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22284
- 條形碼:9787559822284 ; 978-7-5598-222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 本書特色
讀過楊照的解讀,你可能才算真正讀過《百年孤獨》,并會燃起重讀的沖動: 1、用平實又不乏生動的語言,帶讀者走入《百年孤獨》的敘事迷宮,破譯馬爾克斯精心布設的密碼。 2、撥開水汽氤氳的熱帶憂郁,讓我們得以順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深入馬爾克斯的個殊生命體驗。 3、以時間感為線索,牽引出解放神學、依附理論和魔幻寫實與馬爾克斯寫作方式的重重聯系。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 內容簡介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重要的作品,同時也是震撼二十世紀文壇的奇書,《百年孤獨》宏大繁復,引人入勝,而本書是對這部文學經典的解讀。在書中,作家、文化評論家楊照以歷史學和文學的雙重視角,借由拉丁美洲的歷史文化背景和馬爾克斯的生活經歷,探問魔幻現實主義的內在邏輯,追尋馬爾克斯的文學源頭,解讀埋藏在《百年孤獨》復雜奇譎之下的痛與真。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 節選
看一下地圖,哥倫比亞在南美洲的西北邊,其領土依照不同地形分成兩大塊——波哥大所在的山區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區域。哥倫比亞在殖民統治下的發展,是從加勒比海沿岸開始的,早先的西班牙人、后來的美國人,在沿岸鋪了鐵路,目的在于串連這地區的大型香蕉園,而不是著眼于當地哥倫比亞人的交通與生計。 巨大的香蕉園是哥倫比亞在殖民經濟下*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收入的主要部分,不是給了哥倫比亞人、哥倫比亞農民,而是進了美國及歐洲殖民者的口袋里。沿著加勒比海的這些香蕉園區,象征了殖民統治帶來的嚴重傷害。香蕉生產是由美國公司嚴格控制的。 控制機制的一環是利用火車將所有的大香蕉園串連起來。火車在哥倫比亞人心目中的意義和我們一般的理解想象是大不相同的。我們說起火車,想到的多半是人坐的車廂。然而在哥倫比亞,火車主要不是給人坐的。如果一天有四十班火車,其中大概有三十八班是載東西的,而三十八班車里可能有三十班都是載香蕉的。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在《百年孤獨》里,加西亞·馬爾克斯為什么會寫出永遠走不完的、一節又一節的貨車車廂從面前經過的鬼魅意象。 加勒比海沿岸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香蕉公司的雇員,他們為香蕉公司工作,換來的不是鈔票薪水,而是只能夠在幾個特定商店使用的代券。在這些特定的商店里,可以找到一般日常生活里所需要的物品。商店當然是與香蕉公司有關系的殖民者開的,甚至就是香蕉公司的“關系企業”。那是一套嚴密的殖民控制,將種香蕉勞力換得的收入,以壟斷日用品販售的方式再剝削一次。 嚴密的控制、層層的剝削,加上殖民者的傲慢風格,累積的因素終于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六日激發了一場大罷工。罷工的規模不斷擴大,到后來幾乎整個加勒比海沿海區域的香蕉園都加入了。大罷工*后卻是政府動用軍隊進來收拾的,換句話說,政府動用國家暴力來幫助美國的殖民公司鎮壓、屠殺哥倫比亞的農民。 被稱為“香蕉大屠殺”的事件終結了大罷工,然而卻沒有人知道、沒有確切數字顯示究竟有多少工人死于“大屠殺”中。事件的官方報告跟民眾的常識認知南轅北轍,官方報告說事件中一共死了九個人。如果只牽涉區區九條人命,那根本就構成不了“大屠殺”。當地流傳的說法是,大概有兩三千人在罷工后就消失了。 一九四八年四月九日遇刺的蓋坦,在政界崛起的關鍵,就在于他率先突破禁忌,于一九二九年年底,深入加勒比海“香蕉大屠殺”區域,一個一個訪問當地的人,試圖拼湊出“香蕉大屠殺”的真相。他耐心地進行地毯式的訪談,那樣的用意與姿態,感動了當地許多仍舊驚魂未定的人。他們看到這樣一個年輕人,不顧自己的前途,甚至不顧生命安危,堅持不斷地問:到底“大屠殺”那天發生了什么事?加勒比海沿岸地區的人對蓋坦留下了深刻印象,借由他們的強力支持,蓋坦一步步在政壇上升,經過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他當上了自由黨黨魁,并且很可能在一九五○年當選總統。 蓋坦的政治軌跡,有清楚的方向。他以調查國家暴力與美國殖民公司的勾結起家,他依賴在“香蕉大屠殺”中被屠殺、被傷害的加勒比海沿岸的居民獲得權力。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喜歡他,更有人痛恨他。因而四月九日下午一點零五分刺殺事件發生后,波哥大全城立刻流言滿天飛,認為應該是蓋坦的政敵指使的。 蓋坦被殺的消息引發了波哥大城市暴動事件。許多人憤怒地上街頭為蓋坦舉哀,同時抗議長年和美國殖民公司眉來眼去的買辦勢力。他們相信,正因為蓋坦若當選總統,必然會阻擋、破壞這些勢力,所以那些人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就提早下手殺了蓋坦。 從下午到晚上,暴動中的波哥大城內有好幾條街陷入火海,一片混亂。目睹暴動的卡斯特羅也加入了,據說他主要的成就是搶到一臺打字機,痛快地把它砸毀了。暴動前后持續了三天,不過從第二天下午開始,有風聲傳出,說這一切是源自古巴共產主義者的煽動,顯然哥倫比亞政府要拿卡斯特羅他們來做這事件的代罪羔羊。機靈的卡斯特羅看苗頭不對,趕緊逃往古巴大使館,由大使館偷偷將他們一伙人送回古巴。如果卡斯特羅的反應慢一點,大概就沒有后來由他所領導的古巴革命了。 四月九日下午三四點鐘,離蓋坦遇刺被殺地點大約五百米外,整個區域在暴動中起火了。有一個年輕人,一個波哥大大學法律系的學生,在街上惶惶然地奔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對著朋友喃喃念著:“我完了我完了我完了。”朋友很意外,問他:“你什么時候變成激情的蓋坦擁護者?”他回答:“不是的,是因為我的小說稿都被燒掉了。” 這個痛惜小說稿被燒掉的人,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他會傷心,不是沒道理的。一九四八年他剛滿二十一歲,剛在波哥大的文壇崛起。他在《觀察家報》上,連續發表了三篇短篇小說,引起了注意。受到鼓勵,他狂熱地撰寫新的小說,這些創作中的手稿,竟然都在“波哥大事件”中被毀掉了。 “波哥大事件”對加西亞·馬爾克斯還有更深遠的影響。事件及其延續的混亂,使得這個來自加勒比海沿岸地區的年輕家伙,沒辦法繼續待在波哥大,被迫回到海邊去。 ......
馬爾克斯與他的百年孤獨 作者簡介
楊照,名作家、文學評論家。 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著有《經典里的中國》《故事照亮未來》《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