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漂泊在故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13831
- 條形碼:9787559813831 ; 978-7-5598-138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漂泊在故鄉 本書特色
1. 南京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著名文化學者薛冰先生首次展現他與南京城之間幾十年的情緣。
漂泊在故鄉 內容簡介
本書按時間先后逐個記錄了作者近70年來在南京生活和工作過的十幾處地方,如漢西門、新街口、夫子廟、清涼山、丁家橋、肚帶營、秦淮河等地。它們散布于南京的城南城北、城東城西,每一處都與作者特定的人生階段緊密相關。而對每一處的記述也都打上了個人記憶和相關歷史的烙印,為我們留下了關于南京某一時空的城市印記。本書雖是一部微型的個人生活簡史,但同時也折射出了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變化和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的情感歷程。書中亦有南京名畫家的手繪插圖,通過文字和圖片的對比來反映個人心路歷程和時代變遷中的細節信息。
漂泊在故鄉 目錄
海陵洲
漢西門
新街口
“三層樓”
大廠鎮
夫子廟
明故宮
清涼山
丁家橋
肚帶營
頤和路
堂子街
秦淮河
漂泊在故鄉 節選
《漂泊在故鄉/微南京》: 漢西門 從下關搬進城里,急切中找不到安身之地,只能投親靠友,一家人先是在長江路田吉營表姨父家借住了個把月。那時我正是淘氣的年紀,所謂“七歲八歲狗都嫌”,整天爬高上低。表姨父家的房子格局很怪,上下兩層的西式樓房,樓下前后兩進,前進天井,后進中間堂屋,兩邊廂房,是主人一家住著。進門右手靠墻有樓梯上二樓,二樓的前進是挑空的,使樓頂大玻璃天窗的光線可以直射到一樓,只在沿墻留下一圈二尺來寬的走道,以便上下樓梯的人有一個避讓。我們一家住在樓上,這條環形走道便成了我的樂園,繞著圈奔跑不息。雖說環著天井有一米高的欄桿,還是讓大人提心吊膽。 當時父親在漢中門內的機具施工站工作,遂就近在莫愁路上找到一處房子。這回是樓下,房間夠大,租金不高,斜對面就是一所小學。是八月里,校門口人行道樹蔭下,放了一張課桌一條長凳,兩位招生老師冷清清地坐著。母親見了,便帶我去報名,老師得知我到九月才滿六周歲,便說不夠年齡,要到明年。母親不甘心,說我已經認識不少字,請老師考考我。老師正好閑著,就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我都認對了,又報了幾道加減算題,我也答對了。大約當年生源也不足,兩位老師商量了一下,就讓我報了名。 我在莫愁路小學只讀了半學期。因為租住的房間天花板和墻壁上,都是一片片的水跡,母親頗覺奇怪,后來與鄰居熟悉了,一打聽,才曉得那房子過去是做殯儀館的,大吃一驚。再看那些水跡,似乎都有幻化成鬼怪的意思,嚇得白天提心吊膽,晚上睡不著覺,急著找房搬家。幸而父親單位宿舍里空出一間房,便趕緊搬了過去。我也就轉學進了羅廊巷小學。有趣的是,我插入的那個班,是全校出了名的亂班,不曉得一年級的小學生怎會那么能鬧,后來弄得老師都不肯來上課。結果學年結束,別班同學升入二年級,我們班卻被打散,分入新招生的一年級各班。母親本想讓我早一年入學,沒想到還是七歲讀一年級。 新居的地址是石鼓路二百九十二號。那其實是一個坐北朝南的多進大院落,里面住著幾十戶人家。臨街面凹進一塊,種著幾棵高干冬青。**進是非中非西式的二層樓,坡屋頂,臨街的二樓開著一排半截窗,樓下卻用板壁全部封起,只留下三個單扇門。兩邊的門里是人家,中間的一扇才是進后院的通道,通道兩邊隔出住房,所以終日昏黑,必須開著電燈照路。穿過這一進,豁然開朗,短巷后則成了規范的中式院落,迎面高大的粉墻,中間用青石砌成門框,上有磚雕門罩,下有半尺高的青石門檻,兩扇黑漆大門上裝著黃銅鋪首。門內天井也是青石鋪地,正房一排十二扇格扇門,天井兩側有邊廂。西邊廂旁有一個小門,通向側院,側院南北兩端各有兩間西式平房,南端的兩間大些,當中用板壁隔開,西邊住著醫務室的醫生一家,我們家就住了東邊一問,有小門與天井西側的小邊廂相通,那邊廂便成了我們家的廚房。父母感覺這回該可以安居了,才從下關把幾件家具搬過來,一張鐵架子大棕繃床,一個五斗櫥,一個帶鏡子的梳妝臺,一個小方茶幾,因為長時間浸泡在水里,都留下了約半米高的水漬印跡。 ……
漂泊在故鄉 作者簡介
薛冰,原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現任江蘇省地方志學會常務理事、南京市地方志學會副會長。著有長篇小說《城》《盛世華年》,書話集《舊書筆譚》《版本雜談》《古稀集》,文化隨筆集《家住六朝煙水間》《書生行止》《饑不擇食》《漂泊在故鄉》,專著《南京城市史》《格致南京》《讀南京》等五十余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