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書--中國瀕危語言志:云南玉溪撒都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0345
- 條形碼:9787100170345 ; 978-7-100-17034-5
- 裝幀:藝術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中國瀕危語言志:云南玉溪撒都語 本書特色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標志性成果用一本書記錄瀕危語言,用一本書保留瀕危語言一批鮮活的田野調查語料一份珍貴的語言文化遺產30種瀕危方言和民族語言二維碼呈現全新閱讀體驗
新書--中國瀕危語言志:云南玉溪撒都語 內容簡介
《撒都語言志》主要描寫的是生活在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大石板村委會椒園村,春和鎮新村、大水塘白族所講的語言。全書分為六章。**章導論,內容包括調查點概況、語言系屬、語言使用現狀、研究現狀;第二章語音,主要是對撒都語音系的整理,音變和拼寫符號的描述;第三章是對詞匯特點的歸納,并呈現了一些民俗文化詞;第四章記錄了撒都語的通用詞、擴展詞和其他特色詞;第五章是對撒都的詞類、短語、句子等進行描述;第六章分為兩部分:語法例句和長篇語料。語法例句記錄了100個能反映撒都語言特點的句子。長篇語料中收集了一些撒都人膾炙人口的謎語、諺語,傳統生態植物知識,生產生活常識和趣事,民俗文化等。 從語言事實看,撒都語屬于分析型語言,具有彝語支語言的普遍特征,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從語法特點看,語序和助詞是表示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句子的基本語序是SV或SOV,通常間接賓語在直接賓語前。句中的施事、受事、話題和句子的語氣,常用標記助詞。撒都語既不同于大理和元江因遠白語,也不同于當地彝語尼蘇、納蘇、山蘇話,是一種有別于白語和彝語新發現語言,也是一種鮮為人知,現瀕危處境嚴重的孤島語言。
新書--中國瀕危語言志:云南玉溪撒都語 目錄
新書--中國瀕危語言志:云南玉溪撒都語 作者簡介
許鮮明,女,1960年1月生,白族,云南元江縣人,碩士,教授。2004年畢業于泰國西北大學研究生院。曾在玉溪師范學院、柬埔寨金邊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美國阿靈頓大學等地進行過學術訪問。主要從事英語教學、云南少數民族語言、跨境語言及瀕危語言調查研究。出版專著A Study of the Sadu Language,《搓梭語研究》,《撒都語研究》,《山蘇彝語研究》等。在《民族語文》、《暨南大學學報》、《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波蘭波茲南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譯文、調查報告30余篇。主持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瀕危語言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2項,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精品工程1項,玉溪市重點實驗室1項,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2項,長期以來致力于少數民族語言文化遺產保護,語言典藏技術培訓工作。 白碧波,男,1955年5月生,哈尼族,云南綠春縣人,碩士,研究員。1988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曾在紅河州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大學、玉溪師范學院、波蘭波茨南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曾赴美國俄勒岡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泰國帕雅大學等地進行學術訪問。主要從事云南少數民族語言、跨境語言及瀕危語言研究。出版專著A Study of the Sadu Language,《搓梭語研究》,《撒都語研究》,《山蘇彝語研究》,《元江縣因遠鎮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等。曾在《民族語文》、《暨南大學學報》、《云南師范大學學報》、《波蘭波茲南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譯文、調查報告40余篇。主持完成省廳一般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項,主持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瀕危語言(ELDP)項目1項,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項目2項,長期以來致力于少數民族語言文化遺產保護,語言典藏技術培訓工作。 尹明,男,白族,1971年3月生。云南云龍縣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瀕危語言文化資源保護,專注于中國西南邊境和中南半島語言文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1項、國家語委語保工程項目1項、國家語委委托科研項目1項。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