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德國法中的社會國原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66464
- 條形碼:9787513066464 ; 978-7-5130-6646-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法中的社會國原則研究 本書特色
社會國原則是德國基本法上的重要國家目標,在社會國理念的指引下,德國不斷調整社會政策和社會立法,為德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本書稿從社會國原則的法理基礎、制度實踐以及在德國聯邦法院司法實踐中的運用等角度,比較全面地闡述了社會國原則。
德國法中的社會國原則研究 內容簡介
社會國原則是德國基本法上的重要國家目標,在社會國理念的指引下,德國不斷調整社會政策和社會立法,為德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本書稿從社會國原則的法理基礎、制度實踐以及在德國聯邦法院司法實踐中的運用等角度,比較全面地闡述了社會國原則。
德國法中的社會國原則研究 目錄
導論 中國社會法治建設的理念和制度選擇
0.1 中國社會法治建設的時代難題
0.2 中德社會法治建設的可借鑒性
0.3 社會國原則的概念論
第1章 社會國原則的理念和制度淵源
1.1 早期社會國形成的歷史背景
1.1.1 德意志民族社會安全理念
1.1.2 帝國社會問題和工人運動
1.1.3 日耳曼法與法團主義精神
1.1.4 社會國原則中的國家主義
1.1.5 德意志知識分子的推進
1.2 社會國思想的演進
1.2.1 勞倫茨·施坦因的“社會君主國”
1.2.2 黑勒與“社會法治國”
1.3 社會保險法和社會國原則
1.4 《魏瑪憲法》與社會基本權
小結
第2章 社會國原則的法理分析
2.1 社會國原則的雛形
2.1.1 從自由法治國到社會法治國
2.1.2 《基本法》中的社會國原則
2.1.3 州法中的社會國原則
2.2 社會國原則的規范效力
2.2.1 作為描述概念和規范概念的社會國原則
2.2.2 國家管控和社會自治視角下的社會國原則
2.3 憲法層面的社會國原則
2.3.1 社會聯邦國
2.3.2 社會民主國
2.3.3 社會法治國
2.4 社會國原則的內涵
2.4.1 “人性尊嚴”作為價值基石
2.4.2 社會國原則與社會平等
2.4.3 社會安全和社會補償
2.4.4 促進財富增長和提高分享水平
小結
第3章 社會國原則在基本權理論中的爭論
3.1 社會法治國獲得德國法承認
3.1.1 伊普森教授談社會國原則與社會經濟問題
3.1.2 阿本德羅夫教授的“社會民主國”
3.1.3 恩斯特·福斯特霍夫教授的觀點
3.1.4 福斯特霍夫教授的批評者
3.1.5 蕭勒教授的觀點
3.2 傳統基本權利體系
3.2.1 耶利內克的基本權地位理論
3.2.2 主觀權利和客觀價值秩序
3.3 社會國原則下的社會基本權
3.3.1 哈貝勒教授的觀點
3.3.2 沃爾夫岡·馬騰斯教授的觀點
3.3.3 原始給付請求權和衍生給付請求權
小結
第4章 社會國原則的制度實踐
4.1 立法形塑下的社會國原則
4.1.1 社會政策變遷和國家任務的轉型
4.1.2 作為憲法委托的社會國原則
4.2 德國《社會法典》層面上的社會國原則
4.2.1 《社會法典》結構與社會國原則
4.2.2 社會保險制度與社會連帶
4.2.3 社會補償法與社會團結
4.2.4 社會救濟和社會促進制度
4.3 社會法院的建立以及社會行政程序法
4.3.1 德國司法體制
4.3.2 設置社會法院專業法庭
4.3.3 社會法院司法實踐中的社會國原則
4.4 其他社會立法與社會國原則
4.4.1 《共決權法》與社會國原則
4.4.2 就業促進法與社會國原則
小結
第5章 聯邦憲法法院司法實踐中的社會國原則
5.1 作為直接請求權的社會國原則
5.2 社會國原則對基本權利體系的沖擊
5.2.1 財產權的社會義務
5.2.2 社會國原則對財產權的限制
5.3 主觀權利視野下的社會國原則
5.3.1 免予課稅的*低標準
5.3.2 尼古拉斯案與*低醫療保障標準
5.3.3 “哈茨IV”法案與*低生存保障標準
5.4 難民危機對德國社會國原則的沖擊
小結
第6章 社會國原則的中國啟示
6.1 我國建設民生國家的思想淵源
6.1.1 中國古代民本思想
6.1.2 孫中山民生主義思想
6.1.3 執政黨對民生話語的繼承和發展
6.2 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緊迫性
6.2.1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內在刺激
6.2.2 建立更加公平正義社會秩序的必然要求
6.2.3 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中的問題
6.3 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立法
6.3.1 社會立法應平衡法治話語和政治話語
6.3.2 完善中國社會立法制度
6.3.3 守住社會權“可訴化”的底線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德國法中的社會國原則研究 作者簡介
李若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一般法理學、法治理論、立法學、政府規制。代表論文有《邁向社會法治國:德國學說及啟示》《探索建立健全地方中醫藥管理體系》《善治視域中的英國傳媒規制模式研究》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