語錄 ; 養老院的日子。
生命的心燈 目錄
1.美麗人生
2.回望來時路
3.領地
4.指甲花
5.面點師
6.算卦
7.慧眼
8.巧手
9.大山
10.婆婆媽媽
二、母親的事跡
1.沒有上過學的人
2.休年假的人
3.閑不住的人
4.死過一回的人
5.走上講臺的人
6.異鄉人
7.被騙錢的人
8.疼女婿的人
9.從不罵人的人
10.走失的人
三、母親的所有
1.嫁妝
2.針線包
3.搟面杖
4.親人
5.驕傲
6.假牙
7.手機
8.讀過的書
9.老窩
10.家鄉
四、母親語錄
1.吃好
2.聽老師的話
3.過生活,心要大
4.走高崗,走低洼
5.就好了
6.院里的大人物
7.有困難,自己要克服
8.沒事,別操心我
9.人在矛盾中
10.好好養老,不添亂
五、養老院的日子
1.變故
2.抗拒
3.歷練
4.抉擇
5.不適
6.期盼
7.規律
8.守歲
9.過節
10.成長
生命的心燈 節選
《生命的心燈》: 一、我眼中的母親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我的母親》 1.美麗人生 我的母親是一位耄耋老人,健康慈祥,恬淡寧靜。雖然我已步入中年,但是卻像孩子般越來越依戀母親。閑暇時間里,與母親坐在一起,相互依偎著,聽母親講著她過去的故事,說著她現在的瑣事,我享受著難得的踏實和溫暖,任由歲月倒流,時光停滯。母女兩人從未像現在這樣,相互依靠著,心亦安,神亦定,我很是知足。 我仔細端詳著母親,不經意間發現,母親真的老了。眉心間的福痣、滿臉的皺紋,還有永遠伸不直的手指,形成了母親*顯著的外貌特征。在母親曲曲折折的生命歷程中,母親的容顏不僅留下了歲月的痕跡,也成就了獨屬于母親的美麗。 母親臉龐白皙,寬寬的額頭上,眉宇間有顆紅紅的痣,黃豆粒大小。在我的印象中,幾十年過去了,母親額頭上的這顆痣,不見大,也不變小,是母親相貌特征*明顯的標志。記得我女兒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母親把她抱在懷里,一老一小,臉貼著臉,總是親不夠,逗得女兒咯咯笑著,女兒對姥姥臉上的這顆痣,充滿了好奇,胖嘟嘟的小手總是喜歡摸它,揪了又揪。每當這個時候,母親總是說:“這是姥姥的福氣,揪也揪不走哩!” 無論是讓母親深信不疑的算卦先生,還是善于看相的親戚朋友,一致篤定,母親臉上的這顆痣是福痣,而且總能從母親所經歷的吉兇禍福中,找出一些蛛絲馬跡,與母親臉上的這顆痣關聯起來,然后得出結論,我的母親是一個有福之人。然而,我深切地感受到,在母親的前半生中,她是多么不容易,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和艱辛。母親的面相,特別是額頭上的這顆痣,并沒有給母親帶來多少福氣和快樂。 母親生養過四個孩子,我的大哥和大姐不幸夭折,二姐和我的出生,讓母親格外珍惜,百般呵護。讓兩個柔弱的小生命能夠活下來,不生病,身體好好的,成為母親*操心的大事。特別是二姐,小時候身體很弱,經常感冒發燒,打針吃藥成了家常便飯。年邁的奶奶也和我們一起生活,一家五口人靠父母親微薄的工資養活。 在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糧食是按人口每月定量供應。一年到頭,母親算計著家里的口糧,變著法兒地讓年邁的婆婆、干力氣活的丈夫,還有兩個體弱的孩子能夠吃得飽、吃得香。 雖然日子艱苦,在過年的時候,母親總是通過自己的巧手,盡展花招,做出過年的面食,寄寓著樸實的期許,祈禱著來年的好光景、一家人的平平安安。過年前一個月,母親常常要忙到大半夜,我和姐姐圍在灶臺前,聞著饅頭的香味,看著母親打開蒸屜,蒸出一鍋熱氣騰騰、鼓脹脹的饅頭。那一刻,蒸汽繚繞,母親微笑看著剛剛蒸熟的饅頭,她的臉龐被熏得通紅,細細的汗珠映得額頭發亮,臉上那顆福痣更加有韻味。這幅塵封已久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心中,母親真美。 母親出生于豫東商丘縣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縣火柴廠招工,十八歲的母親進廠當上了工人。母親每天的工作,是將粘上火藥頭的火柴梗,按照規定的數量,裝進火柴盒內。那時候生產條件差,基本以手工操作為主,母親的兩只手上下來回挪動,手指不停地將粘上火藥頭的火柴梗裝進火柴盒內。從十八歲上班,到五十歲退休,母親裝了一輩子的火柴盒。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讓高挑硬朗的母親,變得弓腰駝背,再也站不直。特別是母親的兩只手,由于長期的手指固定動作,已經嚴重變形,五指無法并攏,小手指關節彎曲,再也伸不直。 我的女兒兩歲時,蹣跚著學走路,母親牽著她,大手拉小手,不停地走著,女兒邁出的步子越來越穩。兩人停下歇息時,女兒喜歡將母親的一只大手攤開,用自己的小手竭力把母親的五個手指靠攏,并且把母親的小手指高高鼓起的部分,輕輕地往下摁,卻撫不平姥姥的手指。女兒很奇怪問母親:“為什么姥姥的手指頭伸不直呢?”母親對女兒說:“姥姥老了,手指伸不直了!” 漸漸長大的女兒,喜歡上京劇。絢麗多彩的服裝,悠揚委婉的唱腔,讓她著迷。在學戲的過程中,戲曲的身段和手勢,是她必練的基本功。也許是母親彎曲的手指給年幼的女兒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女兒拉起母親的手,舉得高高的,模仿著母親的手指,似乎學到了真功,興奮地說:“姥姥的手指就是蘭花指。” 蘭花,幽雅素淡,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譽;蘭花指,體現了傳統戲曲中一種特有的基本手勢。我萬萬沒想到,女兒會將優雅的蘭花指與母親彎曲變形的手指聯系在一起,我拉起母親的手,仔細端詳著,母親的手形,就像一尊蘭花指模型,精妙傳神,母親真美。 隨著公私合營,新婚不久的母親響應號召,獨自一人來到安陽火柴廠。兩年之后,父親才從老家調到安陽,與母親團聚。年輕的父母,舉目無親,在異鄉打拼,靠著力氣,養活著一家老老小小。哥哥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三姐妹中大姐長得*漂亮,可惜都早早地沒了。經歷了喪子喪女之痛,父親實在忍不住了,會發脾氣,母親卻從來不吵不鬧,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然而,心中的愁苦早早地爬到母親的臉上。在母親白皙而細膩的臉龐上,留下一道道皺紋,使得年紀輕輕的母親,變得越來越蒼老,使得母親的容顏與母親的實際年齡,相差如此懸殊。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我和姐姐各自經營著幸福的小家,兩個可愛的外孫和外孫女健康成長,母親安享著晚年,臉上總是笑盈盈,瞇起的眼睛像彎彎的月牙兒,一道道皺紋舒展開來,母親真美。 ……
生命的心燈 作者簡介
田慧君,河南安陽人,清華大學教育博士,曾求學任教于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現任職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教育中心,從事國際高等教育、終身教育研究。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