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最后一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49209
- 條形碼:9787540449209 ; 978-7-5404-4920-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后一課 本書特色
我們需要經典,是因為經典作品積淀了人類的智慧,可以不斷啟示人們對文化價值的理解。因為有了經典,人們才更感覺到文化的存在與分量。這套書恰巧為推廣經典閱讀做了一件積極有益的事情,收錄、推介了大量經典名篇,讓我們珍惜、尊重,并從中獲取智慧吧。 ——溫儒敏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讀這套經典,因其獨特的導讀,能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激發博涉群書的無限欲望。讀書,能俯視人間萬象,繼往開來,讓人生精致,以簡素迎接萬千變化,以經典創造美好未來。 ——梁捷 北京五中特級語文教 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 圍繞青少年學習之需,提升和拓展他們的閱讀空間,這是在考試與題海之外,蕞值得珍視的學習領地。本叢書從中外文學史上,選擇了適合相應年齡小讀者的經典作品若干部(篇),集合起來,是一套有針對性的當代“萬有文庫”,引導學生從無意義更無窮盡的網絡信息中抽離出來,潛心閱讀,愉快閱讀,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定會獲益多多。 ——閻晶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這套閱讀叢書,選目豐富,質量優秀。這些讀本都是經歷代優選出來名作,也是人文學者必讀的基礎書目。如果能把這套叢書作為自己的圖書館,閱讀出興趣來,那無疑將會長久受益的。 ——成一 國家一級作家 山西省文學院原院長 閱讀經典是擺脫平庸的捷徑,它使我們不斷判斷和調整自我,讓生活常新。此“部編教材配套”書系,內容精良,質量考究,是中小學生值得擁有的經典佳作。 ——張銳峰 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知識的每一點積累,都值得我們珍惜。在我們年少的時候,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閱讀經典,那就稱得上是幸福了。而此“部編教材配套”系列經典叢書,讓我重拾少年時代那種久違的幸福感。 ——蔣韻 國家一級作家 山西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
最后一課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后一課 ; 柏林之圍 ; 旗手 ; 小間諜 ; 一局臺球 ; 公社的阿爾及利亞步兵 ; 一只紅山鶉的悲憤等。
最后一課 目錄
*后一課
柏林之圍
旗手
小間諜
一局臺球
公社的阿爾及利亞步兵
一只紅山鶉的悲憤
雅爾雅伊來到天主家
安居
波凱爾的驛車
高尼勒師傅的秘密
賽甘先生的山羊
繁星
阿萊城的姑娘
教皇的母騾
桑居奈爾的燈塔
塞米朗特號遇難記
海關水手
菊菊鄉的神甫
一對老年夫妻
散文詩
畢克休的文件包
金腦人的傳奇
詩人米斯塔爾
三遍小彌撒
橘子
兩家旅店
到米利亞納去
蝗蟲
可敬的戈謝神甫的藥酒
在卡瑪爾克
思念
最后一課 節選
導讀: 作品的經典性如何確立,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它關涉文學的內容、形式、功能、作用、技法革新、接受等方方面面,充滿了變數與偶然,它不僅關乎文學的發展與傳播,也與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之現狀息息相關,更難以脫離民眾之一般心理的作用。那么,什么是經典性呢?需要多少年、多大范圍、多大規模的檢驗才能確立作品的經典性呢?假如把 100 年作為一個硬指標,那么陶淵明漫長的接受史和逐漸經典化的事實又能說明什么問題呢?一時的經典算不算經典?《中國新文學史》(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編)中入史的作家作品選擇標準是這樣的:“人性的,審美的,歷史的。這就是說,考量每一部作品經典品質的時候,都看其是否關注了深切獨特的人性狀貌,是否有語言形式、a?? 阿爾薩斯,法國東北部一行省,普法戰爭后割讓給普魯士。趣味、風格的獨到之處,是否從富有意味的角度以個性化的方式表達了一種歷史、現實和未來相交織的中國經驗。”