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石聲漢逸書兩種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8307147
- 條形碼:9787568307147 ; 978-7-5683-071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聲漢逸書兩種 內(nèi)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 生命新觀、國立中山大學廣西瑤山采集隊采集日程、石聲漢《荔尾詞存·自序》 (石定枎注釋) 、《石聲漢逸書兩種》出版后記。
石聲漢逸書兩種 目錄
生命新觀
國立中山大學廣西瑤山采集隊采集日程
附錄:
石聲漢《荔尾詞存·自序》
(石定枎注釋)
《石聲漢逸書兩種》出版后記
序
**篇 生之執(zhí)著
一 我們的所謂“執(zhí)著
二 “生”“之”保全
甲 防御
乙 逃避
丙 寓守于攻,寓兵于食
丁 警戒色與擬態(tài)
戊 自刑
三 生之延續(xù)
甲 老境
乙 逆境
丙 擴大的延續(xù)
四 反執(zhí)著
甲 人可以選擇“死
乙 自殺
丙 向死挑戰(zhàn)
第二篇 生之發(fā)展
一 發(fā)展的趨勢
二 個體的發(fā)展
甲 食
乙 住
三 種族
甲 壽命
乙 繁殖
丙 配偶至上
丁 兒童本位
四 由個體到群體
甲 種族的擴大
乙 群
第三篇 生之意義
一 生命時間空間
甲 連續(xù)
乙 變化
丙 和諧
丁 生物的相處
二 我們自己
甲 根據(jù)過去利用現(xiàn)在
乙 利用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未來
石聲漢逸書兩種 節(jié)選
另外還有一方面,也可看出一個“成套”的變化:堅厚的房子,既成之后,便不容許輕易改造。這也是必然的結(jié)果;因為愈堅厚,所需要的材料愈多。在“自足自給”的條件之中,**期預(yù)算里,在“房屋建設(shè)”項下,消費去了的,如果相比較大時,其他方面的建設(shè),“生長”一項,支配額自然相比地減少。生物的“建設(shè)”,既然要十分經(jīng)濟:**期的“房屋建設(shè)”,自不能盡量替后來預(yù)留地步。第二期的房屋建設(shè)費,既然又要以**期“生長”的“結(jié)余”作根據(jù),那么,“自己否定”的結(jié)果,自然第二期的其他建設(shè),也不得不相比減低。以這些**期耗費了許多物資去建設(shè)房屋的生物,繼續(xù)生存時,第二期的擴展,便得有種種安排:*省事的是蚌蛤:依著“偏心重曲線”的方向,向外面慢慢增大;同時在舊殼上漸漸加厚。這樣“省事”的結(jié)果,第二期生長分量,自然便少得多;以后還得逐期遞減。“居簡而行簡”沒有辦法逃出“太簡”的判定;畢生都只好簡簡單單,慢慢地“活”。此外還有一個“限制的條件”,便是舊有房屋的處置:像蚌蛤等“太簡”的東西,新的舊的,一氣相連,自無困難。蝸牛、螺之類,便只好把舊有的處置不用,依著舊址另建新屋:行動時,連新帶舊一并馱著奔馳;顧得“住”,便顧不到“行”。蝦蟹等,不安于“狷者”的辦法,想圖進取,不愿多有“負擔”,便不得不“忍‘痛’犧牲”毅然決然,從舊房子里脫出來,躲藏在隱僻的地方,另靠“還丹”,造一副新的甲胄。“進化”上來,到了爬蟲這一階段,這一個問題,仍舊沒有更好的解決,像龜和鱉等,把脊梁骨也拼在房子里面去,“偷工減料”以取巧的,便襲取蚌蛤那一派“太簡”的辦法。像蛇和一部分的蜥蜴,就學蝦蟹等,隱居蛻化,暫退終南山,預(yù)備后日“高掇巍科時”再來享受。 蝦蟹們的堂兄弟中另有一派,更別出心裁,爽性自己不造房屋,依仗敏捷的行動,銳利的眼光,在海里面去找螺貝“壽終”后所留下的“正寢”來利用。這就是我們所謂“寄居蟹”。可是寄居蟹雖在這一方面得到便宜,這便宜究竟不能從容享受:**人家的舊房子,雖可應(yīng)用一時,但是究竟不能十分如意:太寬了,笨重不堪,搬家不便:太窄了又不能擴展。因此在窄小的殼里寄居了一些時后,還得另尋新的,才能舒適。雖說房主人已辭塵西去,可以不受年年加租的威脅;但連尋帶搬,這里面畢竟有種種的不便。第二,沒房子住的多,空房子太少,也是一件麻煩。爭斗一生,“安居樂業(yè)”的機會便少。寄居蟹出游的時候,往往要碰到攔路搶劫的同宗。一場惡戰(zhàn)后,戰(zhàn)敗的得把自己辛辛苦苦找來的螺殼,交出給勝利者;自己多半就退到對方丟下的空殼里去藏身。但是勝利者所得的,往往只是一個“精神勝利”:擄獲的房屋,并不一定比自己原有的安適。這樣下來,勝者憑精神上的收獲以自慰;敗者在新得的空殼中倒也“得其所哉”。戰(zhàn)后和平,真是雙方滿足,頗不易得。 植物的種子果實,也有藉硬殼厚皮的包護,在“競爭”中占點便宜的。但是在發(fā)芽時,硬殼厚皮,往往就是萌發(fā)的大障礙。在保全上有利,在發(fā)展上便有損;究竟也不能面面俱到。 靠甲殼做堅守的工具,既有“窮”有“不便”;另外有一些生物,便以“特種防御”來抵抗。在身體外面,長上硬毛、剛毛、掀毛、刺等;或者身體內(nèi)部,預(yù)備酸、辛、澀、苦的味道;或者干脆就有毒,使攻擊者因有“其味不佳”“知難而退”。植物因為不能行動,借這設(shè)備而茍全的很多:“玫瑰花又香又好看,就是有刺刳人”,便是一例。遭蕁麻刺過手的人,第二次“非必要時”,便不樂意再去碰它。皂莢樹、酸棗、“鐵籬笆刺”(四川普通的藩籬植物,和北方的酸棗同類的東西),嫩葉嫩枝,牛羊決不肯光顧的。又酸又多的虎耳草,連蝸牛也不肯吃。天牛的幼蟲,專吃樹干木材;可不能在“樹脂”(松香)的松柏枝干里生長。半夏、烏頭等又肥又嫩的塊莖,很少有給住在地下的動物吃掉的事情;大概就應(yīng)為它們太毒,實在不好吃。動物界中,像珊瑚、水母、水螅的“刺絲胞”,海參的“棘皮”,海綿的“骨針”,保全了許多不能自由行動的動物。就是海星、海膽、刺猬、豪豬等能行動的動物也因為渾身帶刺,攻擊者便“無從下手”。毒蛾、毒蜂等毒液,電鱔、電鰻的電力,侵略者受過一番教訓之后,也往往終生不忘,不敢再來嘗試。這一種“設(shè)防”,真替弱者開了一個大大的“方便之門”;在無險可守,無路可逃,無力可戰(zhàn)之中,這一著往往就是“勝著”。 ……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jīng)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