那么,曾經入選了中國中學語文課本的都德的《*后一課》算不算是經典呢?請讀者按照我們的提示自行判斷。 那天早晨,我很遲才去上學,非常害怕會挨老師的訓,特別是因為哈墨爾先生已經告訴過我們,他今天要考問分詞那一課,而我,連頭一個字也不會。這時,我起了一個念頭,想逃學到野外去玩玩。 天氣多么溫暖!多么晴朗! 白頭鳥在林邊的鳴叫聲不斷傳來,鋸木廠的后面,黎佩爾草地上,普魯士軍隊正在操練。這一切比那些分詞規則更吸引我;但我還是努力克服了這個念頭,很快朝學校跑去。 經過村政府的時候,我看見一些人圍在掛著布告牌的鐵柵欄前面。這兩年來,那些壞消息,吃敗仗啦,抽壯丁啦,征用物資啦,還有普魯士司令部的命令啦,都是在這兒公布的;我沒有停下來,心想: “又有什么事了?” 這時,正當我跑過廣場的時候,帶著徒弟在那里看布告的鐵匠瓦什泰,朝著我喊道: “小家伙,不用這么急!你去多晚也不會遲到了!” 我以為他是在諷刺我,于是,氣喘喘地跑進了哈墨爾先生的小院子。 往常,剛上課的時候,教室里總是一片亂哄哄,街上都聽得見,課桌開開關關,大家一起高聲誦讀,你要專心,就得把耳朵捂起來,老師用大戒尺不停地拍著桌子喊道: “安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這一陣亂糟糟,不被人注意就溜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但是,恰巧那一天全都安安靜靜,像星期天的早晨一樣。我從敞開的窗子,看見同學們都整整齊齊坐在各自的位子上,哈墨爾先生夾著那根可怕的鐵戒尺走來走去。我非得把門打開,在一片肅靜中走進去,你想,我是多么難堪,多么害怕! 可是,事情并不是那樣。啥墨爾先生看見我并沒有生氣,倒是很溫和地對我說: “快坐到你的位子上去吧!我的小弗朗茨;你再不來,我們就不等你了。” 我跨過條凳,馬上在自己的課桌前坐下。當我從驚慌中定下神來,這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這天穿著他那件漂亮的綠色禮服,領口系著折疊得挺精致的大領結,頭上戴著刺繡的黑綢小圓帽,這身服裝是他在上級來校視察時或學校發獎的日子才穿戴的。而且,整個課堂都充滿了一種不平常的、莊嚴的氣氛。但*使我驚奇的,是看見在教室的盡頭,平日空著的條凳上,竟坐滿了村子里的人,他們也像我們一樣不聲不響,其中有霍瑟老頭,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前任村長,有退職郵差,還有其他一些人。他們都愁容滿面;霍瑟老頭帶來一本邊緣都磨破了的舊識字課本,攤開在自己的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正當我看了這一切感到納悶的時候,哈墨爾先生走上講臺,用剛才對我講話的那種溫和而嚴肅的聲音,對我們說: “我的孩子們,這是我*后一次給你們上課,從柏林來了命令,今后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小學里,只準教德文了……新教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后一堂法文課,我請你們專心聽講。” 這幾句話對我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啊!那些混賬東西,原來他們在村政府前面公布的就是這件事。 這是我*后一堂法文課! 可是我剛剛勉強會寫!從此,我再也學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為止了!我這時是多么后悔啊,后悔過去浪費了光陰,后悔自己逃學去掏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滑冰!我那幾本書——文法書、圣徒傳,剛才我還覺得背在書包里那么討厭,那么沉甸甸的,現在就像老朋友一樣,叫我舍不得離開。對哈墨爾先生也是這樣。 一想到他就要離開這兒,從此再也見不到他了,我就忘記了他以前給我的處罰,忘記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 這個可憐的人啊! 原來他是為了上*后一堂課,才穿上漂亮的節日服裝,而現在我也明白了,為什么村里的老人今天也來坐在教室的盡頭,這好像是告訴我們,他們后悔過去到這小學里來得太少。這也好像是為了向我們的老師表示感謝,感謝他四十年來勤勤懇懇為學校服務,也好像是為了對即將離去的祖國表示他們的心意…… 我正在想這些事的時候,聽見叫我的名字。是輪到我來背書了。只要我能從頭到尾把這些分詞的規則大聲地、清清楚楚、一字不錯地背出來,任何代價我都是肯付的啊!但是剛背頭幾個字,我就結結巴巴了,我站在座位上左右搖晃,心里難受極了,頭也不敢抬。只聽見哈墨爾先生對我這樣說: “我不好再責備你了,我的小弗朗茨,你受的懲罰已經夠了……事情就是這樣。我們每天都對自己說:‘算了吧,有的是時間,明天再學也不遲。’但是,你瞧,今天發生了什么事……唉! 過去咱們阿爾薩斯*大的不幸,就是把教育推延到明天。現在,那些人就有權利對我們說:‘怎么,你們自稱是法國人,而你們既不會讀也不會寫法文!’在這件事里,我可憐的弗朗茨,罪責*大的倒不是你,我們都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 “你們的父母并沒有盡力讓你們好好念書。他們為了多收入幾個錢,寧愿把你們送到地里和工廠去。我難道就沒有什么該責備我自己的?我不是也常常叫你們放下學習替我澆園子?還有,我要是想去釣鱸魚,不是隨隨便便就給你們放了假?” 接著,哈墨爾先生談到法蘭西語言,說這是世界上*美的語言,也是*清楚、*嚴謹的語言,應該在我們中間保住它,永遠不要把它忘了,因為,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的時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語言,就如同掌握了打開自己牢房的鑰匙……隨后,他拿起一本文法課本,給我們講了一課。我真奇怪我怎么會理解得那么清楚,他所講的內容,我都覺得很好懂,很好懂。我相信,我從來沒有這樣專心聽過講,而他,也從來沒有講解得這樣耐心。 簡直可以說,這個可憐的人想在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識都傳授給我們,一下子把它們灌輸到我們的腦子里去。講完了文法,就開始習字。這一天,哈墨爾先生特別為我們準備了嶄新的字模,上面用漂亮的花體字寫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我們課桌的三角架上掛著這些字模,就像是許多小國旗在課堂上飄揚。每個人都那么專心!教室里是那么肅靜!這情景可真動人。除了筆尖在紙上畫寫的聲音外,聽不到任何別的聲響。這時,有幾只金龜子飛進了教室;但誰也不去注意它們,就連那些*小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專心專意地畫他們的一橫一豎,好像這也是法文……在學校的屋頂上,有一群鴿子在低聲“咕咕”,我一面聽著,一面想: “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強迫這些鴿子用德語唱歌呢?” 有時,我抬起頭來看看,每次都看見哈墨爾先生站在講臺上一動也不動,眼睛死死盯著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個小學校舍都吸進眼光里帶走……請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待在這個地方,老是面對著這個庭院和一直沒有變樣的教室。只有那些條凳和課桌因長期使用而變光滑了;還有院子里那棵核桃樹也長高了,他親手栽種的啤酒花現在也爬上窗子碰到了屋檐。這可憐的人聽著他的妹妹在樓上房間里來來去去收拾他們的行李,他們第二天就要動身,告別本鄉,一去不復返。他即將離開眼前的這一切,這對他來說是多么傷心的事啊! 不過,他還是鼓起勇氣把這天的課教完。習字之后,是歷史課;然后,小班學生練習拼音,全體一起誦唱 Ba、Be、Bi、Bo、Bu。那邊,教室的盡頭,霍瑟老頭戴上了眼鏡,兩手捧著識字課本,也和小孩們一起拼字母。看得出他也很用心;他的聲音由于激動而顫抖,聽起來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叫人又想笑又想哭。 唉!我將永遠記得這*后的一課…… 忽然,教堂的鐘打了十二點,緊接著響起了午禱的鐘聲。這時,普魯士軍隊操練回來的軍號聲在我們窗前響了起來……哈墨爾先生面色慘白,在講臺上站了起來。他在我眼里,從來沒有顯得這樣高大。 “我的朋友們,”他說,“我的朋友們,我,我……”他的嗓子被什么東西堵住了,無法說完他那句話。 于是,他轉身對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按著它,用*大的字母寫出: 法蘭西萬歲 寫完,他仍站在那里,頭靠著墻壁,不說話,用手向我們表示:“課上完了……去吧。
最后一課 作者簡介
都德(1840-1897年),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小說家。他的短篇小說在法國短篇小說創作中具有顯著地位,是世界短篇小說文庫中的瑰寶。他的創作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有獨特意味的東西,風格平易幽默,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 >
史學評論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